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通過作品的賞識和節(jié)奏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拉丁美洲地域音樂的特點和風格。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體驗拉丁美洲音樂的能力。2學情分析拉丁美洲音樂這個內(nèi)容是初中生最好接受的課,也是較難接受的課,因為這與當前學生所喜歡的流行音樂有很多相同之處,通過認識和學習拉丁美洲音樂的各種音樂節(jié)奏,學會歌唱《狂歡之歌》,是學生理解一個地域的音樂元素,喜歡
2024-12-13 05:08
【摘要】1教學目標1.學習中能了解桑巴音樂的風格特點,逐步學會音樂審美,準確把握歌曲節(jié)奏、音高、力度,并自信、熱情地表現(xiàn)歌曲。2.在聆聽、欣賞、學唱中熟悉歌曲旋律,通過體驗節(jié)奏,在律動中循序漸進中掌握桑巴節(jié)奏的特點。3.樂于參與歌曲學唱,愿意嘗試用歌聲和律動來表現(xiàn)歌曲情緒,愿意繼續(xù)了解和探索與桑巴音樂相關的文化。2重點難點重點:學唱、體驗、表
【摘要】請同學們猜猜老師今天表演的是拉丁舞中的哪一種舞蹈?來自哪個國家??16世紀起,起源于非洲西海岸的桑巴舞傳?到巴西,在吸收了葡萄牙和印第安人的舞?蹈、音樂風格后演變成今天巴西的桑巴舞。高要市小湘鎮(zhèn)初級中學執(zhí)教者:朱利娜?每年二月
2024-11-23 06:04
【摘要】狂歡之歌——巴西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個國家嗎?巴西節(jié)奏練習:①XXXXXXXX②XXXXXXXXXXXX印度歌曲:《恰利利,恰利》1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樣的?
【摘要】狂歡之旅節(jié)奏律動4/4﹥﹥XXXXXXXX:||咚咚嚓咚咚咚嚓咚巴西狂歡節(jié)?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狂歡節(jié),有
【摘要】1教學目標本課選定土著印第安人的傳統(tǒng)音樂,旨在通過欣賞土著印第安人的傳統(tǒng)音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器樂歌舞音樂,讓學生感受并體會其音樂的地域特色和鮮明的民族性,尤其認識到土著印第安人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具有與自然緊密相連、器樂獨特等特點,從而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了解,開拓世界音樂文化的視野。2學情分析從音樂的基本表現(xiàn)要素方面體驗、感受土著印第安
【摘要】?生命之歌思考并回答問題:1、你最初接觸音樂是在什么年紀?人們從誕生的那一刻起,音樂就陪伴著人生,媽媽哼唱處的搖籃曲,傾訴著她全部的愛與期望……2、音樂是不是無處不在?回答并證明……音樂見證著人生每一個神圣的儀式;音樂陪伴著人生每一段豐富的經(jīng)歷。3、音樂有什么作用?增添氣氛、引入思維、調(diào)節(jié)情緒等……
2024-11-23 01:17
【摘要】拉美之風拉丁美洲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qū),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16世紀以前拉丁美洲大陸生活著印第安部族。古代印第安人曾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瑪雅、阿茲臺克、印加三大文化。拉丁美洲的音樂文化1、印第安人的音樂
【摘要】1教學目標2學情分析3重點難點4教學過程導入活動1【導入】導入教師提問,我國民歌題材類型分別有幾類?學生討論回答。(展示PPT)朗誦詩歌,觀看圖片,讓學生說說對西部印象。
2024-12-12 08:04
【摘要】1教學目標1、感受“二人臺”民間歌舞藝術形式和民間說唱表演風格,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特色;2、通過欣賞、演唱、體驗、律動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性。3、學生初步了解西北民歌的演唱風格、語言特點、及表演形式,把生活中的場景、感受,賦予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通過“二人臺
【摘要】你圖片中你們看到了什么?帕倫克的太陽神廟古瑪雅的金字塔聆聽音樂選出合適的場景()A、大江的涌潮B、森林的早晨C、飛逝的雄鷹《飛逝的雄鷹》—秘魯印第安民歌音樂形象:感覺一只雄鷹
【摘要】1教學目標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學唱、啟發(fā),使學生有感情的、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蝴蝶》;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歌曲的感情色彩中體驗拉美音樂風格。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對歌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拉丁美洲音樂的風格特點。2、在對歌曲的學唱中,體會拉丁美洲音樂中印第安人音樂的獨特魅力。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加深學生對拉丁美洲音樂文化的
【摘要】《放風箏》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聽辨和感受樂曲《放風箏》中的節(jié)奏,并隨音樂律動。2)感受寧夏民歌《放風箏》的情緒,了解歌曲的內(nèi)容和一般特點。2、過程與方法:聽辨和感受《放風箏》在音樂表現(xiàn)手法和音樂情緒方面的特點。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喜愛春天,從而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欣賞寧夏民歌
2024-12-12 05:48
【摘要】《包楞調(diào)》教學目標,感受齊魯燕趙支脈音樂文化特點,欣賞不同地區(qū)不同風格的民歌,感受我國民歌的流變性?!棒~咬尾”這種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結構形式,并能夠靈活運用、創(chuàng)編旋律。教學重點了解《包楞調(diào)》民歌的特點。掌握“魚咬尾”的結構形式。教學難點體會不同地區(qū)音樂作品的音樂意境,掌握民歌的流變性。教學方法和手段練習法、教授
【摘要】第四單元《世界音樂之窗》(三課時)第一課時《土著印第安人的傳統(tǒng)音樂》教學目標:1、初步感受、體驗歌劇音樂,樂于了解相關音樂文化。(情感目標)2、能夠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飛逝的雄鷹》,并盡量表現(xiàn)歌曲歡快活潑、熱情奔放的音樂情緒。(能力目標)3、初步了解作品相關知識,初步了解韋伯的生平及貢獻。(知識目標)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