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提出問題,是參與式學習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學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師要用自己的神韻、語調等表達對學生的愛,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通過“參與式”教學培訓我們得知:學生如果在輕松﹑活躍﹑融洽的民主氣氛中勇于發(fā)現自我﹑表現自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體會,會逐漸成為具有大膽創(chuàng)新﹑個性豐富的人。我會去思索、我會去改變。我在以下這幾方面有收獲。對于本次蔣老師、胡老師和游老師所傳遞的參與式教學理念,對我原有的教學模式,對我的思想觸動很大。在游老師的Reading和writing上,我們觸動我們思維定式的教學理念的東西也是頗多的,Reading中的Running dictation and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hole story,在我們平時的閱讀教學課上很少加游戲,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原來我們可以把閱讀課上得這么活。在口語教學中,我們思索,我們平時給學生的時間太少了,給學生show的機會太少了,把學生推到了一個“not safe”的situation”.我們要給學生“Think—pairshare”。在聽之前要給學生足夠的信息。在聽力方面我們學到很多,原來的教學是教師放磁帶,學生聽,然后檢查答案。我在講魯迅的《社戲》一文時,花了一節(jié)課時間引導學生圍繞“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結合具體情節(jié)分析他們分別具有哪些性格特征?”這個問題展開自主學習,效果良好,有效地幫助學生分析了小說人物形象,梳理了故事情節(jié),掌握了小說主題。我個人認為,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本學期,我校教學處統(tǒng)一了教學案一體化的格式。如今,靠拼時間、搞題海戰(zhàn)術已然行不通,這些道理誰都懂。知,即課改中的思想認識;行,即課改中的實踐活動。縱觀這節(jié)課,我認為老師把課堂真正地給學生,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并強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學習真正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不斷得到提高,學生的化學素質就會得到更大的發(fā)展。教育的意義就在于善于發(fā)現人的價值,善于發(fā)掘人的潛能,善于發(fā)展人的個性。通過這樣的活動,同學們既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又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同時又通過煅煉,對所學習的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加深刻。從而深化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在活動中不得不自覺學習,力求覺得更好。教師恰當地引導集體鼓勵、幫助她朗讀,解除了學生的窘態(tài)。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暗含期待”而不是一錘定音,充滿激情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索。三、賞識學生,鼓勵參與在教學活動中并不是讓學生如何接受知識和能力,而是讓他們在活動中親身實踐,主動體驗,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動手操作,口語交流,動腦思考,從而在參與中獲取知識,不斷發(fā)展自我。二、大膽放手,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了參與的欲望,還要有參與的機會。只有貼近生活才能讓學生覺得學的知識有用,也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學到的知識又應該用于生活,這樣才能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同學們學習的熱情被調動起來,投身于學習之中,為他們今后學習好數學課增添了催化劑。教師以圖文并茂的講故事引入新課,同學們的興趣頓時被調動起來了,個個都想試一試,想弄清什么原因??.利用多媒體輔助,喚起學生參與的興趣新課程提倡教學中應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將形、聲、光為一體的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使課堂上靜止的圖形變?yōu)閯討B(tài)的圖像,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器官,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