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機械能[教學設計]1、設計理念:(1)本節(jié)內容不多,與實際聯系較多,復習過程從實例入手,讓學生回憶概念,鞏固基本概念,加強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聯系。(2)內容較簡單,主要由學生在最后將知識框架搭建起來,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提升。(3)注重前后知識的銜接和聯系,從能量問題得到更深入的了解。2、過程設計:(1)由學生舉例理解概念。(2)
2024-12-17 07:31
【摘要】教科版八年級下《杠桿》教學案例(第2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2)能根據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和使用杠桿。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窘虒W
【摘要】課題:壓強課時安排:2課時一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壓力的定義、理解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單位和改變壓強大小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控制變量法、比值定義的方法,研究物理學的主要方法---從大量現象中抽象出概念。(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興趣,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教具準備:泡沫兩塊,形狀相同的木塊和鐵塊各一塊
2024-11-27 16:51
【摘要】機械效率習題1.機械效率是_____功跟_____功的比值,公式η=______由于_______總是存在的,所以機械效率總_____12.用一個動滑輪把重為1000N的物體提高2m,所用的力是550N,則有用功為_____J,總功為_____J,這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動滑輪的重力_____N(不計繩重及摩擦)
2024-12-10 13:01
【摘要】第三節(jié)力的平衡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來源:]。。過程與方法:1.探究二力的平衡條件。2.探究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物體靜止時合力為0的現象?!窘虒W重點】讓學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了解物體運動
2024-12-17 07:30
【摘要】“力”說課本節(jié)課選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主要內容有: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一、教材分析力學是物理學的基礎,力的概念是貫穿力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最基本的重點概念之一。建立力的概念有一個逐步加深和擴展的過程。在初中,先讓學生初步理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體驗力產生的效果;在此基礎上逐步加深學習力的三要
【摘要】優(yōu)質課教案科目:物理內容:力作者:張蓉學校:重慶一中點評:周智良課題第五章1.力執(zhí)教重慶一中張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形成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的認識。(2)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摘要】教科版八年級下《力的合成》教學案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和力的合成的概念;(2)學會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實驗的探究方法;(3)了解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實驗結論;(4)會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實驗結論進行簡單計算。2.過程與方法經過實驗探究
【摘要】教科版八年級下《液體的壓強》教學案例(第2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液體內部壓強公式,能用該公式簡單說明一些物理現象;(2)通過觀察簡易壓強計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能用液體壓強公式解釋帕斯卡實驗,培養(yǎng)學生用理論解釋實驗現象的能力。2.
【摘要】大氣壓復習提綱一、概念: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一般有p0表示。說明:“大氣壓”與“氣壓”(或部分氣體壓強)是有區(qū)別的,如高壓鍋內的氣壓——指部分氣體壓強。高壓鍋外稱大氣壓。二、產生原因:因為空氣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動性。三、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歷史上著名的實驗
2024-11-27 17:34
【摘要】第7章從粒子到宇宙7.1走進分子世界肉眼看不到又小又輕的分子,那么怎樣才能知道分子在運動?呢?智能提要問:分子極其微小,直接用眼睛根本看不見,我們是通過什么方法來知道它的運動情況的?答:科學家可以用高科技手段對分子進行觀察,而我們可以從一些日常
2024-12-13 02:57
【摘要】物質的物理屬性[設計意圖]通過幾個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生活中的經驗,得出物質的幾種物理屬性,再引導學生學會根據物質的物理屬性把物質分類.[教學目標]知道物質的幾種物理屬性會根據物理屬性區(qū)分物質通過學習過程鍛煉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能力,
2024-11-27 17:18
【摘要】機械能機械能守恒定律動能和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pkEEE??在只有重力(或彈簧的彈力)做功的情形下,物體或系統(tǒng)的動能和重力勢能(或彈性勢能)發(fā)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①物體在初狀態(tài)的機械能E1等于其末狀態(tài)的機械能E2,即E2=E1
2024-12-08 07:18
【摘要】第三節(jié)力和運動的關系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邏輯推理概括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觀察實驗現象,明確什么是非平衡力,什么是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理解力與運動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車實驗,在實驗的基礎之上進行科學推斷,從分析歸納中領會物體的慣性和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從實驗現象和對生活現象的觀察,探
2024-11-27 17:19
【摘要】第2課時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為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總功,為此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每個量怎樣測量?刻度尺、鉤碼、彈簧秤、滑輪組兩個、鐵架臺、長約2m的細繩。實驗器材:實驗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總是一定的嗎?重力G、拉力F、繩子移動距離S、重物上升高度h在測定滑輪組機械效
2024-12-16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