【正文】
2020 年 CT 醫(yī)師上崗證考試試題 列關于 X 線穿過物質后強度變化的論述正確的是 A. 穿過的物質的厚度越厚, X 線強度越低 B. 穿過的物質的厚度越厚, X 線強度越高 C. 穿過的物質的密度越大, X 線強度越高 D. 穿過的物質的密度越小, X 線強度越低 E. 初始 X 線強度越高, X 線強度越低 2.不同 CT 值范圍提示不同成分 ,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 3~18Hu 提示為液體 B. 1000Hu 提示為空氣 C. 20~80Hu 提示為脂肪 D. 80~300 Hu 提示為鈣化 E. 400Hu 提示為骨骼 3.下 列 CT 影像實際分辨率最高的是 A. 顯示野 25cm,重建矩陣 512X512, 顯示矩陣 1024X1024 B. 顯示野 25cm,重建矩陣 320X320, 顯示矩陣 1024X1024 C 顯示野 ,重建矩陣 512X512, 顯示矩陣 512X512 D 顯示野 ,重建矩陣 320X320, 顯示矩陣 512X512 E 顯示野 ,重建矩陣 320X320, 顯示矩陣 1024X1024 4. 下列哪種方法可以減少影像的部分容積效應 A. 提高掃描條件( KV 值, mA值) B. 縮短掃描時間 C. 減小掃描層厚 D. 改變重建方法 E. 選擇適當?shù)拇皩挻拔? 5. 不屬于 CT 特殊功能的是 A. 定位掃描 B. 動態(tài)掃描 C. 靶掃描 D. 軸位掃描 E. 特殊重建掃描 6. CT 密度分辨率的表達,正確的是 A. % B. 12LPS/cm C. %, 3mm D. 14 LPS/cm , MTF5% E.. 2mm, %, 35mGy 7. 下列用于減少 CT 影像運動偽影的方法,錯誤的是 A. 檢查前訓練病人呼吸 B. 減少或不做吞咽動作 C. 兒科病人服用鎮(zhèn)靜劑 D. 提高掃描 速度 E. 降低 X 線掃描劑量 8. 下列關于多層螺旋 CT 的優(yōu)點,錯誤的是 A. 有較大的覆蓋范圍 B. 一次掃描可采集多層數(shù)據(jù)信息 C. 可提高時間分辨率 D. 可提高低密度分辨率 E. 可減少對比劑的使用量 9.下列哪種病變或組織增強 CT 掃描無強化 A. 動靜脈畸形 B. 炎癥 C. 囊變 D. 腫瘤 E. 正常軟組織 10. 小腦扁桃體下疝是指扁桃體下端變尖呈楔形,且至少低于枕骨大孔水平以下 A. 3mm B. 4mm C. 5mm D. 7mm E. 10mm 11. 下列哪項不是通過頸靜脈孔的結構 A. V 顱神經(jīng)的第三支 B. IX 顱神經(jīng) C. X 顱神經(jīng) D. XI 顱神經(jīng) E. 頸內靜脈 A. 丘腦內側面 B. 脈絡叢 C. 視交叉 D. 灰結節(jié) E. 乳頭體 13. 不屬于顱腦外傷后常見合并癥的是 A. 腦血管損傷 B. 腦萎縮 C. 腦穿通畸形囊腫 D. 腦積水 E. 腦室鈣化 ,不包括 A. 尾狀核 B. 豆狀核 C. 丘腦 D. 屏狀核 E. 杏仁核 A. 腦裂畸形,增寬,可襯以室管膜 B. 畸形 腦裂可與腦室相通 C. 灰質異位于白質內 D. 常伴以皮質梗塞 E. 腦皮質光滑無腦回或腦回平厚 16. 結節(jié)性硬化的鈣化特征是 A. 側腦室周圍,室管膜下結節(jié)狀鈣化 B. 腦內寬大全層腦回狀,齒狀或曲線狀鈣化 C. 毛線團樣或簇狀鈣化 D. 局限性斑塊狀鈣化 E. 基底節(jié)區(qū)斑片狀鈣化 CT 表現(xiàn)不支持硬膜外血腫診斷的是 A. 相鄰顱骨線形骨折 B. 血腫呈新月形 C. 相鄰腦組織受壓移位 D. 血腫內緣光滑 E. 血腫內密度均勻 18.腦梗塞 CT 水腫高峰發(fā)生于發(fā)病后 A. 12 小時 B. 24 小時 C. 2~ 5 天 D. 1 周 E. 10 天左右 A. 小于 2mm B. 2mm~15mm C. 15mm~20mm D. 20mm~25mm E. 大于 25mm A. 10 天 B. 20 天 C. 30 天 天 E. 50 天 21. 大腦中動脈破裂少量出血易出現(xiàn)的部位是 A. 額葉 B. 枕葉 C. 側裂池 D. 側腦室 E. 四腦室 22. 腦增強 CT 掃描,靜脈期出現(xiàn)畸形靜脈,表現(xiàn)為 “傘狀 ”或 “水母狀 ”征象的血管畸形,屬于 A. 動靜脈畸形 B. 靜脈型血管畸形 C. 海綿狀血管畸形 D. 毛細血管擴張癥 E. 煙霧病 CT 定位征象是 A. 腫瘤邊緣多不清楚 B. 與顱內板呈鈍角 C. 易引起骨質改變 D. 局部蛛網(wǎng)膜下腔增寬 E. 腦皮層位置位移 CT 征象是 A. 腦室移位 B. 腦室變形 C. 局部腦室杯口狀擴張 D. 局部腦室閉塞,狹窄 E. 腦室無異常 25. CT 增強時,一般無強化的腦腫瘤為 A.間變性星形細胞瘤 B.低級星形細胞瘤 C.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D. 髓母細胞瘤 26.浸潤性生長的星形細胞瘤的 CT 表現(xiàn)是 A. 腫瘤邊緣規(guī)則清晰 B. 增強掃描一般無強化 C. 平掃為等密度 D. 平掃 CT 值 50Hu~70Hu E. 腫瘤內可見斑片狀鈣化 27. 最容易出現(xiàn)鈣化的腦腫瘤是 A. 轉移瘤 B. 膠質母細胞瘤 C. 少枝膠質瘤 D. 髓母細胞瘤 E. 淋巴瘤 28. 最常見伴有出血的顱內腫瘤是 A. 髓母細胞瘤 B. 血管網(wǎng)狀細胞瘤 C. 顱咽管瘤 D. 多形膠質母細胞瘤 E. 生殖細胞瘤 29. 室管膜瘤發(fā)病率最高的部位是 A. 四腦室 B. 三腦室前部 C. 三腦室后部 D. 側腦室 E. 室間孔旁 30.下列可能多發(fā)的腦原發(fā)腫瘤是 A. 腦膜瘤 B. 顱咽管瘤 C. 膠質瘤 D. 室管膜瘤 E.松果體瘤 31. 靜脈注射對比劑后 CT 掃描不出現(xiàn)環(huán)狀增強的病變是 A. 腦膿腫晚期 B. 惡性膠質瘤 C. 轉移瘤 D. 慢性顱內血腫 E. 松果體細胞瘤 32.一少年男性, CT 檢查見松果體區(qū)中度強化的占位病變,同時見幕上腦室擴張,最可能的診斷是 A. 腦膜瘤 B. 畸胎瘤 C. 室管膜瘤 D. 生殖細胞瘤 E. 膠質瘤 33. 下列 CT 表現(xiàn)中,不支持顱內表皮樣囊腫診斷的是 A. 病 變位于橋 小腦角,相鄰巖骨有侵蝕吸收 B. 病變外形不規(guī)則,沿腦池 “塑形 ”生長 C. 病變呈明顯環(huán)形強化,內部可見分隔 D. 相鄰腦白質水腫改變不明顯 E. CT 平掃,病變內呈水樣不均密度 34. 蛛網(wǎng)膜囊腫最常見于 A. 鞍上池 B. 上失狀竇旁 C. 前顱窩底 D. 后顱窩 E. 中顱窩 35.腦轉移瘤最常見的部位是 A. 大腦灰質 B. 大腦白質 C. 灰白質交界 D. 小腦半球 E. 腦干和腦膜 36. 鞍旁區(qū)最常見的腫瘤是 A. 血管瘤 B. 膠質瘤 C. 神經(jīng)鞘瘤 D. 轉移瘤 E. 淋巴瘤 37.垂體微腺瘤是指腫瘤直徑 A. ≤5mm B. ≤10mm C. ≤15mm D. ≤20mm E. ≤25mm 38. 腦膿腫的 CT 表現(xiàn)分為四期,膿腫壁形成晚期是指發(fā)病 A. 7 天后 B. 14 天后 C. 21 天后 D. 28 天后 E. 60 天后 39. 男 ,21 歲,頭痛,嘔吐伴意識障礙 3 天, CT 平掃示雙側大腦白質彌漫性密度減低,灰白質分界不清,腦室,腦溝變窄,增強掃描可見雙側腦室實質內多發(fā)小圓形低密度灶,邊緣尚光滑。首選考慮的診斷是 A. 急性腦炎型腦囊蟲病 B. 雙側腦動脈炎急性腦缺血 C. 急性血行 播散性結核 D.急性腦白質?。毙园踪|脫髓鞘) E. 急性中毒性腦病 40. 視神經(jīng)各段中最長的部分是 A. 視神經(jīng)管內段 B. 眼眶內段 C. 顱內段 D. 肌椎外段 E. 視交叉區(qū)段 41. 在軸位(橫斷面) CT 圖像上不易顯示的眼外肌是 A. 上直肌 B. 下直肌 C. 外直肌 D. 內直肌 E. 上瞼提肌 42. CT 掃描示一側球后肌椎內類圓形腫塊,邊緣光滑,眶壁受壓擴大。增強掃描,病變隨時間延長強化更明顯,首先應考慮為 A. 炎性假瘤 B. 視神經(jīng)膠質瘤 C. 海綿狀血管瘤 D. 神經(jīng)鞘瘤 E. 腦 膜瘤 43.小兒因一側眼有黃光反射做眼眶 CT 平掃示:一側眼環(huán)內后極部軟組織團塊,伴有較大部規(guī)則鈣化,相鄰視神經(jīng)明顯增厚,首先應考慮為 A. 視網(wǎng)膜血管瘤 B. 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 C. 脈絡膜骨瘤 D. 黑色素瘤 E. 視網(wǎng)膜星形細胞瘤 44. 下列視神經(jīng)腦膜瘤和視神經(jīng)膠質瘤的鑒別,錯誤的是 A. 腦膜瘤沿腦膜蔓延,而膠質瘤沿視覺通道蔓延 B. 腦膜瘤侵犯硬膜,邊緣不規(guī)則 C. “雙軌 ”征的出現(xiàn)有利于視神經(jīng)膠質瘤的診斷 D. 視神經(jīng)腦膜瘤可引起鄰近眶骨骨質的增生硬化 E. 腦膜瘤很薄,并有鈣化 44. 下列關于 膽脂瘤 CT 表現(xiàn)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特征性表現(xiàn)為骨棘和聽小骨破壞 B. 病變可以破壞外半規(guī)管 C. 可以根據(jù)測量 CT 值與鼓室肉芽腫鑒別 D. 病變可以破壞面神經(jīng) E. 可以根據(jù)病變部位和破壞表現(xiàn)推斷病變?yōu)樵l(fā)或繼發(fā) 46. 顳下窩前界的解剖結構為 A. 蝶骨大翼和巖骨尖 B. 上頜竇后外側壁 C. 下頜支,冠狀突和顳肌 D. 莖突和頸鞘 E. 鼻腔和鼻咽 47. 翼腭窩受侵犯主要見于 A. 鼻咽癌 B. 上頜竇炎 C. 下頜骨成釉細胞瘤 D. 上頜竇癌 E. 腮腺混合瘤 48. 某患者,男, 16 歲,因反 復鼻衄行鼻咽 CT 檢查,示鼻咽頂后壁較大軟組織腫塊,向前進入鼻腔,篩竇和上頜竇,向外側經(jīng)擴大的翼上裂進入翼腭窩和顳下窩,向上經(jīng)蝶竇和破裂孔達海綿竇,注射造影劑后該腫瘤強化極其顯著,腫瘤所涉及范圍骨質均有壓迫性吸收,首先考慮診斷為 A. 鼻咽癌 B. 鼻咽纖維血管瘤 C. 鼻咽增殖體肥大 D. 鼻咽惡性淋巴瘤 E. 鼻咽結核性膿瘍 49. 不易在冠狀面 CT 上顯示的頜面骨骨折是 A. 眼眶頂壁和底壁 B. 篩板 C. 蝶骨翼突內外板 D. 上頜竇前壁 E. 硬腭 50. 喉腔最狹窄的部位為 A. 喉前庭 B. 假 聲帶 C. 喉室 D. 聲門 E. 聲門下 51. 喉癌可分成聲門上型,聲門型,聲門下型和跨聲門型,其中聲門下型約占喉癌病例的 A. 5% B. 10% C. 15% D. 20% E. 25% 52. 腫塊合并肺不張時 ,增強掃描的目的是為了 A. 明確腫塊血供來源 B. 顯示腫塊大小和邊界 C. 觀察縱隔淋巴結腫大 E. 更清楚顯示肺不張邊緣 53. CT 顯示 “五個血管斷面 ”見于胸部哪個層面 A. 氣管分 *層面 B. 胸廓入口上層面 C. 胸廓入口層面 D. 主動脈弓上層面 E. 主動脈弓層面 54. 心包上隱窩與氣管前淋巴結的鑒別要點不包括 A. 位于氣管前間隙內 B. 典型可成水樣密度 C. 位置在右肺動脈上方 D. 貼近升主動脈后壁 E. 增強掃描無強化 55. 夾層動脈瘤(主動脈夾層) CT 特征性征象是 A. 兩個不同增強密度的主動脈腔被一內膜所分隔 B. 主動脈鈣化內移 C. 主動脈壁異常擴張 D. 主動脈各段管徑不成比例 E. 主動脈周圍血腫形成 56 肺隔離癥血供最常見于來自 A. 降主動脈 B. 主動脈弓 C. 支氣管動脈 D. 肋間動脈 E. 腹主動脈 57.患者,男 , 50 歲。 CT 表現(xiàn)為:縱隔前中區(qū)偏左側見邊界不清,形態(tài)不規(guī)則腫塊,沿胸膜向前浸潤,覆蓋胸壁略呈波浪狀,鄰近肺密度增高。左后肋膈角有一小結節(jié)影。首先應考慮為 A. 縱隔型肺癌 B. 胸膜惡性間皮瘤 C. 侵襲性胸腺瘤 D.惡性淋巴瘤 E. 轉移瘤 58.下列縱隔畸胎瘤 CT 表現(xiàn),最具特征性的是 A. 囊狀低密度影 B. 明顯的鈣化斑塊 C. 發(fā)現(xiàn)脂肪結構 D.出現(xiàn)脂肪-液體平面 E. 增強邊緣呈環(huán)狀強化 59.下列關于肺部霍奇金氏病,描述正確的是 A. HRCT 對顯示肺部病變發(fā)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