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7)技術戰(zhàn)略的選擇: ? 市場在產品生命周期中的發(fā)展階段 ? 用戶對產品的了解程度 ? 競爭的焦點與用戶偏好(價格、性能、質量、服務) ? 技術開發(fā) 能力構建 產品商業(yè)化的時機選擇與時間安排 運用路徑圖,聯結戰(zhàn)略與技術 —— Lucent Technologies的技術戰(zhàn)略規(guī)劃方法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 2023年 9月 朗訊公司 ( Lucent Technologies) ? 11位 Nobel Prize獲得者; ? Bell Labs擁有 24,000多員工,其中博士2023多名,約占 10%; ? RD預算約為銷售額的 11%(其中 1%投入研究),在全球 17個國家設立有 RD機構; ? Bell Labs擁有明確的使命,即 通訊創(chuàng)新 。 技術領先者戰(zhàn)略 (technological pioneering strategy) Jack Welch( 1989) , Chairman and CEO of General Electric ? To succeed in today39。 個性化服務: “了解顧客”的經營之道在信息時代與在工業(yè)時代一樣重要。在信息市場中,減少平均成本的關鍵在于增加銷量,通過反復使用和銷售來增加銷量,減少平均成本。 擴大規(guī)模: 規(guī)模法則在傳統(tǒng)工業(yè)中,降低平均生產成本通常降低單位生產成本。市場最先接受的產品,其后的占有率會更多。美國經濟學者勒維斯在1997年寫作出版的《非摩擦經濟 ——網絡時代的經濟模式》則把這種新經濟模式概括為 非摩擦經濟 (Friction- Free Economy)。 縮短產品開發(fā)周期的方法 ? Three Concepts – RD cycle time –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 – Lead Time ? “ fuzzy front end” of the RD cycle: defined as “ the period before specific customer and business requirements are fully defined and or before specific technical solutions are available” . – Mechanics and Impact Diagnostic Matrix (Robert E. Burkart, IRI) – Lead User method ? NPD cycle time – concurrent engineering – crossfunctional teamwork – early involvement mechanism 技術戰(zhàn)略管理 ? 技術戰(zhàn)略的重要推動因素 ( driven force) – 使 RD符合市場需要(大約 85%) – 縮短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大約 75%) – 在有限資源下管理 RD(大約 70%): RD投入強度 ? 技術戰(zhàn)略與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之間的整合 – Peteraf (1994) ~ LDCs – 技術戰(zhàn)略與經營戰(zhàn)略的聯結人物 ? CEO( 70%公司) ? RD副總裁(約 60%) ? 高層技術主管( CTO) ? 財務主管( 1/3日本公司) ? 典型的技術戰(zhàn)略 – Technological leader strategy – Second mover strategy – Creative imitation strategy – Niche market strategy 網絡時代的經濟游戲 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革命,特別是互聯網的出現與廣泛地商業(yè)化應用,使人們注意的焦點從 “貨幣財富”轉向“信息財富”。 ? 領先用戶方法的步驟 STEP 1: 針對具體的產品 /市場細分,找出領先用戶的特征;這可以通過研究用戶追求產品性能的趨勢來判定; STEP 2: 找出若干能滿足上述條件的領先用戶 ; STEP 3: 將這些領先用戶召集,與本企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市場營銷人員共同討論產品開發(fā)方向與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法 ; STEP 4: 檢驗這些新設想是否也被其他典型用戶所認同 。 ? 領先用戶 (lead user) ( 1)他們對技術產品的需求一般會成為整個行業(yè)的需求,但他們的需求比普通用戶提前數月甚至是數年; ( 2)他們期待能滿足自身的這些瓶頸需要,以獲取潛在的巨大利益。 因此企業(yè)需要很好地使技術發(fā)展與市場需求整合在一起 , 尤其是那些將充分影響主導設計形成的用戶需求 。 ? 管理意義 – 通過理解創(chuàng)新的預期利潤是如何分配的 , 我們可以預測創(chuàng)新的可能源; – 通過改變預期利潤的分布 , 我們有可能改變創(chuàng)新源 。 ? 引起創(chuàng)新源變化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潛在創(chuàng)新者對創(chuàng)新利潤的預期 (expected innovation rent)。 創(chuàng)新的功能源 ? 創(chuàng)新的功能源 ( functional sources) 創(chuàng)新類型 用戶 制造商 供應商 其他 NA(n) 總數 (n) 科學儀器 77% 23% 0% 0% 17 111 半導體與印刷板工藝 67% 21% 0 12% 6 49 拉制成型工藝 90% 10% 0 0 0 10 牽引式鏟車及相關創(chuàng)新 6% 94% 0 0 0 16 工程塑料 10% 90% 0 0 0 5 塑料填加劑 8% 92% 0 0 4 16 工業(yè)氣利用 42% 17% 33% 8% 0 12 熱塑料利用 43% 14% 36% 7% 0 14 線路終端設備 11% 33% 56% 0 2 20 NOTE: NA案例不進入表中的百分比計算。 ? 有效性 (platform effectiveness) –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products based on a product platform produce revenue for the firm relative to the cost of developing those products(Meyer, Terzakian, and Utterback,1997). ? 產品族生命周期 – 采用 model ( or product family) variety和 rate of model (or product family) replacement change來描述 產品族生命周期曲線 [M. Uzumeri and S. Sanderson,1995]。 產品族與產品平臺( 5) 產品族 /產品平臺的測度指標 ? 效率 (platform efficiency) – the degree to which a platform allows economical generation of derivative products, which equal to the ratio of RD cost for derivative product to RD costs for platform version(Meyer, Terzakian, and Utterback,1997)。 (3) lead users。 ? Welldesigned platform for software products can provide substantial RD productivity benefits for development anization. ? Platform architecture can allow a software pany to bee a conduit for other individuals or panies building modules based on that architecture, ., bee the standard or basis of largescale innovation. 產品族與產品平臺( 4) 產品平臺的變動類型 ? Platform extension: (1)particular subsystems within the existing platform design are substantially changed and enhanced, and/or (2)new subsystems are added to the design without disturbing the primary subsystems and interfaces in the existing design. ? Platform renewal: the product design is rearchitected to incorporate major new subsystems and new subsystem interfaces. 產品平臺開發(fā)小組 ? 產品平臺開發(fā)小組的構成: (1) central RD為主 。 Platform architectures for software firms are also a business model, allowing for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share and revenue(Marc H. Meyer and Robert Seliger,1998). 產品族與產品平臺( 3) 產品族與產品平臺概念的應用 ? 該概念不僅被運用于傳統(tǒng)的產品 , 而且也被運用于軟件產品 (Meyer and Lopez,1995)以及信息產品 ( Meyer and Zack,1996) 。The platform also embraces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nd processes employed in production (Meyer, Terzakian, and Utterback,1997)。 產品族 ( Product family) ? A product family is defined as a set of products that share mon technology and address a related set of market applications (Meyer, Terzakian, and Utterback,1997). ? “ 產品族 ” 表示共享一個產品平臺 、 但又具有滿足不同顧客群體需要的產品特征和功能的產品集合 (Meyer and Utterback,1993) 。 虞有澄 , 《 我看英特爾 —— 華裔副總裁的現身說法 》 , 北京:三聯書店 , 1996年 。 后來英特爾一直非常重視工藝技術 , 在生產部門也設有研發(fā)人員 。 由于使用的設備完全相同 , 因此要將研究成果轉移到生產線上 , 顯得格外容易 。 ( 3)當企業(yè)研究項目之間在技術上存在較強相關性時,則單位項目專利產出數量要普遍高于較弱技術相關項目組或是非相關的項目組。 ? Henderson(1994) 美國和歐洲制藥業(yè)企業(yè) ( 1)通過對單位項目的平均專利數的分析發(fā)現,隨著項目組合中項目數的增加,將有助于項目產出效率的提高。 ? 從 1999年 10月開始 , 諾基亞還與一些中國著名的互聯網網站和內容提供商開始洽談 ,共同開發(fā) WAP手機的中文無線互聯網服務 。 ? 1999年 9月 , 諾基亞同電信傳輸研究院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 , 共同開發(fā)第三代移動通信WCDMA技術 , 并在北京開始試運行一個 WCDMA現場實驗系統(tǒng) 。 目前 , 在國內手機市場上雖然唱主角的依然是諾基亞等國外公司 , 但國產手機正 “ 逆流而上 ” , 他們能否在技術上有所突破 , 最終與國外公司形成競爭關系 ? 韋圣伯強調 , 諾基亞與中國的關系 , 更多是攜手并進的合作而非其他 。 諾基亞在中國還建有一家獨資企業(yè) 、 一家全球性研發(fā)中心和 20多個代表處 , 雇員超過 3500多人 。 至此 , 諾基亞在全球的 4個基站工廠中 , 有 2個設在了中國 。 案例 諾基亞公司 諾基亞 ( 蘇州 ) 電信有限公司于 2023年 1月 12日正式開業(yè) 。 ( 3) 壓縮庫存規(guī)模 : Jobs聘用 Compaq公司的 Tim Cook; 1998年 9月 25日,成品及零部件庫存從 1997年 12月的 4億美圓減少至 7800美圓。 ? 改革績效 : – 接手時公司虧損 10億美圓, 1年后贏利 – 售價 1299美圓的 iMac成為市場熱門產品 ? 改革措施 : ( 1) 收回 Macintosh兼容機的生產和銷售授權 ( 2) 突出重點產品 : 公司一度有 15個產品分類。數月之后,在原 DUPONT公司 CEO Edgar Woolard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