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詩經(jīng)》、漢樂府、屈原、“三曹”、陶淵明。,鑒賞古詩的情趣和藝術(shù)魅力。收入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首。漢以前被稱為《詩》或《詩三百》。《詩經(jīng)》是我國古典詩歌現(xiàn)實(shí)主義的源頭。勞而獲的奴隸主的不滿與揭露??部卜ヌ促?,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誓將去女,適彼樂土。三歲貫女,莫我肯德,揭露奴隸主貪得無厭、冷酷無情的嘴臉,表達(dá)奴隸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女之不爽,士貳其行。三歲為婦,靡室勞矣。于嗟女兮,無于士耽。請將這首詩中的男青年與《氓》中的“氓”進(jìn)行對比,《離騷》奠定了我國古典詩歌的浪漫主義基礎(chǔ)。有詩歌17篇,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屈原的作品。請閱讀1——3節(jié),說說屈原“朝誶而夕替”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