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了解雛鴨的生物學特性、生理特點和育雛方式;熟識蛋鴨的品種、雛鴨的營養(yǎng)需要,掌握雛鴨的飼養(yǎng)技術及管理要點。掌握蛋鴨品種的識別方法,熟悉雛鴨舍環(huán)境的調控、消毒方法。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條件,選擇合適的育雛季節(jié)。避開盛夏和嚴冬進入產蛋高峰期。雛時間不同,一般將雛鴨分為三類。從春分到立夏、甚至到小滿之間,一般認為3月下旬至5月份飼養(yǎng)的雛鴨都稱為春鴨,春鴨生長速度快、省飼料、開產早、產蛋高峰期長。從立秋至白露,即從8月中旬至9月飼養(yǎng)的雛鴨稱為秋鴨。秋鴨能充分利用晚稻田放牧,降低飼養(yǎng)成本。但秋鴨的育成期正值嚴冬,氣溫低,放牧時天然飼料少,因此,要注意防寒和適當補料。雛鴨出殼后第一次飲水稱“開水”,也叫“潮水”。整個育雛期應供給雛鴨清潔、新鮮的飲水,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葡萄糖、雛鴨第一次喂食稱開食。低,會影響雛鴨采食和運動,嚴重時擠壓成堆,死亡率增高。雛鴨能夠自由下水活動后,就可以進行放牧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