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16課誡子書字詞盤點課文全解作家作品寫作背景主題思想課文結構1.讀生字誡.子書(jiè)淫.慢(yín)險躁.(zào)2.古今異義詞①淫慢.則不能勵精(古義:懈怠今義:遲緩,速度低)②險
2025-06-20 15:21
【總結】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學習目標1、讀準字音,熟讀成誦。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翻譯與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道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水縣)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
2025-06-13 03:04
【總結】誡子書諸葛亮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即為《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三國志》(陳壽)。?三顧茅廬
2025-06-12 03:39
2025-06-12 12:16
【總結】12紀念白求恩◆文體知識議論文是通過講道理、擺事實來直接表達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文體。議論文的內容具有理論性,結構具有邏輯性,語言具有概括性。,議論文的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論點回答“需要證明什么”的問題;論據是回答“用什么來證明”的問題;論證是回答“怎樣證明”的問題。◆主題解說這篇紀念
2025-06-20 19:48
【總結】寫作思路要清晰所謂思路清晰,就是要在布局謀篇中做到結構完整、層次分明,讓讀者明白文章先說了什么,后說了什么,主要在說什么。如果沒有布局謀篇的意識,習慣于想到哪兒寫到哪兒,行文便會雜亂無章、顛三倒四,令人不知所云。作文只有做到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才能清晰地表達思想感情。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呢?
2025-06-12 05:31
【總結】七年級語文教學課件第十五課誡子書教學目標,識記并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體會作者感情,賞析精彩妙點。,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賞析精彩妙點。教學重難點?“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
2025-06-19 19:47
【總結】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當堂檢測16誡子書學習目標,熟讀成誦。,注意積累警句。。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預習課文相關介紹檢查預習講授新課走近作者諸葛亮(181—234):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臥龍先生?,樼痍柖迹ń裆綎|省沂水縣)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
2025-06-19 12:57
【總結】誡子書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猜猜他是誰?諸葛亮(181—234),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
2025-06-19 13:07
【總結】誡子書大家對于諸葛亮了解多少?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代表作:前《出師表》、后《出師表》、《誡子書》。三顧茅廬隆中對策草船借箭舌
【總結】周練(四)(一)村晚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①,山銜落日浸寒漪②。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咀⑨尅竣仝?bēi):水岸。②漪:水波紋。1.這首詩融情于景,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抒發(fā)了詩人對鄉(xiāng)村晚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2.詩中的“橫”字富有表現(xiàn)力,請做簡要賞析。
2025-06-20 19:50
【總結】13植樹的牧羊人◆主題解說這篇小說通過描述在荒蕪的阿爾卑斯山下的普羅旺斯高原,一位牧羊人克服了重重困難,三十多年來一直心無旁騖地種樹,使一片荒地蔚然成林的故事,贊美了他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精神品質和勤勞執(zhí)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結構圖解◆疑難探究師: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牧羊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生
【總結】周練(七)(一)【甲】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乙】追感往事①陸游諸公可嘆善謀身,誤國當時豈一秦②。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對泣亦無人?!咀?/span>
2025-06-12 04:11
【總結】6散步◆走近作者莫懷戚(1951-2022),重慶人,作家。著有小說集《詩禮大家》《大律師現(xiàn)實錄》,長篇小說《經典關系》《透支時代》。◆主題解說這篇散文選取了祖孫三代在田野散步這個生活側面,生動地展示了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2025-06-12 05:30
【總結】18狼◆走近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世稱聊齋先生,淄川(今屬山東淄博)人。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0多歲才援例成為貢生。76歲時依窗危坐而逝。著有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读凝S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傲凝S”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