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蘭陵王·柳陰直柳周邦彥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yīng)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望人在天北。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
2025-02-07 02:35
【摘要】鷓鴣天代人賦辛棄疾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教學目標]1.了解有關(guān)辛棄疾的文學常識和本詩的寫作背景。。[教學重點]理解作者并背誦和默寫這首詩[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辛棄疾(11
2025-02-10 21:01
【摘要】第一部分:1.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yīng)的漢字。(4分)浮想聯(lián)pin()頭l()hn然()qn人心脾()2.“春天到了,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一個“又”字,飽含著怎樣的感情?(3分)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一詩句出自何處?詩句的意思是什么?(3分)4.作者在文章中說:“
2025-02-07 08:22
【摘要】《六一居士傳》宋.歐陽修吳秀珊一、教學目標1、準確理解課文重要的字、詞、句。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二、教學重點掌握常用“謫”、“更”、“置”、“疾”、“走”、“勝”等常用實詞的用法及重點句子的翻譯,提高文言文的翻譯能力。三、教學難點理解古代士大夫“達則兼濟天下,
2025-02-10 07:38
【摘要】初四上冊第21課《墨池記》學案作者:于梅芳學習目標1.熟讀課文,理解文中重要的實詞和虛詞,掌握重點句子的含義。2.理解文章大意,領(lǐng)會文章主旨。3.學習王羲之勤勞苦練的精神,體會“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資料鏈接1.作家作品簡介作者曾鞏(1019—1083),字子固,北宋建昌軍南豐縣(今屬江西?。┤耍艹鑫膶W家。
【摘要】《墨池記》教學設(shè)計[教材分析]《墨池記》是曾鞏于慶歷八年(1048年)應(yīng)撫州州學教授王君盛之請為墨池寫的記文。作者把介紹古跡人物、記事和議論結(jié)合在一起,從墨池引出書法家王羲之的勤學苦練,又擴展到道德修養(yǎng)問題。本文語言生動靈活簡潔明快。并多用設(shè)問句和感嘆句。這些句式的大量運用,使本文平添了一唱三嘆的情韻。因此,教學的重點是多朗讀課文,增強對語言
2025-01-22 23:59
【摘要】一、基礎(chǔ)知識。1、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大凡:大體上。B、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惟:語氣詞,這里表判斷語氣。C、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誚:責備。D、而周用以興用:用來2、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讀音全對的一組是()A.
2025-01-18 17:42
【摘要】西塞山懷古劉禹錫一.導(dǎo)入《西塞山懷古》:以前同學們學過的“金陵五題”組詩里的《石頭城》、《烏衣巷》,就屬于詠史懷古詩。學生一起背誦這兩首詩: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二首懷古詩的作者是
2025-02-10 13:31
【摘要】六一居士傳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的和要求】1、掌握常用“謫”“更”“置”“疾”“走”“勝”等常用實詞和虛詞“以”“之”的用法,理解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2、了解賦的文體特點,情感表達的方式以及文章結(jié)構(gòu)安排方面的縱深和開闊。3、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2025-01-22 19:44
【摘要】墨池記第一部分: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洼然()徜徉()肆恣()楹間()不可強仕()羲之()2、《墨池記》作者,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3、“記”在宋代是一種的說理散文,這篇文章記議錯雜使用,辟出了作者自家的蹊徑,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4、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摘要】第一篇: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原文翻譯及賞析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2篇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原文翻譯及賞析1 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作者:劉克莊 朝代:清朝 繁燈奪霽華。戲...
2024-10-21 12:03
【摘要】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解題:?和:應(yīng)和,酬和?子由:蘇轍,字子由。蘇軾,字子瞻。?澠池懷舊:澠池,今河南澠池縣,在洛陽之西,崤山之東。蘇軾和蘇轍兄弟倆,曾到過澠池,并曾在那兒的一所寺院里住宿過,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閑還殷勤地招待他們,他們也在寺內(nèi)的壁上題過詩。當蘇軾后來從蘇轍的懷舊詩回憶起這些情景的時候,奉閑已經(jīng)去世,
2025-01-22 13:25
【摘要】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薄对娊?jīng)·小雅·車轄》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鄭玄)鄭玄:(?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是人們行動的準則,?止?是語助詞。)?《詩》有
2024-09-15 18:56
【摘要】《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談人生經(jīng)歷悟人生體驗知人論世寫作背景:(1056),蘇軾、蘇轍兄弟二人,在父親蘇洵帶領(lǐng)下,第一次離蜀迚京赴考。路過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時,曾在縣中寺廟內(nèi)借宿,幵在主持奉閑和尚室內(nèi)的壁上題詩。(一0五七)四月八日,蘇東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時才二
【摘要】生查子歐陽修教學設(shè)計 生查子元夕 【教學目標】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guān)蘇軾的資料,進行交流,教師概括總結(jié),使學生對這首詞的作者有大致了解。 2.通過觀看名家朗誦視頻,...
2024-12-04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