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檀香山買了三個很大的冰箱帶回去,冰箱里都裝滿東西,帶到大陸去做買賣,預備大賺一筆的。他平日留起長胡子,也是不肯花剃胡子的錢。此外,現(xiàn)在三反五反之后的錢端升、朱光潛、沈從文、華羅庚等人,聽說過得非常的苦?!毕壬舱勂稹八级?958年上半年之后就沒有信來過,恐怕是不免了。”張元濟與商務印書館 1961年2月7日“書,是要它流通出去給人看的。印書的人不能有錯字。在從前的讀書人想借閱一部宋版的或善本的是很困難的,自己沒有財力買得起,借看也不容易。不過我這一生向人借的書從來沒有人不借給我。商務印書館,名字叫做商務,其實做了很大的貢獻。像張元濟先生為了影印《四部叢刊》,都是選用最好最早的版本,里面有許多宋版的書。讀書人花了并不太大的錢,買有這部書,就可以看到了。這部書對中國、日本的貢獻之大,也可以說對全世界都有貢獻的。像《百衲本廿四史》,都是頂好的書。當時想征求一部善本的《五代史》,在報上以重價征求,始終沒有出來。商務的確替國家學術(shù)做了很大的貢獻,所以張元濟當選院士之后,全國沒有一個人說話?!倍∥慕透邓鼓?1961年6月30日胡頌平因事出去半小時,回來經(jīng)先生的書房門口。先生看見了,好像在書房里等他似的。笑著說:“秘書先生,剛才我想請你替我擬一個應酬的賀電,你出去了。我自己擬個白話的,你看這樣說法可以嗎?”這個電文是:中央銀行徐總裁柏園先生鑒:明天中央銀行在吾兄領(lǐng)導之下復業(yè),這是自由中國的一件大事。敬祝貴行前途無限的發(fā)展。胡適。胡頌平看了之后,當然說很好。他因今天先生突然喊他“秘書先生”,于是接著說:“先生:一般人都這樣說,真正夠得上當先生秘書的只有兩個人,可惜這兩個人都已過去了?!毕壬鷨枺骸八麄冎傅氖悄膬晌唬俊焙炂秸f:“一位是丁在君,一位是傅孟真。”先生說:“這都是瞎說。他們兩位的學問比我好,都可當我的老師。”摹臨及張大千等 1961年9月5日下午,有一位客人鄭君送來《大學衍義》(崇禎本)和《大學衍義補》全部二十四冊,希望出售,還帶來祝枝山的橫幅及董其昌的冊頁。先生欣賞祝枝山的字,說他寫得飛舞;董其昌的字,就不太喜歡,而這本冊頁恐怕不是真跡,更不欣賞了。又說他最討厭趙孟頫的字。于是談起當年在中國公學的一位會作詩的同學湯昭(保民),“他說我樣樣都聰明,就是寫字真笨。寫字的、學畫的,必須先有模擬的本領(lǐng);學什么人的字,就像什么人的字;學什么人的畫,就像什么人的畫。有這樣的本領(lǐng),然后熟能生巧,寫出他自己的個性來。張大千學八大山人,便可以亂真。他在美國博物院里發(fā)現(xiàn)有一張他的畫,美國博物院是花了三千美金當作八大山人的真跡收進的。后來大千向美國博物院說明這張是他的畫,被賣畫商人當作真跡賣了。他承愿私人出三千美金把它贖回來,不愿有不是八大山人的真跡留在美國博物院里。這件事,張大千這個人有可取的地方?!焙炂絾枺骸爱斈隃C裾f先生寫字真笨,這大概先生天分特別高的緣故,不愿意摹臨人家的字嗎?”先生說:“不,你看我少年時候?qū)懙淖侄嚯y看!”梁啟超及王國維 1961年9月20日胡頌平問:“我昨夜看了梁任公先生的年譜長編。里面有他給先生的信,是談?中國圖書大辭典?的事,不曉得后來有沒有編成?”先生說:“他給我的信很多,有封很長的談詞的信,你沒有看見嗎?他的信,我都照了照片給他的家屬了,我保留的是原稿。?中國圖書大辭典?,后來好像沒有編成?”胡頌平又問:“任公先生只有57歲??此?0多歲的信札,他的心境好像已經(jīng)很老的樣子?”先生說:“那時他很怕,他曾計劃出逃。他的門生故舊多少人,他是可以不怕的。王國維的死,是看了任公的驚惶才自殺的。王國維以為任公可以逃得了;而他沒有這么多的門生故舊,逃哪里去呢,所以自殺了。任公先生就因心里害怕的關(guān)系,又因身體不好,心境就不同了?!?李敖1962年1月2日這一期《文星雜志》的封面是用先生的照片,其中有一篇李敖的“播種者胡適”,先生看見了。胡頌平問李敖的文章怎樣?先生說:“在我的年紀看起來,總感得不夠……他喜歡借題發(fā)揮。他對科學會不夠了解,何必談它。你要記得,作文章切莫要借題發(fā)揮!”第四篇:讀胡適先生文章有感讀胡適先生的文章有感偶獲一本胡適先生談治學的書籍,正在讀中,頗有感慨。民國時期,胡適先生已經(jīng)談到“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治學方法。在材料與方法一文中,提到新材料及新工具的重要性。正如先生所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個方法不僅僅可以用于治學,還可以用于解決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先生言其思想受兩個的人的影響最大:赫胥黎和杜威。前者教先生怎樣懷疑,不信任一切沒有充分證據(jù)的東西;后者教先生怎樣思想,教先生處處顧到當前的問題,把一切學說理想都看作待證的假設,處處顧到思想的結(jié)果。這是我們這些當代青年應該學習的,凡事求證據(jù),記得要問為什么?不被網(wǎng)絡上紛繁復雜的信息所淹沒,失去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先生對五四精神的贊揚和懷念,對青年學生的的教導和期望,讀來讓人感到慚愧,想五四時青年大學生所思所想所為,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再反思自己的大學生活,無明確長遠目標不說,連當前學習之事也沒有做好,多為應付考試而讀書,浪費了大好時間,實屬不該。先生言“Ex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ppropriating impressions”,即“要使你所得印象變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記錄或表現(xiàn)成文章。” 所以先生推薦記札記,這也是我寫這篇日記的原因,以后堅持生活寫日記,讀書記筆記,盡量把印象變成自己的。先生在1960年的畢業(yè)典禮上給畢業(yè)生送了一個防身藥方的三味藥:問題丹,興趣散和信心湯。第一味藥是說,離開學校,總得帶一兩個麻煩而有趣的問題在身邊,時時向你挑戰(zhàn),笑你奈何不了它,這樣就不會懶惰。第二味藥,是要我們進入社會后要多發(fā)展一點職業(yè)以外的興趣,“這種非職業(yè)的玩意兒,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樂,更有意思” 想自己從小到大,卻沒有一樣這樣的興趣,或者說沒有一樣能堅持下來的興趣,吉他,羽毛球,游泳,多是三分鐘熱情,未能堅持。勉強算上的,可能就讀書了,少時書讀的少,見識也淺,大學里有了圖書館,便想著多多利用,也算是讀了一些書,只是少有記下讀后感想,還是要像先生所言,以后無論讀書還是觀影,盡量把所思所想記下。其實游泳也一直在學,只是不能有規(guī)律的練習,想起才去,以致進展不大,算來學自由泳也近一年了,還是不能流暢的換氣,20多米就不行了,還是多請教請教舍友。先生把第三味藥叫信心湯,是要畢業(yè)生總得有點信心,“我們生存在這個年頭,看見的,聽見的,往往都是可以叫我們悲觀,失望的有時候竟可叫我們傷心,叫我們發(fā)瘋。” 先生當年所描述的對現(xiàn)在的我們也同樣適用吧,每天看著微博里的社會人間百態(tài),多半讓人悲觀和失望,正因如此既最好又最壞的時代,既智慧又愚昧的年頭,既希望又失望的季節(jié),才更需要培養(yǎng)信心,“這個時代,正是我們要培養(yǎng)我們的信心的時代,沒有信心,我們真要發(fā)狂自殺了?!?先生舉了福特和萊特兄弟兩個例子來叫我們深信“努力不會白費”的人生觀。自問,有這種信心沒? 自北京大學學生發(fā)生五四運動以來,一般愛國青年,無不以革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yè)之預備。于是蓬蓬勃勃,發(fā)抒言論,國內(nèi)各界輿論,一致同倡,各種新出版物,為熱心青年所舉辦者,紛紛之偽政府,猶且不敢攖其鋒。此種新文化運動,在我國今日,誠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推原其故,不過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放大異彩,**彌漫,全國人皆激發(fā)天良,誓死為愛國之運動。倘能繼長增高,其將來收效之偉大且久遠者,可無疑也。吾黨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賴于思想之變化,兵法攻心,語曰革心,皆此之故;故此種新文化運動,實為最有價值之事。第五篇:讀胡適先生文章有感讀胡適先生《什么是文學》有感胡適先生說:“語言文字都是人類達意表情的工具;達意達的好,表情表的妙,便是文學?!贝搜陨鯗蚀_。他又說:“這文學有三要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能動人,第三要美。”他在此文最后說:“無論什么文(純文與雜文、韻文與非韻文)都可分作‘文學的’與‘非文學的’兩項?!碑斘曳磸妥x著胡適先生《什么是文學》時,我確實敬佩他的思維清晰和敏銳,他的知識的博大與精深。當然,在讀《什么是文學》時,我有一種不安和畏懼感。以至不敢去爬此“文學高山”,原因是文學有“三要件’。因為我不愿“一貫制”,這“一貫制”就是框框。我這人愿突發(fā)奇想或漫無邊際。如果我只做了“二要件”或“一要件”,依據(jù)胡適先生的說法看來只能是非文學了。非文學就非文學吧,我這人不想勉強自己。反正文學因為與非文學的比較而存在,那我就做文學的“比照”吧。因為我寫的東西不能符合“三要件”,有時甚至“一要件”都沒有做好。我不是因“三要件”而又想法,而是因為文學有了固定模式而有所后怕。比如,大家都按照“三要件”去做,文學一律:“明白清楚、有力動人、美?!边@有健康向上之感。但是,與大千世界相比就顯得呆板、局限,千篇一律。他的“清楚明白、有力動人”讓我不安,讓我思考:一、文學本質(zhì)上是創(chuàng)造精神世界,理想的精神世界由于“三要件”是相對的,比如說:一篇文章,有人看明白了,而有的人沒看明白;有人動情,有的人不動情;至于美就更難說了。十個人有十個看法十個想法,不可能是完全一致。那么“三要件”就會動搖。所以說應該把“三要件”的“框框”展開,“二要件”也好,“十要件”也罷;只要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的精神世界,我覺得就好。二、文學具有時代性文學是寫給自己的,也是寫給別人的。寫給自己的好辦,只管寫吧,按照“三要件”寫吧。寫給他人的就不那么容易了,是否寫出“三要件”要有他人說。要想讓人說“夠”文學了,你就得去認識社會,因為社會是發(fā)展變化的。當你寫時,你所面對的事物肯定具有時代特性,你必須去研究,包括語言、觀念等等所有與此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三、文學的進步或者說文學的發(fā)展變化 胡適先生在文中指出:“這一類文學,只有‘記賬’的價值,絕不能‘動人’,絕沒有‘逼人’的力量,故也不能算文學。大多數(shù)的中國‘舊文學’,如碑版文字,如平鋪直敘的史傳都屬于這一類?!焙m先生批判了“碑版”文學。這類文學刻板、呆滯。今天文學確實在先輩的努力下進步了,可以說“百花齊放”了。但是,不能因為文學進步了,就不再論文學的發(fā)展,現(xiàn)在不敢說有很多,但我確實見到:奉承文學、華而不實文學、攪舌頭文學等等。這些是主體文學的補充,從社會需求看,此類文學頗有市場。讀者群復雜,需要的種類就多。平心而論我覺得是一種正?,F(xiàn)象,當然這確實使文學的品質(zhì)降格了,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不妨也可人為矯正。四、文學的廣泛性和藝術(shù)性正像胡適先生說的,刻板不算文學,因為它不動人。文學的律條過嚴也會顯得呆滯。那么放開文學的條框,讓文學展翅自由飛翔,就具有意義了。比如:現(xiàn)在成長起來的電影電視文學、鄉(xiāng)土文學、白領(lǐng)文學;還有荒誕文學、喝茶文學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我還搗鼓著繪畫文學,借助于繪畫性的語言去寫文學,我想也可以有音樂文學,等等;文學與其它藝術(shù)結(jié)合可能更增強文學的藝術(shù)性。五、品格與真我有一次去書店,拿起一本外地知名作家的書,看了之后很不舒服,為此我很苦惱,因為此書文筆不錯,又符合“三要件”;第一,寫事敘情很清楚明白,第二,其中的故事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讓你看了也能信以為真,甚至讓人為此故事有點感動。第三,描寫的事和情確實美,甚至寫的與胡適先生舉得《老殘游記》中的一段關(guān)于美的例子不差上下,但是,就是讓人有不舒服的感覺,此問題在我腦子里困惑好長時間。是最近聽一位朋友講,此作家的經(jīng)歷:他拼命去適應社會,廣交有用的朋友,人事關(guān)系搞得好,有一個非常輕松的職務,怪不得呀!到此我方明白,一個這樣的人寫人生最大主題之一“苦難”怎么能行呢?他害怕苦難,他的那本以“苦難”為主題的書在字里行間,散發(fā)著一種愉快的“編”。這編正好說明他對苦難沒有切身感受,是假的,那美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