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承天寺夜游的說課稿肖文華一、說教材本文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軾的又一篇頌月佳作,文中表達了作者賞月時的閑適心情,也從字里行間透出他當時貶官黃州的失意和幽怨,同時也透出一種參禪向佛的寧靜心懷。文章起筆交代夜游承天寺的緣由,中間寫所見美景,收尾
2025-02-10 23:30
【摘要】《記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學目標: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二、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2.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三、預習要求:1.解決生字詞注音;2.看注釋、查工具書試翻譯課文;3.查
2025-02-05 06:14
【摘要】《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實錄德州躍華學校王小琳(課前:多媒體播放“賞明月清輝朗照大地品經典美文感悟情懷”)師:大家剛才欣賞的圖片中都有什么?生(齊):月亮。師:走進古典詩文的世界,我們發(fā)現(xiàn)處處都有月亮的影子。這輪明月曾照亮了《詩經》的河畔,曾驚擾了鳥兒的安眠,也曾打濕了鄉(xiāng)書的封面??請同學們回憶所學過的古詩文,你想起
2025-02-11 08:29
【摘要】木蘭從軍導入新課?童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在成人后回憶往事時,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懷著一種浪漫的情感。今天我來學習《社戲》,這是魯迅先生記述童年看社戲的一段經歷。學習目標?1、識記理解“憚、踱、歸省、踴躍”等詞語。?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法。
2025-02-09 22:29
【摘要】知識回顧什么叫小說?——小說是一種文學體裁,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塑造人物形象走近作者?魯迅,原名____,字豫才,現(xiàn)代_______、___、___,中國文化革命
2025-02-09 22:28
【摘要】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生活的時代大興“新法”,改革之風大盛。由于他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調離出京。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說他寫詩諷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獄。這就是當年有名的“烏臺詩案”(烏臺,
2025-01-27 13:22
【摘要】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記承天寺夜游蘇軾《記承天寺夜游》蘇軾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蘇軾一生經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與社會危機開始暴
2025-01-31 00:32
【摘要】一門三父子,皆為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書畫方面都有杰出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蘇軾有不少隨筆式的散文,大都取
2025-02-09 13:41
2025-02-02 00:10
【摘要】記承天寺夜游宋?蘇軾我所了解的蘇東坡作者及作品: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為“三蘇”,均居于“唐宋八大家”中。他在宋詞中有特殊貢獻,開創(chuàng)豪放一派,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是宋詞中的不朽作品。他的散文
2025-01-22 05:46
【摘要】中小學課件導入新課?同學們,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欣賞過柳的風韻——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我們領略過松的雄姿——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我們也遙望過梅的倩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今天,讓我們隨著茅盾先生回到抗日戰(zhàn)爭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生長的白楊樹,聽一曲關于白楊樹的贊歌。中小
2025-02-09 13:31
【摘要】李白五言古詩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無論他走到哪裡,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美酒與明月的淋漓之作。如「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既不
【摘要】猜猜看三父子八大家父蘇洵,弟蘇轍并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北宋著名
2025-01-21 06:58
【摘要】蘇軾其人承天寺課文閱讀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歲知書,十多歲傳文,一生文采風流。蘇軾生活的時代大興“新法”,改革之風大盛。由于他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調離出京。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
【摘要】7C中小學課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鸥Α妒裣唷烦鰩熞槐碚婷溃лd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7C中小學課件欣賞有關諸葛亮的詩詞,對聯(lián)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