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導學號5495005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題。老子其人其書的時代,自司馬遷《史記》以來即有異說。清代學者崇尚考據(jù),對此議論紛。紛,如汪中作《老子考異》,力主老子為戰(zhàn)國時人,益啟爭端。不白,則先秦諸子學術(shù)思想之系統(tǒng)條貫始終不明,其源流派別終無可言。有新的解決線索。過去對于古書真?zhèn)渭澳甏挠懻?只能以紙上材料證明紙上材料,沒有其他的衡量標準,用來印證《老子》的古書,大多受到辨?zhèn)渭业膽岩?年代確不可移的,恐怕要數(shù)。到《韓非子》、《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但這幾本書成書太晚,沒有多少作用。祖諱,應抄寫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諱,可能抄寫于文帝初。根本上改變了學術(shù)界對早期道家的認識。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發(fā)明黃老道德意”為其指歸,故也可稱之為黃老學派。眾心目中已據(jù)有崇高位置,不會是剛剛撰就的作品。同時,《黃帝書》與《申子》《慎子》《韓。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