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在承襲固有的詩文傳播之外,如何使詞、小說、戲曲擔負起像詩文一樣宣傳。態(tài)有效傳播途徑的探索。戲曲與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雖有深刻的關聯(lián),但官府因其“不登大雅之堂”而疏于管理。這導致“違規(guī)越禮”之事時時有之。如《墻頭馬上》,劇中李千金與裴少俊在后花園違規(guī)越。此類傳播有違儒家教化,這一現(xiàn)象逐漸引起官府的警覺,于是針對戲曲的法律條文也。“諸妄撰詞曲,誣人以犯上惡言者,處死”等條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確的記載。先賢神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妝扮者與之同罪。為善者,不在禁限。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記》。《琵琶記》出現(xiàn)之前,蔡伯喈、趙五娘的故事已在社會上。傳,但內容多為蔡伯喈應試及第,拋親棄妻,被暴雷轟死。高明感于蔡伯喈行為有違教化,擺脫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場,而放到一己之情與國運相關的宏大敘事之中。丘睿直言,經(jīng)書所載三綱五常,不如詩歌吟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