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L- 1,根據(jù)化學平衡常數(shù)公式 K = c (NH3) 平衡 c (HI) 平衡 = 5 4 = 20 。 L- 1,故反應 ① 式 c (H I ) 生成 =c (H I ) 平衡 + c (HI) 分解 = 4 m ol L- 1,錯誤認為平衡時c (NH3) = 4 mol 因此,在求算化學平衡常數(shù)時,一定要嚴格地按照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含義進行。 L- 1, c (H I ) = 4 mol 三、有關平衡常數(shù)計算的誤區(qū)盤點 1 .不能將固體或純液體的濃度列入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中,因固體或純液體的濃度為一定值。 答案 (1)c ? C ? (2) 6 s 內(nèi)消耗的 A 為 mol L- 1, C 的物質(zhì)的量為________mol ;反應經(jīng)一段時間,達到平衡時 A 的轉(zhuǎn)化率為________ ,如果這時向該密閉容器中再充入 1 mol 氬氣,平衡時 A的轉(zhuǎn)化率為 ________ ; (3) 判斷該反應 是否達到平衡的依據(jù)為 ________( 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 ; a .壓強不隨時間改變 b .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改變 c . c (A) 不隨時間改變 d .單位時間里生成 C 和 D 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 (4) 1 200 ℃ 時反應 C(g) + D(g) A (g) + B (g) 的平衡常數(shù)的值為 ________ 。 答案: B 2 - 4 ? 2022 c ? O2?c ? N2O5?= = 。 L- 1,c (O2) =9 mol2 L= mol 在容積為 2 L 的密閉容器中充入 8 mol N2O5,加熱到 t ℃ ,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 O2為 9 mol , N2O3為 3 .4 mol ,則 t ℃ 時反應 ① 的平衡常數(shù)為 ( ) A . B . C . D . 解析: 計算反應 ① 的平衡常數(shù)應該用最終平衡時 N2O O2的總濃度,設反應 ① 平衡時, N2O O2的物質(zhì)的量都為 x ,反應 ② 平衡時, N2O 的物質(zhì)的量為 a ,則反應 ② 平衡后, N2O3的物質(zhì)的量為( x - a ) , O2物質(zhì)的量為 ( x + a ) ,依題意,有: x + a = 9 mo l , x - a = mol 。 c ? H 2 ? (2)2 22 (3) 吸熱 (4) 創(chuàng)新題組 2 - 1 某溫度時, N2+ 3H22NH3的平衡常數(shù) K = a ,則此溫度下, NH332H2+12N2的平衡常數(shù)為 ( ) A.1a B. a C.12a D . a12 解析: K =c2? NH3?c ? N2? L- 1, c (H2) = m ol (3) 由于升高溫度,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增大,故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c ? H2?c ? CO ? (1) 根據(jù)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概念 K =c ? CO ? (2) 已知在 7 00 ℃ 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K1= ,則該溫度下反應 CO(g) + H2O(g) CO2(g) + H2(g) 的平衡常數(shù) K2= ________ ,反應12CO2(g ) +12H2(g)12CO(g) +12H2O(g) 的平衡常數(shù) K3=________ 。 c3? H2?,而反應 1/2N2(g) + 3/2H2(g) NH3(g) 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 K2=c ? NH3?c12? N2? ③ 在非水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果有水參加 或生成,則應代入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 mol- 1) 特別 關注 1 .變化量與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成比例是分析和計算的關鍵。 M ? b ?V(g L- 1: a b 0 0 轉(zhuǎn)化濃度 /mol L- 1, B 的起始濃度為 b mol 化學平衡的計算 2 .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 —— 三段式 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一般要涉及化學平衡常數(shù)和轉(zhuǎn)化率,常常與阿伏加德羅定律一起進行 綜合考查。 c2? N2? c2? N2? a . 3 v 逆 (N2) = v 正 (H2) b . v 正 (H Cl ) = 4 v 正 (SiC l4) c .混合氣體密度保持不變 d . c (N2) c (H2) c (H Cl) = 1 3 6 解析 : (1) 反應生成 Si3N4的物質(zhì)的量 n (Si3N4) = g140 g工業(yè) 上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氮化硅,其反應如下: 3SiCl4(g) + 2N2(g) + 6H2(g)高溫Si3N4(s ) + 12HCl( g) Δ H =-Q k J 答案: D 1 - 3 ? 2022 B 項, W 的狀態(tài)不確定,所以氣體相對分子質(zhì)量變化情況不確定,錯誤。 ⑥ 壓強不再改變,意味著各物質(zhì)的含量不再變化。 例 1 可逆反應: 2NO2(g) 2NO (g) + O2(g) ,在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 ( ) ① 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 n mol O2的同時生成 2 n mol NO2 ② 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 n mol O2的同時生成 2 n mo l NO ③ 用 NO NO 、 O2表示的反應速率之比為 2 2 1 的狀態(tài) ④ 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⑤ 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⑥ 混合氣體的壓強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⑦ 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A . ①④⑥⑦ B . ②③⑤⑦ C . ①③④⑤ D .全部 【解析】 ① 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 n mol O2的同時必消耗 2 n mol NO2,而生成 2 n mol NO2時,必消耗 n mol O2,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 ② 不能說明。 (2) 若已知反應 X2( g) + Y2(g) 2Z2(g) 起始濃度三組分依次為 mol 2 .用 “ 極端假設法 ” 確定可逆反應各物質(zhì)濃度范圍的思維模型 (1) 若已知反應 X2(g) + Y2(g) 2 Z (g) 達平衡時三組分的濃度依次為 mol 特別關注 1 .以下幾種情況不能作為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1) 反應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相應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 (4) 對于反應混合物中含有色氣體物質(zhì)的可逆反應,若體系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