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海洋大學 2020 屆畢業(yè)設計(論文) 消費者對可追溯豬肉的認知與支付意愿分析 第 1 頁 共 22 頁 消費者對可追溯豬肉的認知與支付意愿分析 —— 基于上海市調研 摘要 我國是生豬養(yǎng)殖和消費大國,豬肉是我國老百姓主要的肉食品種,目前豬肉占國內肉類消費量的比重超過 60%。 但是,近年來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繁爆發(fā),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也日益關注。政府部門和企業(yè)為了完善食品安全體系、加速我國食品產業(yè)體系發(fā)展,引入了食品可追溯制度。但是筆者發(fā)現由于政府和企業(yè)宣傳力度不夠, 消費者對可追溯農產品并不是很了解。鑒于此,筆者以上海市消費者為研究對象,對消費者對可追溯豬肉的認知與支付意愿進行調研分析。通過問卷調研了 消 費者的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情況、家庭月支出情況等信息,旨在了解消費者的基本信息,進而分析不同的消費者對豬肉追溯制度的認知情況 ;同時還調查 消費者對農產品關注程度、接受相關知識培訓程度、對追溯農產品了解程度、對追溯農產品的信任程度等信息,以及調查消費者對可追溯豬肉的支付意愿。 經調研筆者發(fā)現, 由于接受宣傳培訓不多,廣大消費者對可追溯 豬肉 相關信息不甚了解,認識水平有限,對可追溯農產品的信任度較高,但實際消費有限;消費者的收入水平、職業(y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程度、質量安全現狀的感知程度、可追溯農產 品的了解程度、信任程度、是否知道市場上有售可追溯豬肉等因素顯著影響消費者對可追溯豬肉的 支付意愿 。 關鍵詞: 可追溯豬肉 ;支付意愿;可追溯體系;食品安全 上海海洋大學 2020 屆畢業(yè)設計(論文) 消費者對可追溯豬肉的認知與支付意愿分析 第 2 頁 共 22 頁 Consumer awareness and willingness to pay can be traced back pork—— Researchbased Shanghai Abstract: China is pig breeding and consumption big country, pork is the main varieties of meat in our people, pork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60% the proportion of the domestic meat consumption. However, domestic food safety issues in recent years, frequent outbreaks, consumers also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food safety issue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ood safety system,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39。s food industry system, the introduction of food traceability system. But I found that due to inadequate government and corporate propaganda, consumers trace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not very understanding.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of Shanghai consumers for research, consumer research can be traced back pork cognition and willingness to pay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consumers39。 gender, age, occupation, education level, family ine, household monthly expenditure, etc.,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consumers, to analyz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different consumers of pork traceability system know the situation。 also investigating the degree of concern, consumer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o accept the knowledge level of training,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retro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ust in the trace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o investigate consumers39。 willingness to pay can be traced back pork. By the research I found that due to not accept advocacy training can be traced back pork relevant information, the majority of consumers do not quite understand, the limited level of awareness, trust in a higher degree of trace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ut actual consumption。 the consumer39。s ine level , occupation, degree of concern 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perception of the degree of quality safety, traceability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level of trust, whether on sale can be traced back pork and other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 the consumer can be traced back pork willingness to pay. Key words: Dates back pork; Willingness to pay; Traceability system; Food safety 上海海洋大學 2020 屆畢業(yè)設計(論文) 消費者對可追溯豬肉的認知與支付意愿分析 第 3 頁 共 22 頁 1 導言 食品可追溯體系的研究與應用起因于 20世紀 90年代后期英國的瘋牛病和丹麥的豬肉沙門氏菌污染事件。盡管國內外相關概念的界定尚不完全一致,但一般均認為食 品 可追溯體系是通過在供應鏈上形成可靠且連續(xù)的信息流使食品具備可追溯性,以監(jiān)控食品的生產過程與流向且可以通過追溯或追蹤來識別問題和實施召回的食品安全體系,其基本的功能是增加市場上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安全信息的可獲得性,以確保食品安全。歐盟、美國、日 本、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和部分發(fā)展中國家己相繼實施食品可追溯體系,并將其作為從根本上預防食品安全風險的主要手段和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由于可追溯體系的特殊功能以及實施的復雜性,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重大戰(zhàn)略性課題,引起了眾多學者的廣泛關注。 我國是生豬養(yǎng)殖和消費大國,豬肉是我國老百姓主要的肉食品種,目前豬肉占國內肉類消費量的比重超過 60%。 2020年我國生豬出欄達 ,但由于在我國豬肉生產過程中對疾病控制差,質量安全問題難以追溯,出口的豬肉很 少 。加入 WTO以后,我國畜牧產品主要出口對象國不斷對我國畜牧產品 的安全性設置綠色技術壁壘,使得原本具有優(yōu)勢的畜牧業(yè)處境尷尬??v觀國外發(fā)達國家先進經驗和模式,都在 GMP過程基礎上構筑各具特色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而剖析我國豬肉生產流程,需涉及到養(yǎng)殖場、屠宰場、分割銷售和肉食品質量監(jiān)控等諸多環(huán)節(jié),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控制工程。 盡管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在短短幾年內,迅速高效地完成了我國豬肉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tǒng)的初步構架,包括相關法規(guī)的制定與執(zhí)行、技術的引進與開發(fā)等 工 作,但是,與西方發(fā)達國家成熟完善的可追溯制度相比,我國豬肉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tǒng)還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解 決。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物質條件,也是國家安定、社會發(fā)展的根本要求。隨著食品安全事件頻發(fā)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大國。 2020年。我國豬肉總產量達到 5179萬噸,占全世界總產量的 %。在我國生豬存欄量減少的情況下,人均豬肉占有量呈現上升勢頭,全年人均豬肉占有量達到 ,比 2020年增加 ,在豬肉、羊肉、牛肉禽肉等所有肉類占有量中的比重超 過 60%。 從 2020年被曝光商販對豬肉注水到 2020年 3月 15日 “ 瘦肉精 ” 事件曝光 ,我國肉制品乃至其他食品行業(yè)一再曝光食品安全問題。于是有人認為,現在的中國“很像 50 年前的日本”,經濟發(fā)展迅速,國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這其中也不乏一系列的問題,有一些人為了經濟利益,不惜一切代價,還有人甚至“昧著良心來賺錢”。對于這個正在崛起的人口大國來說,在發(fā)展的同時注重發(fā)展的方式,加強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食品生產的監(jiān)管力度。關系自己國民健康方面的關鍵領域,政府應當“重拳出擊”,維護國民的利益。 而 豬肉生產鏈條長,從種豬飼養(yǎng)到豬 肉上市涉及飼料、獸藥等投入品供應、生豬養(yǎng)殖、生豬販運、屠宰加工、豬肉流通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導致影響豬肉質量安全的因素復雜。 因此,建立豬肉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實現豬肉質量安全的可追溯性,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 中國食品可追溯體系建設起步較晚。在國家質檢總局 2020年啟動“中國條碼推進工程”大力推動下,在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積極進行食品跟蹤與追溯工作籌備,國內部分蔬菜、牛肉產品才開始擁有屬于自己身份證。與此同時,在進口食品中也已啟動這方面工作,并發(fā)布相上海海洋大學 2020 屆畢業(yè)設計(論文) 消費者對可追溯豬肉的認知與支付意愿分析 第 4 頁 共 22 頁 關法規(guī),但實際工作還不深入,不成熟。從國 際形勢來看,實施食品可追溯體系已刻不容緩,歐盟、美國早已率先提出并實施食品可追溯體系,對出口到當地食品進行跟蹤和追溯,這實際上對食品制造 業(yè)形成新的技術壁壘。可見,建立食品可追溯體系是當今世界各地普遍要求,對于食品企業(yè)來說,建立完善可追溯體系,打破技術壁壘是大勢所趨。 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問題的凸現,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建立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tǒng).成為消費者和經營者共同關注的課題。 所謂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tǒng)。是指根據食品包裝上的追溯標簽。通過網站、超 市觸摸屏系統(tǒng)、手機短信等方式就可以查詢到食品基本信息。 在 2020年 8月 8日舉行的“好運北京”首場測試賽中,奧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tǒng)首次投入使用。系統(tǒng)應用中,參賽運動員到餐廳用餐,一刷卡便知這個食品的基本信息。當有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可以迅速追溯到生產源頭。 對肉類產品進行跟蹤與追溯管理,是當今世界畜牧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方向?!皬霓r場到餐桌”的肉制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tǒng)的建立。對加強我國肉品的規(guī)范化管理、促進養(yǎng)殖業(y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