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曠世奇才蘇軾不僅是杰出的文學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學批評家。和審美特性的認識上,蘇軾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淵源。蘇軾具有仁政愛民的思想和積極入世的精神。他在《題柳子厚詩》中寫道:“詩須要有為而作??好奇務新。所謂“有為而作”,目的在于揭發(fā)當世政治的過失和社會中的種種不平,從而達。到“療饑”“伐病”的功效。所勸誡,有補于世。不能一味地粉飾現實,阿諛奉承。蘇軾在向哲宗皇帝申述自己因詩獲。行,仍復作詩文,寓物以諷,庶幾流傳上達,感悟圣意。這說明蘇軾確是有意繼承風、騷。以來的現實主義精神,提倡充分發(fā)揮文學的社會功能,以揭發(fā)流弊、拯時救世。用舍之間,安危攸寄。把文章重“體用”還是重“華采”與國家的興亡聯系起來,強調“以體用為本”。本”與“有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蘇軾文藝中儒家兼濟天下思想的反映。蘇軾認為詩畫要傳神,而滿足于摹寫物象,意盡句中,不是成功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