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chuàng)造力無限擴大。學生還可以根據(jù)繪本的整體意境,對故事情節(jié)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使想像力無限擴大。繪本同時也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孩子邏輯思考、預測、推理等的能力。繪本有其自身的魅力,但是繪本教學作為新的課型,在教學過程中卻容易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誤區(qū)。把繪本教學上成朗讀課。讓學生在繪本閱讀中進行反復的朗讀訓練。在枯燥無味的朗讀要求壓力下,會讓英語繪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學生對其也將望而卻步。把繪本教學上成精讀課。一些老師往往會像初中語法課一樣引導孩子研讀繪本,字、詞、句、段、篇章結構,語法分析,面面俱到,精雕細琢,卻不知,這些項目的訓練早已使孩子們精疲力竭。繪本與孩子之間距離也被這些條條框框的語法知識活生生拽開了。把繪本教學上成提問課。好的英語繪本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在演繹著經(jīng)久不衰的永恒的主題,蘊藏著深刻的內(nèi)涵。一些老師在教學中,急功近利,為了讓孩子們在繪本閱讀中受到教育,常用不斷的提問來貫穿繪本教學的始終。殊不知,在一連串的“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story?”,“ How do you feel?”的追問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已被蒸發(fā)。把繪本教學課放羊。教師純粹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xiàn),不啟發(fā)、不質(zhì)疑、不點撥、不引導,使學生處于一種無助,無序的狀態(tài)。不少學生由于缺乏引導,只看圖不看文字,亦或是只讀文字不感受畫面,最終會使繪本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其實,我也在思索。繪本教學的“根”到底在哪里?是知識點的傳授,還是對繪本故事的理解?是精讀要求還是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我記得有一位老師把繪本教學分為以下四步: 第一步:帶著想象走進繪本。第二步:帶著期待朗讀繪本。第三步:帶著感情講述繪本。第四步:帶著欣賞與他人分享。我不知當你看到這四步的理解是什么?但我覺得,這幾個關鍵詞值得深思:想象、期待、情感、欣賞與分享。想象是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對故事情節(jié)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期待是孩子閱讀興趣,是對故事的預測、推理以及思考。情感和欣賞是繪本的主題和內(nèi)涵,孩子們不僅在讀一個故事,更是對生命的涵養(yǎng)和文化的體驗。遺憾的是,我們的學生學習英語缺少語言環(huán)境,他們從有限的教材中接觸不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做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讓孩子通過學習英語繪本感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掌握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是一條值得我們小學英語教師繼續(xù)摸索前行的道路。有時候,我覺得我們的學生就像繪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餓的毛毛蟲》)中的那條毛毛蟲一樣。他們的確很“餓”,他們亟需在繪本中汲取知識的養(yǎng)分。而作為小學英語教師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孩子所需要的,不讓饑餓的“毛毛蟲們”再“餓著”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每一位孩子都會成為展翅飛揚的美麗蝴蝶。第五篇:繪本閱讀的魅力繪本閱讀的魅力(一)繪本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更能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在孩子小的時候,作為教師和家長首先要考慮的是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與習慣。圖畫語言比文字符號更加直觀,更加符合兒童形象性思維的特點,更能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二)繪本畫面精美,富有內(nèi)涵,能給孩子藝術審美的熏陶。目前優(yōu)秀的繪本多數(shù)是世界上知名插畫家的作品,不僅繪畫精美,而且內(nèi)涵豐富。繪本閱讀使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藝術審美能力不斷發(fā)展,而這種能力的提升是不能單單憑借文字閱讀來獲得的。(三)繪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繪本故事橫跨國界,穿越各種文化背景,透過文字與畫面,孩子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使孩子對故事情節(jié)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讓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無限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