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上反面??因此堅強制度建設是黨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民辦高校黨組織應盡快加強制度建設。但制度不能只是擺設,還必須加強監(jiān)督,加強黨員自覺遵守制度的意識。這意味著民辦高校應規(guī)范黨員的 民辦高校黨建研究七、民辦高校黨建存在問題的解決思路認定和評判標準。要對黨員的素質進行嚴格把關,及時處理不合格的黨員。?著重聲明:?不追求黨員數量的增加,而注意黨員質量的提高和清洗‘混進黨里來的人’。不久前,總書記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黨員發(fā)展和管理工作時,嚴肅提出?及時處臵不合格黨員?的問題,表示要?按照控制總量、優(yōu)化結構、提高質量、發(fā)揮作用的總要求?,?建設一支規(guī)模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yōu)良、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及時處臵不合格黨員?,?保持黨員隊伍適度規(guī)模?這里的字里行間意味著黨也開始了從?粗放?到?集約?的轉型。民辦高校黨建研究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326 [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333 [3](北京).北京市 :《黨建研究》雜志社,1989 . [4]:《黨建》雜志社,1988 .[5],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北京民辦高等教育機構改革與發(fā)展側記,2012(11).[6]西漢劉向編成、匯輯管仲眾多思想觀點的《管子》一書?霸言?篇 [7](5)[8](7)[9] 就業(yè)情況及社會認可度,2012(12).[10] (教育部成立民辦教育辦公室清理各項歧視性政策).2012(12)[11] 人民網,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及《黨建》雜志工作座談會在蘭州召開2012(9)第三篇:中美校園文化建設比較研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王漢偉(哈爾濱華德學院 教務處,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摘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高校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是大學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必須解決的問題。關鍵詞: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原則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WANG Hanwei(Dean’s Office,Harbin Huade Institute, Harbin 150025,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must solve the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notation,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index system of related principles, to build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from the spiritual culture, behavior culture, system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culture and so on five aspects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 the evaluation index words: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evaluation principle0引言高校是文化生產、傳播、創(chuàng)新的主渠道、主陣地,它以傳播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研究文化來影響和改造社會。其內涵結構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環(huán)境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層面,是綜合而復雜的系統(tǒng)。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營造良好大學育人環(huán)境、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十二五amp。但是一所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如何衡量、評價其建設效果,是大學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必須解決的問題。構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必要性現代高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優(yōu)秀的高校校園文化與之相適應。在實踐中,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與評價具有診斷、改進、激勵、導向、調控和服務等功能。構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第一項原則是方向性原則。[2]其總體方向應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一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進行整體設計規(guī)劃,使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第三項原則是可行性原則。因此,指標體系應盡量反映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共性特點,具有可行性與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領性和發(fā)展性。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評價工作中,雖然評價指標體系中存在著相對困難的數值型量化和較難量化的指標,但評價工作者需要力求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這就要求做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3]第五項原則是評價主體多樣化原則。除了評價專家小組以外,高校自身、社會評價機構、民間評價團體等都應參加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評價的工作中。在自評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將最好的狀態(tài)展現給校外評價者。第六項原則是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評價結束后,各評價組織應認真總結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評價結果,給出結論,指出問題,提出建議。科學確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根據高校校園文化內涵以及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原則與要求,來構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高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高校的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的靈魂,是高校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氣質和價值規(guī)范體系,具有凝聚、激勵、導向和保障的作用,對于穩(wěn)定和凸顯大學的特色、水準和形象舉足輕重。該體系的構建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立德樹人的基本導向。校領導及全體師生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否有深刻認識,是否有明確的責任感,全心全意投入到文化建設工作中,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是否定期專題研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高校校園行為文化對內反映出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文化氛圍以及師生員工的綜合素質,對外通過學校及其師生的行為方式反映大學的形象,是高校校園文化核心價值體系在全體師生員工身上的動態(tài)體現和具體折射。評價一所高校的行為文化,一要看是否體現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性,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否切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二要看學校是否有激勵和規(guī)范學生的校風校訓,是否在學校教學樓、宿舍等多處體現校風校訓的標語,將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通過學生傳承下去;三要看教師能否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認真執(zhí)教,遵守學校的教學工作規(guī)范等;四要看學校能否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學生群體中能夠形成努力學習、奮發(fā)向上的優(yōu)良學風;五要看學校是否能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引領作用,每年定期評選各級各類amp。、師德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優(yōu)秀學生評選,弘揚榜樣文化;六要看學校是否有專門的學術講壇、論壇,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等載體,全校師生能夠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學術講座、學術交流和有關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等;七要看學校是否重視產學研結合,加大服務區(qū)域經濟的力度,促進校園文化與區(qū)域文化的融合、輻射,經常組織師生員工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師生擔任志愿者的比例較高;八要看學校是否開設豐富的社團活動,這些活動是否特色鮮明、影響力大。 高校校園制度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高校校園制度文化是高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的有關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制度和規(guī)則,它從規(guī)范全體師生行為模式的角度把高校校園文化成果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來。對高校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水平的評價,一要看學校的組織機構設置是否科學合理,機構功能是否健全,是否有一個專門負責文化建設的機構和相應的人員;二要看是否有大學章程,嚴格按照章程依法自主辦學;三要看是否有一套完善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制度,制度制定是否符合學校的實際;四要看各項規(guī)章制度在高校的實際運作過程中是否能真正的運用實施,針對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各項規(guī)章制度,并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它以直觀的形象被廣大師生員工及外來人員所感知,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對于高校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評價,一要看教學設施是否完備,科研設施是否先進,圖書館是否擁有充足的紙質、電子書籍,擁有大量設備齊全的自習室、實驗室,使用狀況良好,且人均占有量超越基本標準且使用率極高;二要看辦公條件是否良好,教學、科研環(huán)境、寢室的住宿條件、食堂的飲食條件是否良好,生活的基本設施條件是否能超越基本標準,高校能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廣大師生滿意度極高;三要看是否有學校標志性建筑,校園內的綠化、雕塑、噴泉、假山等是否能做到完整美觀,校園內的環(huán)境能否做到整潔干凈,賞心悅目;四要看是否有反映校訓、校風、學風、校旗、校歌、校徽等的形象標識;五要看是否有校史館、博物館、大型的文體場館,有一定數量的校報???、校史年鑒、廣播、宣傳板等文化傳播載體,宣傳內容及時快捷、積極向上、與時俱進;六要看是否有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專項經費作保障。特色文化建設指標的設置是為了充分體現和鼓勵高校校園文化中的鮮明個性。設置此指標的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各高校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保持特色和個性、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實現內涵式發(fā)展。本文所建立的評價體系從高校校園文化結構分類的角度,將評價指標分為一級指標5項,共計100分,其中高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30分,高校校園行為文化建設30分、高校校園制度文化建設10分、高校校園物質文化建設20分、高校校園特色文化建設10分;二級指標共22項。參考文獻:[1] 彭觀勝,梅陽,[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4)[2] [J].教育與職業(yè), 2007(36)[3] ——一個新的研究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8(3)[4] [J].燕山大學學報, 2009(5)[5] 蔡勁松, [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2)[6] [J].學術交流,2002(2)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