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 〖補充知識〗函數(shù)的圖象 ( 1)作圖 利用描點法作圖: ①確定函數(shù)的定義域; ②化解函數(shù)解析式; ③討論函數(shù)的性質(zhì)(奇偶性、單調(diào)性); ④畫出函數(shù)的圖象. 利用基 本函數(shù)圖象的變換作圖: 要準確記憶一次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指數(shù)函數(shù)、對數(shù)函數(shù)、冪函數(shù)、三角函數(shù)等各種基本初等函數(shù)的圖象. ①平移變換 0,0 , |( ) ( )hhy f x y f x h??? ???????? ? ?左 移 個 單 位右 移 | 個 單 位 0,0 , |( ) ( )kky f x y f x k??? ???????? ? ?上 移 個 單 位下 移 | 個 單 位 ②伸縮變換 0 1 ,1,( ) ( )y f x y f x?? ????? ????? ? 伸縮 0 1 ,1,( ) ( )AAy f x y A f x???? ????? ? 縮伸 ③對稱變換 ( ) ( )xy f x y f x? ???? ? ?軸 ( ) ( )yy f x y f x? ???? ? ?軸 ( ) ( )y f x y f x? ???? ? ? ?原 點 1( ( )yxy f y f x??? ????? ?直 線 ( ) ( | | )yyyy f x y f x? ???????????????? ? 去 掉 軸 左 邊 圖 象保 留 軸 右 邊 圖 象 , 并 作 其 關 于 軸 對 稱 圖 象 ( ) | ( ) |xxy f x y f x? ?????????? ? 保 留 軸 上 方 圖 象將 軸 下 方 圖 象 翻 折 上 去 ( 2)識圖 對于給定函數(shù)的圖象,要能從圖象的左右、上下分別范圍、變化趨勢、對稱性等方面研究函數(shù)的定義域、值域、單調(diào)性、奇偶性,注意圖象與函數(shù)解析式中參數(shù)的關系. ( 3)用圖 函數(shù)圖象形象地顯示了函數(shù)的性質(zhì),為 研究數(shù)量關系問題提供了“形”的直觀性,它是探求解題途徑,獲得問題結(jié)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視數(shù)形結(jié)合解題的思想方法.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數(shù) (Ⅰ ) 〖 〗指數(shù)函數(shù) 【 】指數(shù)與指數(shù)冪的運算 ( 1)根式的概念 ①如果 , , , 1nx a a R x R n? ? ? ?,且 nN?? ,那么 x 叫做 a 的 n 次方根 .當 n 是奇數(shù)時, a 的 n 次方根用符號 na 表示; 當 n 是偶數(shù)時,正數(shù) a 的正的 n 次方根用符號 na 表示,負的 n 次方根用符號 na? 表示; 0的 n 次方根是 0;負數(shù) a 沒有 n 次方根 . ② 式子 na 叫做根式,這里 n 叫做根指數(shù), a 叫做被開方數(shù) .當 n 為奇數(shù)時, a 為任意實數(shù);當 n 為偶數(shù)時,0a? . ③根式的性質(zhì): ()nn aa? ;當 n 為奇數(shù)時, n naa? ;當 n 為偶數(shù)時, ( 0 )|| ( 0 ) n n aaaa aa ???? ????. 7 ( 2)分數(shù)指數(shù)冪的概念 ① 正數(shù)的正分數(shù)指數(shù)冪的意義是: ( 0 , , ,m n mna a a m n N ?? ? ?且 1)n? . 0 的正分數(shù)指數(shù)冪等于 0. ②正數(shù)的負分數(shù)指數(shù)冪的意義是: 11( ) ( ) ( 0 , , ,mm mnn na a m n Naa? ?? ? ? ?且 1)n? . 0 的負分數(shù)指數(shù)冪沒有意義. 注意口訣: 底數(shù)取倒數(shù),指數(shù)取相反數(shù). ( 3)分數(shù)指數(shù)冪的運算性質(zhì) ① ( 0 , , )r s r sa a a a r s R?? ? ? ? ② ( ) ( 0 , , )r s r sa a a r s R? ? ? ③ ( ) ( 0 , 0 , )r r ra b a b a b r R? ? ? ? 【 】指數(shù)函數(shù)及其性質(zhì) ( 4)指數(shù)函數(shù) 函數(shù)名稱 指數(shù)函數(shù) 定義 函數(shù) (0xy a a??且 1)a? 叫做指數(shù)函數(shù) 圖象 1a? 01a?? 定義域 R 值域 (0, )?? 過定點 圖象過定點 (0,1) ,即當 0x? 時, 1y? .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單調(diào)性 在 R 上是增函數(shù) 在 R 上是減函數(shù) 函數(shù)值的 變化情況 1 ( 0)1 ( 0)1 ( 0)xxxaxaxax?????? 1 ( 0)1 ( 0)1 ( 0)xxxaxaxax?????? a 變化對 圖象的影響 在第一象限內(nèi), a 越大圖象越高;在第二象限內(nèi), a 越大圖象越低 . 〖 〗對數(shù)函數(shù) 【 】對數(shù)與對數(shù)運算 ( 1) 對數(shù)的定義 0 1 xay?xy(0,1)O1y?0 1 xay?xy(0,1)O1y? 8 ①若 ( 0 , 1)xa N a a? ? ?且 ,則 x 叫做以 a 為底 N 的對數(shù),記作 logaxN? ,其中 a 叫做底數(shù), N 叫做真數(shù). ②負數(shù)和零沒有對數(shù). ③對數(shù)式與指數(shù)式的互化: l o g ( 0 , 1 , 0 )xax N a N a a N? ? ? ? ? ?. ( 2)幾個重要的對數(shù)恒等式 log 1 0a ? , log 1aa? , log ba ab? . ( 3)常用對數(shù)與自然對數(shù) 常用對數(shù): lgN ,即 10log N ;自然對數(shù): lnN ,即 logeN (其中 ? ?). ( 4)對數(shù)的運算性質(zhì) 如果 0 , 1, 0 , 0a a M N? ? ? ?,那么 ①加法: lo g lo g lo g ( )a a aM N M N?? ②減法: log log loga a a MMN N?? ③數(shù)乘: lo g lo g ( )naan M M n R?? ④ loga NaN? ⑤ l og l og ( 0 , )b n aa nM M b n Rb? ? ? ⑥換底公式: l ogl og ( 0 , 1 )l og ba b NN b ba? ? ?且 【 】對數(shù)函數(shù)及其性質(zhì) ( 5)對數(shù)函數(shù) 函數(shù) 名稱 對數(shù)函數(shù) 定義 函數(shù) log ( 0ay x a??且 1)a? 叫做對數(shù)函數(shù) 圖象 1a? 01a?? 定義域 (0, )?? 值域 R 過定點 圖象過定點 (1,0) ,即當 1x? 時, 0y? . 奇偶性 非奇 非偶 單調(diào)性 在 (0, )?? 上是增函數(shù) 在 (0, )?? 上是減函數(shù) 0 1 xyO(1,0)1x?logayx?0 1 xyO (1,0)1x?logayx? 9 函數(shù)值的 變化情況 log 0 ( 1)log 0 ( 1)log 0 (0 1)aaaxxxxxx????? ? ? log 0 ( 1)log 0 ( 1)log 0 (0 1)aaaxxxxxx????? ? ? a 變化對 圖象的影響 在第一象限內(nèi), a 越大圖象越靠低;在第四象限內(nèi), a 越大圖象越靠 高 . (6)反函數(shù)的概念 設函數(shù) ()y f x? 的定義域為 A ,值域為 C ,從式子 ()y f x? 中解出 x ,得式子 ()xy?? .如果對于 y 在C 中的任何一 個值,通過式子 ()xy?? , x 在 A 中都有唯一確定的值和它對應,那么式子 ()xy?? 表示 x 是 y的函數(shù),函數(shù) ()xy?? 叫做函數(shù) ()y f x? 的反函數(shù),記作 1()x f y?? ,習慣上改寫成 1()y f x?? . ( 7)反函數(shù)的求法 ①確定反函數(shù)的定義域,即原函數(shù)的值域;②從原函數(shù)式 ()y f x? 中反解出 1()x f y?? ; ③將 1()x f y?? 改寫成 1()y f x?? ,并注明反函數(shù)的定義域. ( 8)反函數(shù)的性質(zhì) ①原函數(shù) ()y f x? 與反函數(shù) 1()y f x?? 的圖象關于直線 yx? 對稱. ②函數(shù) ()y f x? 的定義域、值域分別是其反函數(shù) 1()y f x?? 的值域、定義域. ③若 ( , )Pab 在 原函數(shù) ()y f x? 的圖象上,則 39。 x y 0 ? a O a b x 2 ? ? p q f(p) f(q) ()2bf a?x y 0 ? a O a b x 2 ? ? p q f(p) f(q) ()2bf a?x y 0 ? a O a b x 2 ? ? p q f(p) f(q) ()2bf a?x y 0 ? a O a b x 2 ? ? p q f(p) f(q) ()2bf a?0xx y 0 ? a O a b x 2 ? ? p q f(p) f(q) ()2bf a?0xx y 0 ? a O a b x 2 ? ? p q f(p) f(q) ()2bf a?x y 0 ? a O a b x 2 ? ? p q f(p) f(q) ()2bf a?x y 0 ? a O a b x 2 ? ? p q f(p) f(q) ()2bf a?0xx y 0 ? a O a b x 2 ? ? p q f(p) f(q) ()2bf a?x y 0 ? a O a b x 2 ? ? p q f(p) f(q) ()2bf a?0x 14 D C B A α 函數(shù)零點的意義:函數(shù) )(xfy? 的零點就是方程 0)( ?xf 實數(shù)根,亦即函數(shù) )(xfy? 的圖象與 x 軸交點的橫坐標。 5 用斜二測畫法畫出長方體的步驟:( 1)畫軸( 2)畫底面( 3)畫側(cè)棱( 4)成圖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一 )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 1 棱柱、棱錐的表面積: 各個面面積之和 2 圓柱的表面積 3 圓錐的表面積 2rrlS ?? ?? 4 圓臺的表面積 22 RRlrrlS ???? ???? 5 球的表面積 24 RS ?? (二)空間幾何體的體積 1 柱體的體積 hSV ?? 底 2 錐體的體積 hSV ??底31 3 臺體的體積 hSSSSV ???? )31下下上上( 4 球體的體積 334 RV ?? 第二章 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222 rrlS ?? ?? 15 P 3 三個公理: ( 1)公理 1: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nèi),那么這條直線在此平面內(nèi) 符號表示為 A∈ L B∈ L = L α A∈α B∈α 公理 1 作用:判斷直線是否在平面內(nèi) ( 2)公理 2:過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公理 2作用: 確定一個平面的依據(jù)。 符號表示為: P∈α∩β =α∩β =L,且 P∈ L 公理 3作用:判定兩個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據(jù) 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1 空間的兩條直線有如下三種關系: 相交直線:同一平面內(nèi),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平行直線:同一平面內(nèi),沒有公共點; 異面直線: 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nèi),沒有公共點。 符號表示為:設 a、 b、 c 是三條直線 a∥ b c∥ b 強調(diào):公理 4實質(zhì)上是說平行具有傳遞性,在平面、空間這個性質(zhì)都適用。 3 等角定理:空間中如果兩個角的兩邊分別對應平行,那么這兩個角相等或互補 4 注意點: ① a39。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 a、 b的相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