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HOO HK 2 C r 2 O 6OO2 第八章 醛、酮、醌 Ⅰ 、醛、酮 一、結構、分類及命名 酮 (ketone) 結構 COR H COR R 39。1 R C H R 39。O HO R C R 39。醛 (aldehyde) 3 SP2雜化 —— 平面結構 ——碳氧雙鍵是極化的 注意: 羰基與碳碳雙鍵的區(qū)別 C O s p 2 σ C Oδ δ+4 分類 ① 脂肪醛(酮) 芳香醛(酮) 脂環(huán)酮 C H 3 COH C H 3 COC H 3COC H 3COHO② 飽和醛(酮) 不飽和醛(酮) C H 3 COH C H 3 COC H 3C H 2 C H COH C H 2 C H COC H 35 命名 ( 1)普通命名法 醛:希臘字母( α,β ,γ ) + 取代基 + 某醛 酮:兩個烴基 + 酮 α 氯代丙醛 二乙基酮 甲基苯基酮 ③ 一元醛(酮) 多元醛(酮) C H 3C H OO H C C H 2 C H 2 C H 2 C H OC O C H 3H 3 C H 2 C C C H 2 C H 3OC lC H 3 C H C H O6 ( 2)系統(tǒng)命名法 ① 選主鏈,按碳數(shù)稱“某醛(酮)” ② 編號:給羰基以最小數(shù)字 ③ 標明取代基、不飽和鍵、羰基位置、數(shù)目 1,4環(huán)己二酮 4甲基 2乙基戊醛 4甲基 3戊烯 2酮 酮上連有芳香環(huán)或脂環(huán):環(huán)作取代基 2苯基丙醛 1苯基 1丙酮 C H C H OC H 3C O C H 2 C H 3O OC H 2 C H 3C H 2 C H C H OC HH 3 CC H 3 ( C H 3 ) 2 C C H C O C H 37 二、物理性質 狀態(tài) 氣態(tài):甲醛 液態(tài): C12脂肪醛(酮) 固態(tài):高級脂肪醛(酮)及芳香酮 沸點 低于分子量相近的醇 高于分子量相近烷烴、醚 溶解性 低級醛(酮)易溶于水 易溶于有機溶 劑 8 三、化學性質 δ+ δ (一)親核加成反應 親核試劑: HCN、 RMgX 、 NaHSO HOR、 HNHY CR CHH ( R 39。有苦杏仁味 ,可與水及有機物混溶 ,戰(zhàn)爭使用狀態(tài)為蒸氣狀 ,主要通過呼吸道吸入中毒 ,毒劑經呼吸道吸入后與細胞色素氧化酶結合 ,破壞細胞呼吸功能 ,引起呼吸中樞麻痹 ,導致組織缺氧 ,死亡極快。 刺激性毒劑這類毒劑對眼和 上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引起眼痛、流淚、噴嚏和胸痛等。 C O C H 2 C l11 空戰(zhàn) :洋槐樹皮 揮發(fā)一種物質能殺死周圍雜草 ,使根株范圍內寸草不生 。 丁香、薄荷、月桂 都是采用空戰(zhàn)治敵的 ,它們能分泌大量 芳香物質 , 抑制相鄰植物的生長 ,最好不要與其他盆花擺放一塊。如禾本科牧草 高山牛鞭草 ,根部分泌醛類物質 ,對豆科植物旋扭 山、綠豆生長進行封鎖 ,使之根系生長差 ,根瘤菌也 明顯減少。 12 A、酸堿性對反應的影響 堿:加速反應 酸:抑制反應 B、烴基影響: —— 適用于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小于 C 8的環(huán)酮 _++ _+O HHH C NH C N(2)和炔化物的加成 在羰基碳上引入一個炔基 OH C C N a+H 2 OCH O C HC OHHC OHRC ORR 13 (3 ) 與 RMgX反應: C = O +HHδ δ+甲醛 RMgX CHHRO M gXH 3 O+R C H 2 O HM g XORH CR ’ORCR ’R ’’ M gX可用于制備 1176。 、 3176。 2176。 醇’’R’RR C O H’’+ δδH+C = O R M g X+δδR醛+ δδ+C = O R M g X+δδRR ’ 酮H 3 O+H 3 O+’1176。不料,那位姑娘不僅婉言謝絕了他,而且還流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態(tài)。波多麗伯爵冷笑了一下說:“算了,算了!請站遠一點,我最討厭被你這樣的 花花公子擋住了視線! ” 震驚之余,猛然醒悟?!? 從 1901至 1905年,他就發(fā)表了 200篇 左右有關有機金屬鎂的論文。 當格林尼亞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消息傳出后他收到一封賀信。 )O H O RH C lR CH ( R 39。 )O RO RH O R( ?— 羥基醚)( 同碳二元醚 ) 不穩(wěn)定 穩(wěn)定 (對堿) δ δ δ+ δ+ ( 同碳二元 醇 ) 半縮醛(酮) 縮醛(酮) 16 H C lR CH ( R 39。 )H O RR O H醇提供兩個 OH 結果 — 脫水 醛 酮 提供 羰基氧 17 A、反應歷程 OCCO RO HH+CO RO RO HC+ H O R. .CO RO HH+H+H+CO RO H2+ H2OO RC+ H O R. .CO RH+O RH+ ( 1) 親核加成階段 ,增加碳原子的親電性 —— 活化羰基 酸的作用: ( 2) 親核取代階段 —— 增強羥基的離去能力 B、縮醛或縮酮對酸堿的穩(wěn)定性 遇堿和氧化劑:穩(wěn)定 遇酸:不穩(wěn)定 (反應可逆); 18 C、 縮醛或縮酮在合成上的應用舉例 由 合 成C H 2 = C H C H 2 C H O C H 2 C H C H 2 C H OO H O HC H 2 = C H C H 2 C H OK M n O 4O H C H 2 C H C H 2 C H OO H O H+ H O C H 2 C H 3H C l干 燥C H 2 = C H C H 2 C HO C H 2 C H 3O C H 2 C H 3C H 2 C H C H 2 C H ( O C 2 H 5 ) 2O H O HH 2 OH +19 用不超過四個碳 的有機物合成: O OC H 2 C H 2 C H 2 C H 3O OC H 2 C H 2 C H 2 C H 3C H 3 C C H 3O+O H O HC H 2 C H 2 C H 2 C H 3C H 2 = C H C H 2 C H 2 C H 2 C H 3C H 2 = C H C H 3 B r C H 2 C H 2 C H 3B r M g C H 2 C H 2 C H 3C H 2 = C H C H 2 C l20 和含氮親核試劑的加成 ( 1)與氨及其衍生物反應 加成 消除 Y = R (胺 ) 產物為 亞胺 (西佛堿) OH(羥胺) 產物為 肟 NH2(肼) 產物為 腙 NHCONH2( 氨基脲) 產物為 縮氨脲 醛提供 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