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大致有三種情況: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用于介紹或作傳。與魯肅俱詣孫權(quán)”,“柳敬亭者,揚(yáng)之泰州人”。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xiàn)諂于后”。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稱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lǐng)袁世凱被稱為袁項(xiàng)城。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子太師”的省稱,“少?!眲t是文天祥的官職。殿翰林學(xué)士,被稱為蘇學(xué)士。玉爵號寧南侯的省稱。生言博雞者事”,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等;女子自稱妾;老和尚自稱老衲;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