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點睛】重點是流體壓強與流速關(guān)系的應(yīng)用,牢記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的規(guī)律,中考中也是常出現(xiàn)的題目類型,要能用此特點解釋生活中的有關(guān)現(xiàn)象。19.小明將兩個相同的一次性塑料杯疊放在一起,用吹風(fēng)機以恒定風(fēng)速沿上杯口水平吹氣,發(fā)現(xiàn)塑料杯被吹出,如圖,有人認(rèn)為這是因為“上杯口流速大,壓強小”使杯子飛出,也有人認(rèn)為這是因為“吹氣時有氣體進(jìn)入下面的杯子中將上面的杯子頂上來”。使用動滑輪的過程中( ?。〢.總功為W總=F2s B.有用功為W有=GsC.機械效率為 D.額外功為W額=2F2s﹣F1s【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A.如圖使用動滑輪時,拉力端移動距離是物體移動距離的2倍,即,拉力做的總功為故A錯誤;B.由于兩圖中物體和接觸面都相同,所以使用動滑輪做的有用功,等于甲圖中直接拉物體做的功,即,故B錯誤;C.機械效率為故C錯誤;D.有用功與額外的和為總功,所以額外功為故D正確。18.圖甲中用力F1水平拉著重為G的物體在水平路面上勻速移動s的距離。17.如圖所示,小華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長方體木塊A,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實驗時拉著長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即可測出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谀景暹\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A受到的是靜摩擦力B.木塊A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C.拉動速度變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D.木塊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A.在木板向左運動過程中,木塊A相對于木板向右滑動,因此木塊A受到的是滑動摩擦力,不是靜摩擦力,故A錯誤;B.木塊A相對于地面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所以木塊A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故B錯誤;C.測力計對物體A的拉力與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兩個因素均不變,所以摩擦力大小不變,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會變化,故C錯誤;D.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因為木塊A相對于木板向右滑動,所以,木塊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故D正確。船只駛?cè)胙b有水的承船廂后,在拉力F作用下豎直升降。由于實心鉛球和鋁球質(zhì)量相同,則根據(jù)G=mg可知:G鉛=G鋁;對于懸吊在水中的球來說,它受到自身的重力G、水對它的浮力F浮和懸線對它的拉力T三個力的作用而處于平衡,則繩的拉力為T=GF??;則:T1=G鉛F鉛浮,T2=G鋁F鋁?。凰?,T1>T2;故選項C中的關(guān)系正確。故選C。故選C。彈簧從壓縮到最短B點到彈簧彈回原長A點的過程中,物體的運動過程:彈簧壓縮到最短時彈力最大,大于重力,合力方向向上,物體加速上升;當(dāng)彈簧的彈力和物體的重力相等時,物體的速度達(dá)到最大,之后彈力小于重力,物體開始減速。故選C。當(dāng)我們在平直路面上勻速向前騎行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自行車受到的動力大于自行車受到的阻力B.人和車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受到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C.人和車受到的重力與路面對人和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路面受到的壓力與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jù)二力平衡的四個因素分析。11.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不計的彈簧豎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時刻,將一重為G=50N的金屬小球從彈簧正上方某一高度處由靜止釋放,小球落到彈簧上壓縮彈簧到最低點,然后又被彈起離開彈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復(fù),通過安裝在彈簧下端的壓力傳感器,測出這一過程彈簧彈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則( ?。〢.t1時刻小球的動能最大B.t2時刻小球的動能最大C.t2到t3時間內(nèi),小球的動能不斷增加D.t2到t3時間內(nèi),小球增加的動能小于彈簧減小的彈性勢能【答案】D【解析】【詳解】A、t1時刻小球剛與彈簧接觸,彈力小于重力仍做加速運動,當(dāng)彈力增大到與重力平衡時,速度達(dá)到最大,動能最大,故A錯誤;B、t2時刻,彈力最大,故彈簧的壓縮量最大,小球運動到最低點,速度等于零,動能為零,故B錯誤;C、t2~t3這段時間內(nèi),小球處于上升過程,先做加速運動,后做減速運動,質(zhì)量不變,動能先增大后減小,故C錯誤;D、t2~t3段時間內(nèi),小球和彈簧總的機械能守恒,故小球增加的動能和重力勢能之和等于彈簧減少的彈性勢能,則小球增加的動能小于彈簧減小的彈性勢能,故D正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〢.因為A在乙杯中排開的液體體積較大,所以有F乙F甲B.,C.液體對甲杯底的壓強等于液體對乙杯底的壓強D.甲杯對桌面的壓力小于乙杯對桌面的壓力【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AB.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G甲>G乙,因此F甲 F乙,又因為甲中A漂浮,故A錯誤,B正確;C.由圖像可知甲中A漂浮,乙中A沉底,因此,由可知深度相同時,液體對甲杯底的壓強大于液體對乙杯底的壓強,故C錯誤;D.甲杯對桌面的壓力為乙杯對桌面的壓力由圖可知甲液體的體積大于乙液體的體積,同時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由可知因此可得故D錯誤。10.水平桌面上有甲、乙兩個相同的溢水杯,裝滿不同密度的液體。故選B9.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質(zhì)量和底面積相等的容器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內(nèi)分別盛有等質(zhì)量的液體,其中甲、乙容器中的液體密度相同,乙、丙容器中的液體深度相同,若將小球A放在甲容器的液體中,小球A靜止時漂浮,此時液體對甲容器底部的壓力為F1,桌面對甲容器的支持力為N1.若將小球A用一段不計質(zhì)量的細(xì)線與乙容器底部相連,并使其浸沒在乙容器的液體中,小球A靜止時細(xì)線對小球的拉力為T1,液體對乙容器底部的壓力為F2,桌面對乙容器的支持力為N2;若將小球A放在丙容器的液體中,用一根不計質(zhì)量的細(xì)桿壓住小球A,使其浸沒且不與容器底接觸,小球A靜止時細(xì)桿對小球的壓力為T2,液體對丙容器底部的壓力為F3,桌面對丙容器的支持力為N3;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F1 = F2 ,N1>N2B.F2<F3 ,N2= N3+T2C.F2>F3,T1<T2D.F1<F3,N1= N3T2【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AB.甲、乙桌面受到的壓力都等于液體、容器和小球的總重力,由于壓力和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N1=N2;而丙桌面受到的壓力都等于液體、容器和小球的總重力和向下的壓力,因此N1=N2<N3并且N1=N2=N3T2故AB錯誤;CD.根據(jù)甲乙丙可知,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力等于容器中液體和小球的總重力;乙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力小于容器中液體和小球的重力,而丙圖中容器底受到的壓力大于容器中液體和小球的總重力以及向下的壓力的合力,因此F2<F1<F3故C錯誤,D正確。由于木板B做勻速直線運動,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所以B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為0,則B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二力平衡,木塊A對木板B的摩擦力是向右的,且大小等于5N。用大小為5N的水平力F向左拉動B,使B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水平繩的拉力大小為T,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〢.拉力T的大小為5 NB.木塊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為水平向右C.木塊A對木板B的摩擦力大小等于10ND.若增大拉力,木板B受到的摩擦力將變大【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ABC.由題可知,木塊A靜止,其受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5.如圖,質(zhì)量分別為mmm3(m1>m2)的物體通過輕繩和彈簧連接起來,三個物體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不計彈簧自重、繩重和摩擦,關(guān)于此裝置的說法錯誤的是( )A.繩子對m2的拉力大小為m2gB.繩子對m1的拉力大小為m1gC.彈簧中拉力大小為(m1m2)gD.地面對m3的支持力大小為(m2+m3m1)g【答案】A【解析】分析:分別對質(zhì)量為mmm3的物體進(jìn)行受力分析,然后對照各選項逐一進(jìn)行判斷即可.解答:如圖所示:A、根據(jù)定滑輪工作特點可知,繩子對甲物體的拉力等于物體乙對繩子的拉力,等于乙物體的重力,所以,繩子對甲物體的拉力大小為m1g,故A錯誤;B、對乙物體進(jìn)行受力分析可知,此時乙物體的重力與繩子對乙物體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繩子對乙物體的拉力大小為m1g.故B正確;C、彈簧中拉力為乙物體與甲物體的重力之差,即(m1m2)g,故C正確;D、對丙物體進(jìn)行受力分析可知,物體丙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甲物體的壓力(等于重力)、乙物體的拉力(等于重力)三個力的作用,地面對丙物體的支持力大小為(m2+m3m1)g.故D正確.故選A.【點睛】此題考查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關(guān)鍵是對各個物體進(jìn)行正確的受力分析,有一定難度!6.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的物體 A 和B,在大小為 F 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 則下列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A.物體A 對B 的摩擦力與物體 B 對A 的摩擦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B.物體 B 的重力與地面對 B 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物體 B 的重力與地面對 B 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地面一定是粗糙的【答案】D【解析】【詳解】A.物體 A 和B,在大小為 F 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A和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故A、B之間沒有摩擦力,故A錯誤;B.C.物體 B 的重力與地面對 B 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對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C錯誤;D.疊放在一起的物體 A 和B,在大小為 F 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故B與地面間的摩擦力f=F,因存在摩擦力,所以地面一定是粗糙的,故D正確.7.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均勻?qū)嵭恼襟w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若分別在兩物體上沿豎直方向截去厚度相同的部分,讓剩余部分沿順時針翻轉(zhuǎn)90度,并把截去部分分別疊放在自己已翻轉(zhuǎn)后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時壓強p甲、p乙比較,正確的是( ?。〢.可能是p甲=p乙 B.一定是p甲=p乙C.可能是p甲p乙 D.一定是p甲p乙【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甲、乙被截取相同厚度并疊加后,對水平表面的壓力不變,受力面積減小,所以壓強都變大,由圖可知甲的邊長小于乙的邊長,則當(dāng)截取相同厚度時,甲被截取面積所占比例更大,剩余部分面積所占比例更小,則由可得,甲對地面壓強更大,故選D。3.如圖所示,底面積不同的甲、乙圓柱形容器分別盛有相同深度、密度為ρ甲、ρ乙兩種液體,甲、乙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是p甲、p乙,且 p甲>p乙.現(xiàn)將體積為VA、VB的兩球分別浸沒在甲、乙兩容器的液體中,無液體溢出,甲、乙容器底受到液體的壓力相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〢.VA<VB,ρ甲>ρ乙 B.VA>VB,ρ甲>ρ乙C.VA=VB,ρ甲<ρ乙 D.VA<VB,ρ甲=ρ乙【答案】A【解析】放入兩球前,根據(jù),甲、乙液體深度相同,得:;且,根據(jù),則,兩球浸沒在液體中后,增加的壓力為排開液體的重,即,因為,所以當(dāng)V球相等時,增加的壓力仍然是甲大于乙,加上原來的壓力仍然是甲對容器底的壓力大于乙,不可能相等;那么要最后壓力相等,必然是乙球的體積大于甲球的體積,即乙增加的壓力才可能大于甲增加的壓力,最后加上原來的壓力才可能相等,故,正確.選A.點睛:重點是液體壓強、壓力的判斷,思路為:放入兩球前,根據(jù)深度和壓強判斷出甲液體密度大,繼而甲壓力也大,放入兩球后,要使壓力相等,所以乙增加的壓力必須要大于甲增加的壓力,而甲的密度又大,故B球的體積必然大于A球的體積.過程中明白增加的壓力即兩球排開的液體的重是關(guān)鍵.4.下列函數(shù)圖像能正確地描述兩個物理量之間關(guān)系的是( )A.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所受拉力與伸長關(guān)系B.粗糙程度不變時,滑動摩擦力與壓力關(guān)系C.壓力一定時,物體受到壓強與受力面積關(guān)系D.液體密度不變時,液體壓強與深度關(guān)系【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A.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與所受拉力成正比關(guān)系,圖像應(yīng)是過原點的一條傾斜直線,故A不符合題意;B.粗糙程度不變時,壓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