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叔本華 19即使最無足輕重的今日最無足輕重的昨日相比,也具有現(xiàn)實性這一優(yōu)勢 叔本華 。 亞瑟所以,幾乎每個人都以往一度為某件事情悲傷不已,但最終那卻被證明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叔本華 19唯有對自我卓越的才能獨特的價值有堅定不可動搖之確信的人才被稱為驕傲。 亞瑟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8唯一可理解的自殺方法是自行餓死。叔本華 18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 人雖然能夠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8人生幸福的首要的最本質(zhì)的要素就是我們的人格?!卜蛩鬃又魂P(guān)心如何打發(fā)時光,而略具才華的人卻研究如何利用時光。 所有的真理都要經(jīng)過三個階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的反對;最終,被理所當然地理解。 Second, it is violently opposed。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80、書呆子學(xué)究就是閱讀書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這一世界推動人類提高的人卻是直接閱讀實事人生這一部大書。所以,我們應(yīng)當把敵人的抨擊指責(zé)作為苦口良藥,以此更多地了解自我。 叔本華 17每當人遠航歸來,他總有故事可說。 叔本華 《關(guān)于獨處》 17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叔本華 《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17閑暇使人應(yīng)對自我。僅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能夠完全成為自我。因為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我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我豐富的思想。 叔本華 《生活,也讓別人生活》 17禮貌之于人性如同熱量之于蠟燭 叔本華 17拉布葉說過:“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 亞瑟日常生活便能作為他建構(gòu)嚴肅而真實的新定理的材料,而他所付出的服務(wù)會受到所有了解他依據(jù)事實的人士欣賞,這種人占了人類的大部分,由此我們能夠看出學(xué)習(xí)物理化學(xué)解剖礦物植物語言歷史,與研究生活中的偉 叔本華 16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能夠擁有優(yōu)勢,全在于我們對對方?jīng)]有要求,不用依靠他們,并讓他們清楚這一點。換句話說,他不該把自我涉入專門科目或細節(jié)的探討上。 叔本華 16假使某人發(fā)現(xiàn)自我具有偉大的心智,他便該獨自尋求有關(guān)自然全體廣大人性的問題答案。但食古不化的學(xué)究卻把自我的腦袋弄得就像一大塊上頭放滿五彩繽紛斑駁不一顏料的調(diào)色板:哪怕各種顏料放置很有條理,整塊調(diào)色板仍舊欠缺諧連貫含意。思想家書呆子學(xué)究的區(qū)別就在那里。 叔本華 《關(guān)于朋友》 16別人傳授給我們的真理只是粘附在我們身上的假肢假牙蠟制鼻子,它頂多就是經(jīng)過手術(shù)植皮安裝的假鼻。有時候,我們連對自我真誠都做不到。隨著他們對事物的洞察認識持續(xù)地加深增長,他們的生活獲得了一種整體的統(tǒng)一;精神生活的境界穩(wěn)步提升而變得完整美滿,就像一件逐步變得完美的藝術(shù)品。 叔本華 16一個具有思想天賦的人過著在個人生活之外,還過著另一種思想上的生活,后者逐漸成為了他的唯一目標,而前者只是作為實現(xiàn)自我目標的一種手段而已。而由獨立思考獲得的真理就如我們天生的四肢:僅有它們才屬于我們。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6“此刻”盡管是如何的稀松平常,也總優(yōu)于過去的最高價值,因為前者是現(xiàn)實的,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如同“有”之對于“無”。僅有當別人的看法對某事某物產(chǎn)生了影響,從而使我們自身也所以受到影響的時候,別人的這些看法才值得我們研究。叔本華 15讀書是讓別人在我們的腦海里跑馬;思考,則是自我跑馬。 英譯:Man can do what he wants but he cannot want what he wants。 原文:Der Mensch kann tun was er will。 叔本華 15越是內(nèi)心里有欠缺,他越是期望在別人眼里被看作幸運兒。但如果我們表現(xiàn)出太多的禮貌周到,我 們反而有可能失去這些朋友,因為我們的禮貌殷勤會使朋友 變得傲慢令人難以容忍。但如果借錢給他,那我們反倒很容易失去了他。所以,我們不能太過遷就順從任何人。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5客觀上,名譽是他人對我們的價值的看法;主觀上,則是我們對于他人看法的顧忌。 叔本華 15深刻的哲學(xué)必然滲透著常人所認為的悲觀意味,因為“天地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它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叔本華 15天才不受意志的支配,只面向美的欣賞,一切美所給予的歡悅,藝術(shù)所供給的安慰,使他完全忘卻生活的煩惱。所以,我們暫不自行思索而拿書來讀時,會覺得很簡便,然而在讀書時,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為別人思想的運動場了。 叔本華 《叔本華美學(xué)隨筆》 150、我們讀書時,是別人在代替我們思想,我們只可是重復(fù)他的思想活動的過程而已,猶如兒童啟蒙習(xí)字時,用筆按照教師以鉛筆所寫的筆畫依樣畫葫蘆一般。 叔本華 《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14青年與老年之間的基本差別在于:前者前途無量,后者瀕臨死亡 叔本華 14由此而言,每一個真正的獨立自為思考的思想家就這一方面而言跟王侯相差無幾:他的表達單刀直入,從來不會躲躲閃閃畏首畏尾;他的確定就像君王簽發(fā)的命令,同樣是發(fā)自自身充足的力量,同樣是直截了當?shù)乇磉_出來。對于獨居,是歡迎忍耐還是逃避,要依據(j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來決定當獨自一人時,可憐人體驗到的全是不幸,而聰明人喜歡的卻是獨居的高尚偉大;簡言之,每個人都將成為他自我。因為僅有他孤獨無依時,他才真正是自由的。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就不愛自由,因為一個人僅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 for it is only when he is alone that he is really free。 叔本華 14A man can be himself only so long as he is alone。 必須的憂愁痛苦或煩惱,對每個人都是時時必需的。叔本華 14A certain amount of care or pain or trouble is necessary for every man at all times 。 and the higher the rate of interest and the more regularly it is paid, the further the date of redemption is postponed。 叔本華 14生命是向死亡討來的借貸,而睡眠,可是是繳付利息。 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當我們感到快活,在我們遠離上述一個使我們免于這種痛苦的時候,我們也就接近了另一個敵人,反之亦然。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4一個人所能得到的屬于他的歡樂,從一開始就已經(jīng)由這個人的個性規(guī)定了。 ”Peace of mind is impossible without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solitude。 叔本華 《叔本華美學(xué)隨筆》 13我們的生活樣式,就像一幅油畫,從近看,看不出所以然來,要欣賞它的美,就非站遠一點不可。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3事物的本身并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夠看出,我們所經(jīng)歷過的擔(dān)憂害怕,半數(shù)以上來自這方面的憂慮。 叔本華 13庸人費心將是消磨時光,能人費盡心機利用時光。因為,如果你讓自我所輕視的人注意到這個事實,就對他顯出某種敬意了。 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 奇怪得很,人們在倒楣的時候,總會清晰地回憶已經(jīng)逝去歡樂時光,可是在得意的時候,對惡運時光只保有一種淡漠而不完全的記憶。 叔本華 12It is a curious fact that in bad days we can very vividly recall the good time that is now no more。在所有的動物中,唯有人這么做 叔本華 12一個人,要么孤獨,要么庸俗。從理性幸福的觀點著眼,這種平衡的安排的確很恰當,因為讓一名凡人同時享有青春名聲實在太多了些。即使有人僥幸在生前看到了自我真正的榮譽,也多半是年老之時了,僅有少數(shù)藝術(shù)家音樂家是例外,但哲學(xué)家卻很少例外。 亞瑟 叔本華 《叔本華美學(xué)隨筆》 12不受活力感動的日常生活是冗長無味的。但這類人卻是相當稀有的。而這種興趣能夠是純粹客觀的,也能夠只是因主體的利益而起。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2雖然我們能夠隨意安排自我閱讀學(xué)習(xí),但隨意安排自我思考卻的確非自我力所能為。 叔本華 12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會首先尋求沒有痛苦沒有煩惱的狀態(tài),追求寧靜閑暇,亦即爭取得到一種安靜簡樸盡量不受騷擾的生活。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嫉妒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一道堅厚的墻;同情則使這道墻變松變薄;有時候,甚至徹底把它推倒;于是,自我與非我之間的區(qū)別便消失了。 誰經(jīng)常笑,誰就是幸福的;誰經(jīng)???,誰就是痛苦不幸的。 叔本華 11我的哲學(xué)雖未替我賺進半文錢,卻替我省了不少開支,心智生活的功效也是一樣的。 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時候懂得與火堅持一段距離,而不會像傻瓜那樣太過靠近火堆;后者在灼傷自我以后,就一頭扎進寒冷的孤獨之中,大聲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叔本華 《叔本華美學(xué)隨筆》 11這個世界沉浸在罪惡之中:野蠻人互相吞食對方,禮貌人互相欺騙對方。這樣?xùn)|拼西湊而成的思想整體就像一個由陌生怪異的零部件組長而成的機器人,而獨立自為的思想整體卻恰似一個活人。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1也就是說,獨立自為思考的人只是在隨后才了解到權(quán)威贊同自我的看法,而那些權(quán)威說法也只是確認了他的這些見解增強了他的信心。并且,人們對于外在世界發(fā)生的各種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現(xiàn)出的一刻不停的強烈的關(guān)注,也暴露出他們的這種內(nèi)在的空虛。 叔本華 11精神遲鈍的后果就是內(nèi)在的空虛。 我們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視下恣意歡愉。只要我們堅持健康,一切也就成了歡樂的源泉;但缺少了健康,一切外在的好處無論這些好處是什么都不再具有意義,甚至那些屬于人的主體的好處,諸如精神思想情緒氣質(zhì)方面的優(yōu)點等,仍會由于疾病的緣故而被大打折扣。 叔本華 《叔本華美學(xué)隨筆》 11我們的幸福取決于我們的愉快情緒,而愉快情緒又取決于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 叔本華 1獨立自為的思考與閱讀書籍對我們的精神思想產(chǎn)生出不一樣的效果,其差別之大令人難以置信。 叔本華 10Life swings like a pendulum backward and forward between pain and boredom。所有發(fā)生的事情都必然發(fā)生,是不可避免的。 叔本華 10在遭遇到已經(jīng)發(fā)生的,不可更改的不幸時,我們不能夠允許自我這樣想:事情本來能夠有另外的結(jié)局,更加不能夠設(shè)想我們本來能夠阻止這一不幸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