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音唱一唱。介紹對唱的演唱形式。對唱歌曲就是一問一答的形式,有的是一句問,一句答;有的是一段問,一段答。這首歌曲屬于哪一種呢?(一段問,一段答)河北還有一首民歌《小放?!?,也是對唱的演唱形式。內(nèi)容是說一個小姑娘去買酒,走道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匆娐愤呌幸粋€牧童,于是上前去問路。但是牧童卻沒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問題才肯告訴她。你們聽聽,牧童問了什么問題,小姑娘答上來了嗎?有許多歌曲都是對唱的形式,下面我們再欣賞一首云南的民歌《猜調(diào)》,這也是一段問,一段答的演唱形式。這首歌曲非常獨特,除了開始和結(jié)尾的幾個音稍長外,中間的大部分節(jié)奏都很緊湊,歌詞很密,像繞口令一樣,要仔細聽。第二遍欣賞《猜調(diào)》,說一說,歌中都唱了什么?表演《小放?!?。1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各地的風土人情改編歌詞演唱。第四課時教學內(nèi)容:學跳集體舞《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教學目標:學會跳集體舞《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知道《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是藏族民歌。教學過程:一、學新歌播放有關西藏的風土人情、舞蹈的錄象,介紹有關藏族的簡單常識。欣賞歌曲《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學唱歌曲《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學跳集體舞《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補充動手活動:在紙上畫上彩條制成藏族的圍裙表演。二、音樂游戲:教師輕唱mi sol la 三個音,學生要手指五線譜上迅速的找出來。在游戲中加入re音,邊在手指五線譜上找出各音的位置,邊隨琴唱。讓學生按規(guī)律在線譜是加入fa si兩個音。繼續(xù)進行游戲。邊做柯爾文手勢邊隨琴唱,比一比,誰唱的準,誰的手勢準確、漂亮。隨老師輕唱《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的歌譜。三、總結(jié)第五課時教學內(nèi)容:聆聽《月亮河邊的孩子》、表演《月光光》。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二、聆聽《月亮河邊的孩子》: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月亮河邊的孩子》。歌曲里的月亮河真的是條河嗎?月亮河邊的孩子們在做什么?復聽歌曲。提示:這首歌用什么方式拍擊,是拍手、拍腿,還是拍手、拍腿、拍腿?讓學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再聽歌曲,讓學生用碰鐘、沙球伴奏,參與歌曲的表現(xiàn)。三、表演《月光光》師:月亮總是和靜和美連在一起的。請同學們聽聽這首歌曲《月光光》。(多媒體播放歌曲)提示:這首歌曲是“靜”的嗎?為什么? 讓學生分析,月光下原本是“靜的”,但是人們夜晚納涼,興沖沖地夸贊家鄉(xiāng),而客觀的“靜”被打破了,夜晚變得熱鬧了。讓學生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把握好演唱的感情,理解“靜靜的”主題的不同含義。聽琴模唱,先聽教師彈一遍,學生再輕聲跟唱。有感情地讀歌詞,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準備。用聽唱法很快學會歌曲。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編創(chuàng)活動:分組選擇好的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各組分別上臺演示,其他同學演唱歌曲,比一比哪一組的伴奏效果最好,師生共同進行簡短的評價。五、音樂游戲:教師輕唱mi sol la 三個音,學生要手指五線譜上迅速的找出來。在游戲中加入re音,邊在手指五線譜上找出各音的位置,邊隨琴唱。讓學生按規(guī)律在線譜是加入fa si兩個音。繼續(xù)進行游戲。邊做柯爾文手勢邊隨琴唱,比一比,誰唱的準,誰的手勢準確、漂亮。隨老師輕唱《月光光》的歌譜。第六單元童謠教學要求(一)單元總要求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挖掘已有的課程資源,學習傳統(tǒng)的、流傳在民間的歌謠、童謠,使學生了解相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體驗蘊涵在童謠里的樸實、善良、純真的情感。通過演唱、表演童謠的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能表達個人的情感并享受到美的愉悅。(二)具體要求了解什么是童謠。介紹我國與世界各國各具特色的童謠,感受童謠與方言和音樂的緊密結(jié)合。通過童謠說唱、做音樂游戲等活動,體驗童謠申蘊涵的樂趣,用打擊樂器為童謠說唱伴奏。按不同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說、唱童謠,用形體動作即興表演。組織學生邊做游戲邊唱童謠,并鼓勵學生自編童謠。教學準備:蝸牛的圖片或幻燈片、頭飾(西游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成、沙和尚等)、小板凳皮筋兒、小花籃。打擊樂器:碰鈴、三角鐵、雙響筒、木魚、響板、小堂鼓和鈴鼓等。自制的打擊樂器:能敲響的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棍兒等。音帶、錄音機,寫有童謠歌詞的大歌片。節(jié)奏卡片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用自然、親切的歌聲演唱童謠,可以加入游戲或簡單的集體舞如《編花籃》。讓學生感受、了解演唱童謠的快樂。在自制打擊樂器的活動課中可以讓學生去找一找、敲一敲,開發(fā)想象力,多渠道地創(chuàng)作自制打擊樂器。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水牛兒》。音樂游戲。教學目標通過學唱《水牛兒》,使學生初步了解童謠的來歷。欣賞《蜻蜒你來吧》,學習鞏固后十六分節(jié)奏。并進一步體會童謠中所蘊涵的表現(xiàn)孩童們的天真與快樂心情。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節(jié)的唱法。教學過程一、唱歌《水牛兒》讓學生們說一說平時喜愛的游戲,做游戲的時候嘴里念的是什么?知道這是什么游戲嗎?圍著蝸牛說著歌謠:蝸摟蝸摟牛,先出角,后出頭。介紹蝸牛。拿出圖片或幻燈。聽一聽北京的孩子是怎樣唱《水牛兒》歌謠的。將有北京方言特點的發(fā)音做介紹。如:花(兒)、牛(兒)、頭(兒)、莆(兒)、蔓(兒)、菜(兒)、篙(hao)、萵苣(woju)。聽錄音,引導學生用北京方言說歌詞,附點四分音符可以在說歌詞的時候自然學會。反復學唱,注意五個樂句的變化和休止符的準確。鞏固。二、欣賞山東謠《蜻蜒你來吧》介紹什么是童謠。剛才學過的《水牛兒》是孩子們玩耍的時候?qū)ξ伵Uf的話。好似蝸牛能聽懂孩子們的語言,會先伸出角后再伸出頭。現(xiàn)在我們聽一聽山東的小朋友對靖蜒說什么呢?邊拍手邊按節(jié)奏說歌詞??梢圆捎枚靠ㄞr(nóng)的形式。說歌謠的聲音漸漸變?nèi)酢V挥信墓?jié)奏的聲音。復聽《蜻蜒你來吧》。學生可以小聲隨錄音學唱。邊唱邊用打擊樂器伴奏。自然掌握后十六分節(jié)奏。拍手和用打擊樂器都可以。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欣賞歌曲《編花籃》。音樂游戲。欣賞河南民歌《編花籃》。教學目標通過兒童傳統(tǒng)游戲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童謠的欲望。隨音樂跳《編花籃》。欣賞河南民歌《編花籃》,感受歌曲中活潑、歡快的氣氛。教學過程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童謠《水牛兒》,聽唱《蜻蜒你來吧》。欣賞河南民歌《編花籃》。介紹《編花籃》的歌詞大意,按節(jié)奏說歌詞。初聽。感受歌中的歡樂氣氛。復聽。小聲隨唱??梢苑殖尚〗M表演。有《水牛兒》《蜻蜒你來吧》《編花籃》。分組可以按男同學或女同學分組。也可以各種表演形式分組。有舞蹈、打擊樂、情景表演組等。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分成小組。三、四或六個人一組。圍成二個小圓圈,每個人的右腿伸出,和另一個人的右腿交叉勾在一起,編成“花籃”形狀。開始時,可讓其他同學扶持一下。跳一下,說一句歌謠:編、編、編花籃、花籃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小蘭。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再表演。鼓勵學生自編短小童謠。讓學生明白歌謠的產(chǎn)生就是在孩子們玩耍中隨口唱(說)的短小兒歌,容易記憶,是受孩子們歡迎的一種歌曲體裁。布置下一課作業(yè)。自己制作打擊樂器并帶到課上來。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小老鼠上燈臺》。制作打擊樂器?;顒印缎±鲜笊蠠襞_》。教學目標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自己制作打擊樂器。并根據(jù)音的長短、音色的不同,按聲部敲擊。在唱、念歌謠中鞏固十六分節(jié)奏的學習。復習后十六分節(jié)奏、附點四分音符。訓練學生的合奏能力。教學過程讓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打擊樂器。教師選用一首歡快的樂曲學生隨音樂敲擊。師可以引導:這樣的敲擊有些簡單與枯燥。我們加上會說的歌謠或歌曲再試一次。學生可以復習一年級時就已經(jīng)學會的《唐僧騎馬咚得咚》教師引導后十六分音符的敲擊。按學生的打擊樂器分出長音組與短音組。按聲部敲擊。教師可以再說一個歌謠:并可用說、跺腳、拍手的方法。最后只有節(jié)奏的敲擊聲音。提出十六分節(jié)奏的敲擊。6《小老鼠上燈臺》全體同學一起說童謠《小老鼠上燈臺》。將“嘰哩咕魯”說得均勻。用打擊樂器伴奏。聽錄音學唱《小老鼠上燈臺》。用自制的打擊樂器伴奏,并加上動作表演。分組將幾首兒歌(八小節(jié)),一起以輪說、輪奏、合奏的形式表演。如《打麥歌》和《小老鼠上燈臺》《蜻蜒你來吧》。9?布置下一課作業(yè)。回家找一找有關的歌謠、兒歌資料,可以問老人、大人,有關童謠演唱的錄音帶、書、歌曲都可以。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表演《小烏鴉愛媽媽》;編創(chuàng)與活動;聆聽《蝴蝶》。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二、表演《小烏鴉愛媽媽》故事導入一天,一只小烏鴉從遠處飛來,落在開滿野花的路邊,它既不吵鬧,也不玩耍,它要干什么呢?只見它叼起一只大蟲子,急急忙忙向來的方向飛去。原來,小烏鴉的媽媽年紀大了,躺在屋里飛不動了,再也不能為小烏鴉尋找食物了,小烏鴉叼來了蟲子,是給年邁的媽媽。就這樣,小烏鴉飛來又飛去,它自己又累又餓,但它卻把找來的蟲子一口一口地喂給了媽媽。多懂事的小烏鴉啊,多可愛的小烏鴉啊,從們禁不住地夸獎它、贊美它、歌頌它。同學們,小烏鴉愛媽媽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為了讓大家都知道小烏鴉愛媽媽故事,人們把它編寫成一首歌,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CAI播放歌曲,學生完整欣賞歌曲。跟老師一起朗讀歌詞。再回放一次,生輕輕跟唱。老師有表情地范唱,生合著拍子輕聲跟唱。全體跟琴正確地填唱歌詞。視唱歌譜:①談話、鼓勵當一名小老師,教大家學習歌譜; ②跟琴默唱旋律。③優(yōu)秀生跟琴視唱。④指導全體擊拍正確視唱歌譜。⑤隨CAI課件伴奏演唱歌曲。三、歌表演:師:同學們喜歡小烏鴉嗎?你應該向小烏鴉學什么呢?(生:①我們應該愛自己的媽媽。②還應該愛老師、愛同學??)。師:下面我們就來表演《小烏鴉愛媽媽》好嗎。師拿出自己制作的小烏鴉頭飾若干個,鼓勵學生上臺扮演小烏鴉并有表情地演唱,鼓勵其他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出示小黑板伴奏譜)。學生要求老師扮演烏鴉媽媽,自己扮演小烏鴉共同表演。全體同學展開想象,自由組合表演唱。四、聆聽《蝴蝶》完整地聆聽鋼琴曲。感受鋼琴伴奏《蝴蝶》的生動形象。復聽,學生在課本上畫線條,畫出自己聽到的蝴蝶。六、課堂小結(jié)第五課時教學內(nèi)容:《新疆是個好地方》 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疆: 1、組織學生進教室 2、聽《新疆是個好地方》的演唱 這首歌好象把我們帶到了一個什么地方?(引導學生主動運用音樂主體(節(jié)奏、速度、情緒等)進行想象,感受新疆的音樂風格。)二、體驗新疆的基本節(jié)奏:1、教師的節(jié)奏舞蹈律動:(引出新疆節(jié)奏)老師給你們一段新疆舞 2、拍念新疆節(jié)奏:用自己身邊能發(fā)出聲響的東西來拍拍,但要用你的耳朵去聽,聽音樂對拍:(放《新疆是個好地方》的音樂伴奏一段)三、走進新疆,唱新疆(一)、感受歌曲,提示學生拍著節(jié)奏,哼哼小曲,聽著音樂出發(fā)。(二)、學唱第一段:結(jié)合圖片說詞唱歌 “天山“: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天山”,天山南北坡的風光如何?(生)好風光。唱天山:聽琴第一句旋律—師生接唱(用琴帶)“富饒的花園”:告別了天山,我們來到了(點擊)富饒的花園結(jié)瓜果。唱:2 5 3|231|結(jié)瓜果 “肥沃的草原”:走出了美麗的花園,我們來到了(點擊)肥沃的草原有什么呢(三)、學唱第二、三段點擊圖片:(邊看邊說,結(jié)合歌詞教學)逐漸說出“伊犁河的蘋果、吐魯番的葡萄、果子溝的風景、阿勒泰的金子、和田的玉石”師生有節(jié)奏的問答式念歌詞師生問答式接唱(根據(jù)歌曲的旋律)(師)啥地方的蘋果甜又大乃?(生)伊犁河的蘋果甜又大乃??..師:現(xiàn)在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是不是很熟悉新疆了?贊美新疆的話 看了這么多的特產(chǎn)、風光及寶藏,你們會發(fā)出怎樣的感嘆啊? 師生唱:咱們的新疆樣樣有,新疆是個好地方。(四)、完整學唱整首歌曲 1、完整聆聽:(出示大歌片)聽音樂原唱:新疆朋友是怎么唱的?速度、情緒怎樣?聽老師范唱:老師的聲音、表情如何?你認為老師唱的好嗎?為什么好?(引導學生從音色、呼吸、表情上加以處理)2、學生來比較:誰和老師來比一比?(個別生唱后再加以處理)3、引導學生用自豪、自信、愉悅地情緒來演唱整個歌曲。(完整的聆聽歌曲時,教師要適當提些要求,讓學生有事可做,帶著問題去聽,層層深入,更好地演唱歌曲,讓學生自己來評價唱的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四、表現(xiàn)新疆。1、讓學生討論:你能把這首歌的形式改變一下嗎?為什么這樣變? 2、說唱的形式 第一、三段唱,第二段聽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念歌詞。3、邊唱邊舞邊拍節(jié)奏(通過讓學生自己討論、合作,體現(xiàn)學生的合作精神)第六課時 教學內(nèi)容歌曲《打花巴掌》,活動《童謠說唱會》。教學目標用多種方法說(唱)兒歌。在學習《打花巴掌》時,讓學生體驗換一種方式說童謠唱兒歌。聆聽幾首外國的童謠。以童謠說唱會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體驗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lián)系,積累鑒賞音樂的經(jīng)驗。教學過程這一課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建議在課的開始,教師引導學生將前幾課所學的童謠用各種形式表演。介紹拍手說歌謠。播放《打花巴掌》錄音,帶領學生邊說邊拍,兩人一組,面對面。前半拍自己拍,后半拍對拍。隨音樂說歌詞。唱一唱,拍一拍??梢詥l(fā)學生還有什么方式拍手。啟發(fā)學生自己再編出《打花巴掌》的歌詞。注意《打花巴掌》中“呔”的發(fā)音為dai。學生編歌詞每一段只有一句話。如:打花巴掌呔,一月一,X X X X I X X X冬天到了穿棉衣《童謠說唱會》(1)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討論,將自己所知道的童謠唱一唱、說一說。其他組的同學可以用拍手、拍腿、跺腳,或用打擊樂器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