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說課稿一、教材簡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教版九年級語文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雖然文章短小,但論證嚴謹,思想深厚,本單元的讀書方法正是要求學生學會“咀嚼”、“品味”。本文論述“人和”是決議戰(zhàn)爭輸贏的癥結,觀點精辟,是影響深遠的名篇。文章開始就鮮明地提出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本文論述的目的,并非是探討戰(zhàn)爭奪勝的癥結,而是論述“得道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思想
2025-06-12 13:02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被尊為“亞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稱。?孟子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仁政”學說,主
2025-01-12 06:26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級語文下冊◆孟子:(約前372-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師,被推尊為“亞圣”?!簟睹献印肥且徊坑涗浢献友孕械娜寮医浀渲髦弧,F(xiàn)存七篇?!糁鲝垼好献犹岢隽耸叭收?、行“王道”“民貴君輕
2025-01-22 01:38
【摘要】蘇教版九年級語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說課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蘇版初中語文第九冊誦讀欣賞的內容,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經典之作,鑒于是誦讀欣賞篇目在設計教案時注重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
2024-12-04 22:51
2025-02-02 06:54
【摘要】第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注釋、翻譯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山東省鄒城人。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說的繼承和發(fā)揚者,有“亞圣”之稱。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
2024-10-21 01:23
2025-02-10 02:22
【摘要】誦讀欣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靈寶市三中彭振中預習提示1自讀課文,做到“三看一查”?!叭础闭n文:看注釋,看簡析;一查:查工具書。了解孟子的生平和主張,熟悉課文內容。2學生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劃標出疑難詞句。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
2025-02-07 10:45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層教學教案設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層教學教案設計1 一、教學目標: ?。?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初淺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
2024-12-06 01:02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導學案象賢中學李樹勇九年級語文一、學習目標: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3、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二、重點難點:學習重點: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心論點)。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學
2025-02-02 13:44
【摘要】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山東省鄒城人。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說的繼承和發(fā)揚者,有“亞圣”之稱。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孔子之后戰(zhàn)國中期儒家學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和孔子的學術成就幾乎同高,人們將他們合稱為“孔孟”。他曾游說梁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于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
2024-09-06 17:48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2背誦課文,積累“環(huán)、城、池、兵革、委、去、域、封、畔、順、故”等實詞及“之、而、以”等虛詞。能力目標:1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2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天時”“地利”“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主要觀點的時代意義教學重點:背誦默
2025-06-14 13:19
【摘要】得道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寡助?孟子(約前孟子(約前372一前一前289),名軻,字子),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縣)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思想家、教育家,是是儒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被尊為孔子,被尊為““亞亞圣圣””,后世常以,后世常以““孔
2025-03-10 12:57
【摘要】《孫子兵法》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今民與上同意也。名,字,鄒(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家、家。他是思想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
2024-08-30 04:57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被尊為“亞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稱。背景:孟子生活在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諸侯混戰(zhàn),民不聊生。他主張實行仁政,呼吁各國諸侯重視人民的作用,反對
2024-09-25 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