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等,雖然是最簡單的打招呼和問候用語,但是卻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文明與和諧。再如Thank you/Sorry/You are wele等,雖是簡單,卻很容易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久而久之,無形之中就培養(yǎng)了學生使用文明語言的習慣。〈2〉.詞匯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如教詞匯“l(fā)ove”時,我讓學生用“l(fā)ove”造句,學生對此反應積極,爭先恐后地說“I love my love my and grandma love love China,一個個充滿愛意的句子,使全班都沉浸在愛的海洋里。再如“polite、helpful、and friendly”這幾個詞匯,就可以把他們引入團結(jié)、友愛、互助的氛圍之中。〈3〉.課文教學中,適時適度滲透德育。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依靠的是潛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強,都不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相反有可能產(chǎn)生消極效應,使學生產(chǎn)生反感。因此空洞、牽強的說教是必須要杜絕的。課堂上,教師要做個“有心人”,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展,找準機會,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在自然滲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道德意識。例如當學生了解了文化“Mother’s Day”,我結(jié)合Let’s make要求學生制作一張卡片,回家送給媽媽,并對媽媽說“I love you, Mother’s Day?!币源藖肀磉_對母親的愛。再如“Food”這一單元,對學生進行健康飲食教育的同時,對他們花錢買零食的做法給予了否定。在學習Abraham Lincoln時,對學生進行了熱愛學習、永不放棄方面的教育,對部分學生不珍惜在校學習機會而是到校炫富的做法予以指出。另外,在Fashion這一單元我引入了外表美和心靈美這一話題;在Signs這一單元適時的對學生進行了社會公德教育。由此看來,教材中德育素材非常多,有待我們細心的發(fā)掘?!?〉.利用課外閱讀和聽力材料,加大德育滲透。課外閱讀材料題材更加廣泛,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材料引出相關(guān)的德育內(nèi)容,例如團結(jié)同學、尊敬師長、友愛互助、奮發(fā)向上、熱愛祖國、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等等??傊?,英語教師在利用新教材組織教學中,都要注意結(jié)合新教材的德育點和當?shù)氐膶嶋H情況巧妙地貫穿這些德育思想。這是每一位英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二、注重語言教學的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fā)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是身心整體發(fā)展的過程。(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結(jié)構(gòu)、認識結(jié)構(gòu)、情感結(jié)構(gòu),運用正確的心理策略,以學生為中心,環(huán)繞著學生的種種心理需要進行教學。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運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積極學習的心理需要。加強英語教學的活動性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學習身體各部分名稱時,可領(lǐng)學生做游戲“Touch the ”,讓學生在游戲中記住所學知識;又如在學習110數(shù)字時,可通過學習歌曲“Ten little candles”,加強學生對數(shù)字的記憶。也可以采用雙人、小組比賽等形式,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單詞比賽,即滿足了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的語言材料,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相互關(guān)心的集體主義精神。(2)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是一種不自覺的過程,要靠老師的滲透和培養(yǎng)。其核心問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英語的良好習慣,這是掌握英語的關(guān)鍵。在日常教學中,主要是加強聽、說的訓練。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聽老師說、同學講及錄音,也要求生回家聽錄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在聽的基礎(chǔ)上,鼓勵學生大腳的說,首先要敢說,不要有怕說錯的心理,說的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英語的語感。良好的語言習慣是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一個重要開端。讓學生學習、掌握少量的語言知識,固然是學習英語的基礎(chǔ),但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為重要,這會使學生終身受益。三、樹立榜樣,激民學生的情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少學生模仿力強,很容易從榜樣的形象中得到啟發(fā),受到感染。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可塑性、模仿性很強的學生產(chǎn)生著直接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的最直觀的榜樣。首先教師要具有敬業(yè)精神,要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要用自己的愛來喚起和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愛,從而引伸到對生活的愛。其實,英語課堂教學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操練,而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潛能的開發(fā),社會性交際能力的早期培養(yǎng),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精神生活的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諧師生關(guān)系,使學生在寬松、融洽、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的同時,品德得到培養(yǎng),性格得到完善。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愛護與鼓勵,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在愛的沐浴中逐步發(fā)展。如:學生在取得了成績后,老師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語“Well done/Great/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等,學生在交作業(yè)時,你說一句“Thank you”等等。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德育的滲透 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主陣地在于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適宜、適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一起指正,既要對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guān)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這是一種滲透德育的重要教學形式之一。如我在教學Going shopping部分,鞏固對話環(huán)節(jié)時,采用2人一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會話表演,單詞和短語競賽時采取多人一組的形式比賽,平時也多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其他活動,以此激發(fā)每位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他們團結(jié)互助的精神。在這種有競爭、有合作的形式中,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學生之間的團結(jié)友愛,在為集體爭取榮譽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努力地完善著自己,強烈的集體熱愛之情溢于言表。當然,進行德育教育不能將教育僅僅停留在課堂所創(chuàng)設(shè)的各種學習活動,而要將課堂上的德育內(nèi)容擴展到學生的其它生活空間,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的特定情境中進入德育實踐探索,使教育具有針對性,使情感體驗達到最優(yōu)化。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個長期、反復的過程,要求教師有耐心、有恒心、有創(chuàng)新、懂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自然的滲透德育,而不是把英語課上成思品課。實踐表明,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效果很好,它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還會增添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加學習英語的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今后我要繼續(xù)實踐和探索,更好地發(fā)揮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功能。參考文獻:[1]劉宏武.新課程的教學方法選擇[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2]《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