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中國詩歌的基本規(guī)律:體制起自民間,興于文士,最后成為一種主要審美范式。體演進,而是文學(xué)革命的結(jié)果。然而,新詩是個例外。范式是否契合民族心理?在我們夢里是這般真切,可是融合了許多的生命,在融合后開了花,結(jié)了果?對著這茫茫如水的夜色,只在些親密的夢里縈回?被映在一個遼遠的天空,添了些新鮮的夢的養(yǎng)分。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fēng)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繡出幾瓣桃花;在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聲變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也就夸得上幾分鮮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丁香一樣的芬芳,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冷漠、凄清,又惆悵。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她默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