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作者簡介?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F(xiàn)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詞句注釋?故園東望路漫漫
2024-12-15 22:25
【摘要】渡漢江(唐)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
2024-12-15 13:30
【摘要】【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源于東晉的謝靈運和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稓w園田居》其一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
2024-12-06 17:45
【摘要】3教案編寫日期:年月日計劃課時:課時課題(章節(jié))教材分析《那樹》是臺灣著名散文家王鼎鈞的名作。這篇散文通過描寫一棵大樹長年造福于人類又最終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表達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以及對都市文明發(fā)展的利弊、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深層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寫和敘述為主,少有議論,全用
2024-11-27 07:20
【摘要】課題:____陳小手_______主備教師李富民參與教師九年級語文組全體老師審核人常勝軍課時1授課時間教學目標,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民族心理的弊病。重點學習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難點學會理智地看待我國傳
【摘要】飲酒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是陶淵明歸隱田園后寫的
2024-12-15 13:45
【摘要】岑參:唐代詩人,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和高適并稱“高岑”。岑參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親也兩任州刺史。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jīng)史。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逢入京使唐(岑參)
【摘要】7C中小學課件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7C中小學課件王維,字摩詰,祖籍山西祁(qí)縣,唐朝著名詩人,善畫人物、叢竹、山水。今存詩400余首。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與孟浩然并稱“王孟”,曾奉皇帝之命出塞。王維(701年—761年)知詩人
2024-12-16 04:07
【摘要】語文趣談“活”與“死”的妙用(初中語文七年級)【學情分析】所帶初二13和14班兩個班的學生,每班班49人,其中13班的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比較扎實,作業(yè)書寫認真,自學能力較強,考成績較好,但上課回答問題不夠大膽。14班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生書寫潦草,不喜歡寫作業(yè),但學習語文的興趣比較濃厚,教起來相對輕松些,有的同學回答問題較積極,背誦能力
2024-11-27 04:43
【摘要】《啊,船長,我的船長》教案設計素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重于鴻毛。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2、了解惠特曼與《草葉集》,學會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3、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領會文本所傳達的思想情感。4、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教學重難點:1、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
【摘要】·北師大版第四單元和平與發(fā)展考點梳理·北師大版·北師大版·北師大版·北師大版·北師大版·北師大版·北師大版·北師大版
2024-12-08 00:22
【摘要】7C中小學課件_______紀念魯迅有感7C中小學課件導入新課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現(xiàn)代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下的《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他又將人分成了幾種呢?7C中小學課件_______紀念魯迅有感7C中小學課件臧克
【摘要】中小學課件自嘲魯迅中小學課件學習目標1、了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和本詩的寫作背景。2、理解詩意,特別是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3、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本詩中小學課件魯迅,原名,字
2024-12-15 13:33
【摘要】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詩中,難免染上凄涼、傷感的色彩。但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扶柳笛
2024-12-16 04:56
【摘要】《鄉(xiāng)戲》--------------------------------------------------------------------------------第一課時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3、初步感知課文內
2024-12-16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