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r l + U 刪除 一 行 C t r l + R 刷新剛輸入的字符 E s c + B 回退一個單詞 E s c + F 前進一個單詞 E s c + D 刪除光標后的一個單詞 常用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 1 1. enable普通用戶模式下的命令,用于轉換到特權用戶模式。 可以使用 terminal history size定義 IOS保存在命令歷史緩沖區(qū)內歷史命令的條數(shù) 。Routerconfigure? 命令列表 參數(shù)或子命令 “ Tab”鍵 將不完整的命令拼寫補全 命令解析 “ 檢測到錯誤輸入 ” “ 不完整的命令 ” 3.命令歷史和命令編輯快捷鍵 命令歷史 show history terminal history size 默認情況下 , IOS將用戶輸入的最近的 10條命令保存在內存中的命令歷史緩沖區(qū)內 。 CLI配置命令與 EXEC模式 圖 328 CLI配置命令與 EXEC模式 用 戶 E X E C 模 式R o u t e r 接 口 配 置 模 式R o u t e r ( c o n f i g i f ) 全 局 配 置 模 式R o u t e r ( c o n f i g ) 特 權 E X E C 模 式R o u t e r E n a b l eD i s a b l eC o n f i g t e r m i n a lE n d 或E x i t 或C t r l + ZI n t e r f a c e x x xE x i tEnd或Ctrl+Z2.路由器的上下文幫助 縮寫 例如 interfaceint。 該模式下可以配置路由器的全局參數(shù) , 如設置路由器的名稱 、 設置日期和時間等 。 在此模式下通過鍵入disable命令可以回到普通用戶模式 。 Router 特權用戶 EXEC模式 在用戶 EXEC模式提示符后鍵入 enable命令并按提示輸入使能口令后將進入 。 Router (普通)用戶 EXEC模式 Router 特權用戶 EXEC模式 Router( 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 configif) 接口配置模式 路由器的手工配置 Router (普通)用戶 EXEC模式 當通過控制臺或 Tel成功登錄到路由器后 , 將會看到 。 路由器的手工配置 1.路由器命令解釋器及路由器配置模式 命令解釋器( mand interpreter)負責解釋用戶鍵入的路由器配置命令。這對沒有路由器配置經(jīng)驗的網(wǎng)絡管理人員來說無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路由器基本配置 路由器配置方式 圖 321 路由器配置方式 1.通過超級終端進行配置 圖 322 超級終端連接 2.通過 Tel進行配置 圖 327 Tel到路由器 路由器配置向導 一個新路由器進行第一次加電啟動后,會自動運行配置向導。 當配置文件運行完成后 , 路由器的啟動過程也就介紹了 。 接下來要定位啟動配置文件 , 一般啟動配置文件存儲在 NVRAM中 , 有時也可以存儲在網(wǎng)絡中的 TFTP服務器中 。 接下來要定位 IOS軟件 。 因此 , 通常對路由器進行重新配置或修改后 ,應該將當前的運行配置保存到 NVRAM中變成啟動配置文件 。 當路由器的命令行接口對路由器進行配置時 , 配置命令被實時添加到路由器的運行配置文件中并被立即執(zhí)行 。 2.配置文件 有兩種類型的配置文件: 啟動配置文件:也稱為備份配置文件 , 被保存在 NVRAM中 , 并在路由器每次初始化時加載到內存中變成運行配置文件 。 ISO負責翻譯并執(zhí)行配置文件中的語句 。 2.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并不能執(zhí)行自身所定義的路由器操作的各個功能 。 如配置接口 IP地址信息 、 路由協(xié)議參數(shù)等 。該文件是由路由器管理員所創(chuàng)建的文本文件 。 IOS配置通常是通過基于文本的命令行接口 ( Command Line Interface,CLI) 進行的 。 9.線纜 ( CABle) WIC1T、 WIC2T WIC1T WIC2T 路由器的前面板 Cisco 3640前面板圖 P C M C I A 插 槽輔 助 端 口控 制 臺 端 口路由器的 后 面板 Cisco 2611后面板圖 控 制 臺 端 口 輔 助 端 口以 太 網(wǎng) 0 接 口以 太 網(wǎng) 1 接 口網(wǎng) 絡 接 口 卡 插 槽 # 1網(wǎng) 絡 模 塊 插 槽 網(wǎng) 絡 接 口 卡 插 槽 # 2 路由器軟件概述 1.路由器操作系統(tǒng) 2.配置文件 3.實用管理程序 1.路由器操作系統(tǒng) 路由器之所以可以連接不同類型的網(wǎng)絡并對報文進行路由 , 除了必備的硬件條件外 , 更主要的還是因為每個路由器都有一個核心操作系統(tǒng)來統(tǒng)一調度路由器各部分的運行 。 每個接口都有自己的名稱和編號 , 如局域網(wǎng)接口Ether0, 串行接口 Serial0等 。 不同路由器可能有著不同種類 、 不同數(shù)量的接口 。不同的是,它常用來連接調制解調器以實現(xiàn)對路由器的遠程管理。 有些路由器采用DB25母線連接器 ( DB25F) , 更常見的是 RJ45控制臺連接器 。 6.控制臺端口 ( CONsole Port) 它提供了一個 EIA/TIA RS232異步串行接口 ,供用戶對路由器進行配置使用 。 5.非易失性內存 ( Nonvolatile RAM, NVRAM) 是用來存儲路由器的啟動配置文件 。 4.閃存 ( FLASH Memory) 是可擦寫 、 可編程的 ROM。 此外 , RAM還用來存儲路由器的運行配置文件 。 3.內存 (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RAM也稱隨機存儲器 。 因此 ,CPU的處理能力對路由器的性能有很大影響 。 同時 ,CPU還完成與計算有關的工作 。IP交換和路由技術 內容簡介 ? 第一章 IP網(wǎng)絡概述 ? 第二章 路由器工作原理 ? 第三章 路由器硬件組成 ? 第四章 路由器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 ? 第五章 IP網(wǎng)絡設計與應用 ? 第六章 IP交換技術 ? 第七章 MPLS技術 第三章 路由器硬件組成 路由器的硬件組成 路由器的硬件組成 1.中央處理單元 ( Central Processor Unit, CPU) 2.只讀存儲器 ( Read Only Memory, ROM) 3.內存 (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4.閃存 ( FLASH Memory) 5.非易失性內存 ( Nonvolatile RAM, NVRAM) 6.控制臺端口 ( CONsole Port) 7.輔助端口 ( AUXiliary Port) 8.接口 ( INTerface) 9.線纜 ( CABle) 1.中央處理單元 ( Central Processor Unit, CPU) 也稱為中央處理器 。 作為路由器的中樞 ,CPU主要負責執(zhí)行路由器操作系統(tǒng) ( IOS) 的指令 , 以及解釋 、 執(zhí)行用戶輸入的命令 。 例如 , 網(wǎng)絡拓撲發(fā)生改變時 , 重新計算網(wǎng)絡拓撲數(shù)據(jù)庫 。 2.只讀存儲器 ( Read Only Memory, 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