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五代十國——清前期)整理人:萬桐歷史文化學院2015級歷史教育二班1、捺缽:“捺缽”是契丹語的譯音,意為遼帝的行營;作為一種活動習俗,是指遼帝在一年之中所從事的與契丹游牧習俗相關(guān)的營地遷徙和游牧射獵等活動。遼帝保持著先人在游牧生活中養(yǎng)成的習慣﹐居處無常﹐四時轉(zhuǎn)徙。因此﹐皇帝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又稱四時捺缽。遼代不同時期四時捺缽的地區(qū)也有所變化和
2025-07-22 23:32
【摘要】第一篇: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主戶與客戶:宋代劃分的兩種戶籍類型。劃分的根據(jù)是土地占有和賦稅承擔情況。主戶指占有土地并交納賦稅的人,客戶則指無地而耕種地主土地的佃戶。主戶按照土地的多少,...
2024-10-14 02:58
【摘要】第一篇:中國古代史_名詞解釋 ,內(nèi)部紛爭不斷,國都經(jīng)常遷徙。直到盤庚即位后,于公元前14世紀將國都遷到殷,此后二百多年再無遷都,所以商朝又稱殷商。盤庚遷殷避開了水患和宗室內(nèi)部斗爭的混亂局面,整頓商朝...
2024-10-14 02:43
【摘要】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全):人類歷史的最早階段,時間大體與地質(zhì)上的更新世相當。中國的舊石器時代開始于大約250萬年以前,在大約一萬多年前結(jié)束。其主要特徵是人類的生產(chǎn)工具主要為打制石器,更為先進的細石器和磨制石器尚未出現(xiàn)。這一時代是人類自身發(fā)展的時代,從猿人進化為直立人,經(jīng)過早期智人,再進化為晚期智人,最后成為現(xiàn)代人。這一時期人類的生活來源主要是捕獵野獸、魚類和采集果實,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還沒有產(chǎn)
2025-08-04 18:05
【摘要】三皇五帝 傳說是中國夏代以前的帝王,在戰(zhàn)國至漢代文獻中有很多說法。三皇:一說指燧人、伏羲、神農(nóng);一說為伏羲、女媧、神農(nóng)。五帝:一說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一說為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常見的說法是:三皇指燧人、伏羲、神農(nóng),五帝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笥怼 □呏?。《尚書.舜典》:「伯禹作司空」句下孔傳云:「禹代鯀為崇伯」,
【摘要】2020年考研歷史名詞解釋----中國古代史1.歷史的開端河姆渡文化20世紀70年代發(fā)現(xiàn)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在余姚茅湖、鄞縣辰蛟、寧波八字橋和舟山白泉等地都有發(fā)現(xiàn),主要分布在浙江寧紹平原東鄰地區(qū)。河姆渡遺址出土石、骨、水、陶的各種生產(chǎn)工具幾千件,以骨器為主,許多骨、木器工具式樣新穎,加工精巧。在我國新石器遺存中尚屬首次見到。骨耜是重要農(nóng)
2025-08-17 19:07
【摘要】中國古代文學史(二)名詞解釋1。唐宋八大家⑴基本含義:唐宋八大家指唐代和宋代的八位散文家。⑵主要成員: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⑶名稱由來:明朝中葉茅坤編成了《唐宋八大家文鈔》,這時“唐宋八大家”之說遂已定型,同時被奉為古文寫作的典范。2。西昆體⑴歷史地位:以楊億等人為代表的西昆體,是宋初影響極大的重要文學流派。⑵得
2025-07-22 23:39
【摘要】......名詞解釋:“詩言志”說:出自《尚書》中的《堯典》,是說“詩是言詩人之志的”,這個“志”的含義側(cè)重指思想、抱負、情感等?!霸娧灾尽闭f是現(xiàn)存古籍對文學觀念的最早資料,價值表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說明古人對詩作為藝術(shù)的
2025-07-01 02:38
【摘要】1.神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現(xiàn)了遠古時期人民對自然、社會現(xiàn)象的認識和愿望,是以“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shù)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神話通常以神為主人公,他們包括各種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話的意義通常顯示為對某種自然或社會現(xiàn)象的解釋,有的表達了先民征服自然、變革社會的愿望。中國在遠古時代有過豐富的神話傳說,但在中國古典文獻中,除了《山海經(jīng)》等書中記載神話比較集中外,其余則散見于
2025-07-22 23:21
【摘要】第一篇:中國古代文學名詞解釋 中國古代文學史名詞解釋 《詩經(jīng)》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錄了西周初到春秋中葉詩歌305篇。包括國風、小雅、大雅、頌。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
2024-10-21 06:00
【摘要】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名詞解釋第一章上古文學1、上古歌謠:上古時期的民歌、民謠,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我國古代,以合樂為歌,徒歌為謠。上古歌謠是先民表達思想、抒發(fā)感情、促進生產(chǎn)的重要工具,是在生產(chǎn)力極為低下的原始時代產(chǎn)生的,是出現(xiàn)最早的文學樣式。按題材內(nèi)容,可分為勞動歌謠、祭祀歌謠、圖騰歌謠、婚戀歌謠、戰(zhàn)爭歌謠等。它們具有集體性、綜合性和再現(xiàn)生活的直接性,詞句簡樸,節(jié)奏流暢,以賦為其主要表現(xiàn)手法
【摘要】中國古代文學名詞解釋、論述題題庫第一章上古文學一、名詞解釋1、上古歌謠:上古時期的民歌、民謠,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我國古代,以合樂為歌,徒歌為謠。上古歌謠是先民表達思想、抒發(fā)感情、促進生產(chǎn)的重要工具,是在生產(chǎn)力極為低下的原始時代產(chǎn)生的,是出現(xiàn)最早的文學樣式。按題材內(nèi)容,可分為勞動歌謠、祭祀歌謠、圖騰歌謠、婚戀歌謠、戰(zhàn)爭歌謠等。它們具有集體性、綜合性和再現(xiàn)生活的直接性,詞句簡樸,節(jié)奏
2025-03-29 23:11
【摘要】中國古代史講義(先秦——魏晉南北朝)第一章原始社會(約二百萬年前——前年)第一節(jié)中國歷史的開端中國長期以來,講歷史是從盤古開天地,女媧捏土造人,三皇五帝等傳說故事開始的。到了近代以后,隨著西方達爾文進化論和馬列主義傳入我國,考古事業(yè)也隨即興起,古史辨學派對古史、古書的研究,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深入人心,就像毛澤東所說:“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磨過……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
2025-05-14 22:41
【摘要】中國古代史專題中國古代文化史一、主要內(nèi)容中國古代文化史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科學技術(shù)、文學、藝術(shù)、哲學思想、宗教、教育、體育等方面。二、基礎(chǔ)知識(一)科學技術(shù)1、天文歷法春秋:便國天文學家觀測到37次日食,測定了冬至和夏至的日期,留下哈雷彗星的最早紀錄。戰(zhàn)國:《甘石星經(jīng)》,一年中的季節(jié)都已測定公元前一世紀以前編寫天文學著作《周髀算經(jīng)》東漢:張衡創(chuàng)制了渾天儀
2025-06-12 21:45
【摘要】第一篇:中國古代史填空 中國古代史填空 1、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 是。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是,他主張實行,提出了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2024-10-14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