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總是會考慮其以往投資的業(yè)績表現和經驗。如果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未能盡責,導致以往業(yè)績表現不好,那么就會鮮有投資人再會選擇他,就會失業(yè);如果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能勤勉的運營基金,不僅能給自身帶來利益,還會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針對項目選擇風險的管理策略 由于私募股權 投資機構所面臨的項目選擇風險非常的復雜,單靠一家投資機構根本不可能對所有的風險分析的非常透徹。因此需要求教于某些領域的專家,如政策分析專家等,進行更準確、及時全面的分析。同時,作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管理者,應該對我國的經濟體制和相關宏觀政策進行細深入的研究,從而能選擇更有利的投資項目,規(guī)范投資過程,從而降低投資風險。例如,我國現在提倡能源節(jié)約型社會,那么浪費能源的創(chuàng)新項目就不可以投資;而節(jié)約能源的項目,就可以重點考慮。 具體來說,首先要廣泛的從多種渠道獲取更多的項目信息,以增加項目的選擇,減少因之產生的風險 。一般來說,主要途徑有自有途徑、中間途徑以及品牌途徑等。不同途徑獲得的項目信息質量層次不齊,通常自有途徑如個人關系網絡、公司股東、公司業(yè)務伙伴等獲得的項目信息質量比較高。因此,基金管理人可以通過朋友、熟人、銀行等獲得可靠信息。同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通常還可以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資規(guī)定,包括對投資的行業(yè)、階段和規(guī)模的選擇等,進而更有效我國中小企業(yè)私募基金融資探討 20 的選擇投資項目。 加強法律體系的建立 由于私募基金運作自由靈活、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所以對私募基金的設立準入制度必須基于一個原則 :既不能疏于監(jiān)管 ,也不能過于嚴茍。所以,首先我國 應當建立私募基金登記備案制度 ,即私募基金在募集資金之后 ,將投資者名冊和相關的設立文件報相關監(jiān)管部門進行登記備案。登記機關為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登記的主要內容為基金發(fā)起人和管理人的姓名或名稱、基金發(fā)起人和管理人的注冊資本或自由資本、基金總額、基金認購人數、基金發(fā)起人和管理人持有的基金份額、基金托管人的名稱及基金章程等。這樣 ,通過程序相對簡單的登記備案 ,對私募基金設立時的報備文件進行一定程度的審查 ,使私募基金的設立置于陽光之下 ,有利于將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行為納入到法律規(guī)范當中 ,使其明確自己的信托責 任和義務 ,防止其在私募基金的運作過程中產生一系列違規(guī)違法行為。如果私募基金在設立后的法定期限內不履行登記備案的相關手續(xù) ,可以將其視為非法集資投資行為 ,當然 ,也將產生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完善《信托法》、《基金法》、《保險法》等對于私募股權投資的規(guī)定。 加強監(jiān)管機制 根據現代市場基金的基本理念和我國政府轉變職能的要求 ,政府應該在適度監(jiān)管的同時 ,遵循市場規(guī)律支持市場自律力量的發(fā)展 ,成立行業(yè)協(xié)會。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 ,能夠代表各方、主動推進行業(yè)規(guī)范建設的協(xié)會主體。不過在天津、北京、上海三地已經現行一 步分別于 2021年 9月、 2021年 6月以及 2021年 10月成立了地方性的股權基金協(xié)會。行業(yè)協(xié)會是具有同一、相似或是相近市場地位的特殊部門的經濟行為人組織起來的 ,界定和促進本部門公共利益的集體性組織 ,借助它 ,同行業(yè)企業(yè)互相聯合 ,并將權利授予一個中心組織 ,以增進共同利益 ,管制業(yè)內行為 ,并使產業(yè)內成員及那些戰(zhàn)略合作者和那些危害行業(yè)利益的成員之間的關系有序化。 在國外 ,以美國為例 ,其私募股權投資的監(jiān)管只是以行業(yè)自律為主 ,行業(yè)協(xié)會在政府與市場間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提高了政府在行業(yè)內的監(jiān)管效率也節(jié)約了政府資源。行業(yè)協(xié)會能 夠維護行業(yè)整體形象 ,促進業(yè)內交流、爭取自身權益、凈化行業(yè)的環(huán)境。行業(yè)協(xié)會為實現其目的 ,主要是依協(xié)會章程為依據 ,對行業(yè)協(xié)會及其我國中小企業(yè)私募基金融資探討 21 成員進行組織和管理 ,也就是所謂的自治權。其自治權可以通過契約來約定也可以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或是行政機關的委托授權。我國的私募股權投資行業(yè)協(xié)會的建立最好還是采用契約的形式 ,因為其最能反映行業(yè)協(xié)會的本質。在將來的立法中在管理機關登記備案后可鼓勵其自愿申請加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yè)協(xié)會。并且鼓勵支持協(xié)會建立基金管理人的信用體制 ,定期評級或是向管理機關報備行業(yè)情況 ,以做到對基金廣人的督促和榜樣作用。 并定期舉行內部的溝通交流活動 ,組織培訓、宣傳風險教育等活動。 我國中小企業(yè)私募基金融資探討 22 8. 參考文獻 [1]范登虎 .美國證券私募發(fā)行法律制度研究 [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1:105 [2]卞華舵 .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 7J].卓越管理 .2021(7) [3]劉麗莉 ,劉錫賓 .發(fā)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幾點思考 [J].環(huán)渤海經濟盼 望 ,2021:7 [4]陳中園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guī)范發(fā)展若干問題研究 [J].集團經濟研究 .2021(8) [5]侯玉娜 ,李振一國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fā)展思 考 [l].合作經濟與科 技 .2021(12) [6]李壽雙 .中國式私募股權基金募集與設立 [M].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21 [7]陳向聰 .《中國私募基金立法問題研究》 [M].人民出版社 ,2021年 5月版 [8]余捃 .《我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法律規(guī)制》 [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2021年 [9]彭夯 .《私募基金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 [D].復旦大學 ,2021年 [10]賈佳 ,吳運航 .《關于對私募基金加強法律規(guī)范與監(jiān)管的幾點建議》 [J].華商 [11]龔鵬程 .《論私募基金監(jiān)管制度的構建》 [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 ,2021年春季卷 [12]田海 .《淺談我國私募基金法律監(jiān)管體系的完善》 [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 ,2021年第 8卷第 2期 [13]王洪著:《我國有限合伙制股權投資基金的發(fā)展現狀及對策 — 以機構投資 者為視角》,《管理現代化》 2021年第 3期。 我國中小企業(yè)私募基金融資探討 23 9. 謝辭 經過幾個月的搜集資料、整理材料、寫作論文,今天終于可以順利地完成最后的謝辭了,我感到由衷的喜悅。伴隨著論文的完成,四年美好的大學生活也在不知不覺中接近了尾聲。 這次的論文能夠順利完成首先得益于我的指導老師 辛作義 ,從最初的搜集資 料到最后的論文定稿, 辛 老師都給了我認真的指導。他的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他的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作風,將一直是我工作、學習中的榜樣。 辛 老師要輔導很多同學的論文,加上本來就有的教學任務,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在每一次的回稿中, 辛 老師都能準確地指出我論文中的缺點和不足,并詳細地給出我建議,這些都讓我記憶深刻。在此,謹向 辛 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感謝老師在我論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給予我的極大幫助。 同時感謝我大學所有的老師,是他們傳授了我專業(yè)的知識,使我能以專業(yè)的觀點和科學的方 法進行這次論文的創(chuàng)作;也感謝我的舍友和我的同班同學,在論文的完成過程中,他們都給了我極大的幫助。 通過這次論文的寫作,我收獲了很多,既為大學四年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也為將來的人生之路做好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最后,再次感謝我的大學和所有幫助過我并給我鼓勵的老師和同學,謝謝你們! 我國中小企業(yè)私募基金融資探討 24 請刪除以下內容, O(∩ _∩ )O謝謝?。?! The origin of tax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be traced to the time when the colonists were heavily taxed by Great Britain on everything from tea to legal and business documents that were required by the Stamp Tax. The colonists39。 disdain for this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socalled because the colonies had no voi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axes) gave rise to revolts such as the Boston Tea Party. However, even after the Revolutionary War and the adoption of the . Constitution, the main source of revenue for the newly created states was money received from customs and excise taxes on items such as carriages, sugar, whiskey, and snuff. Ine tax first appea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862, during the Civil War. At that time only about one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was required to pay the tax. A flatrate ine tax was imposed in 1867. The ine tax was repealed in its entirety in 1872. Ine tax was a rallying point for the Populist party in 1892, and had enough support two years later that Congress passed the Ine Tax Act of 1894. The tax at that time was two percent on individual ines in excess of $4,000, which meant that it reached only the wealthiest members of the population. The Supreme Court struck down the tax, holding that it violated the constitutional requirement that direct taxes be apportioned among the states by population (pollock v. farmers39。 loan amp。 trust, 158 . 601, 15 S. Ct. 912, 39 L. Ed. 1108 [1895]). After many years of debate and promise, the sixteenth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was ratified in 1913, providing Congress with the power to lay and collect taxes on ine without apportionment among the states. The objectives of the ine tax were the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the tax burden and the raising of revenue. Since 1913 the . ine tax system has bee very plex. In 1913 the ine tax laws were contained in eighteen pages of legislatio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ax reform act of 1986 was more than thirteen hundred pages long (Pub. L. 99514, Oct. 22, 1986, 100 Stat. 2085). Commerce Clearing House, a publisher of tax information, released a version of the Internal Revenue Code in the early 1990s that was four times thicker than its version in 1953. Changes to the tax laws often reflect the times. The flat tax of 1913 was later replaced with a graduated tax.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entered world war i, the War Revenue Act of 1917 imposed a maximum tax rate for individuals of 67 percent, pared with a rate of 13 percent in 1916. In 1924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Andrew W. Mellon, speaking to Congress about the high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