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翰·柯爾文首創(chuàng)的,所以稱之為“柯爾文手勢”。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音高、音準的調整、交流的一個身體語言形式。向,使抽象的音高關系變得直觀、形象。教師用直觀的手勢表示出各音的相對高度,引導學。生觀察手勢掌握音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運用恰當?shù)氖謩萜鸬胶苤匾淖饔谩S捎谝舴牟煌玫氖謩菀簿筒煌?,不同的手勢再輔以不同的空間位置,識譜的畏難情緒在不知不覺地減弱了,并且音準的準確性就大大的提高了。教師不出聲歌唱,僅僅用手勢表示出一個個短小的樂匯片段,要求學生唱出它們的音高,訓練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內心聽覺,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教師還可以利用手勢的配合,與學生做即興的卡農(輪唱)練習:教師即興地慢唱旋律,并伴隨著手勢,學生在教師歌唱兩拍后模仿,做二聲部卡農,鍛煉音樂記憶。樣的音樂活動中感受到極大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