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蟲、細菌、病毒、真菌等;伴有腫瘤的形成,CTL,巨噬細胞殺傷靶細胞的機制及特點(一)CTL介導的細胞毒效應216。 主要效應功能:殺傷表達有同MHC I類分子結合的特異性抗原的細胞CTL多為CD8+T細胞,可識別MHC I類分子提呈的抗原;約10%的CTL為CD4+Th1細胞,可識別MHC II 類分子提呈的抗原。細胞毒作用( cytotoxicity )或稱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 T C 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是指激活的細胞毒性 T 細胞( T C )對帶有特異性抗原的細胞或相應的靶細胞的直接殺傷作用。CTL殺傷靶細胞機制(兩種):216。 效應 CD8 CTL表達膜FasL及分泌細胞因子(二)巨噬細胞:在抗腫瘤免疫中,巨噬細胞具有抗原呈遞功能,參與調節(jié)特異性T細胞免疫。未活化的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無殺傷作用,活化后作為效應細胞產生非特異性殺傷和抑制腫瘤作用,它可產生多種殺傷靶細胞的效應因子,其中包括:超氧化物、一氧化氮、TNF及溶酶體產物等。巨噬細胞還可通過ADCC途徑殺傷靶細胞。過渡活化的巨噬細胞可抑制淋巴細胞的增殖,抑制NK和CTL抗腫瘤活性。(三)自然殺傷細胞(NK)是淋巴細胞的亞群,約占外周血淋巴細胞的15%。其特征是無TCRab或gd基因重組,不表達TCR/CD3和BCR。一般用于鑒定NK細胞的標志是CD56+、CD16+、CD3。前兩者在少數T細胞亦有表達,某些粒細胞和巨噬細胞也表達CD16。來自于外周血的NK細胞不經活化即可殺傷某些腫瘤細胞,并且不受MHC限制。NK細胞殺傷瘤譜非常窄,只是對少數血液來源的腫瘤有效。NK細胞的活性受活化性和抑制性受體所調節(jié)NK細胞活化性受體(Killercell activatory receptor,KARs)。NK細胞抑制性受體(Killercell inhibitory receptor,KIRs),若與自身靶細胞上的MHC I類分子及自身多肽形成的復合物結合時,則關閉NK細胞的殺傷作用。而外來細胞上的MHC I類分子不能被NK細胞抑制性受體所識別,不能抑制NK細胞對其殺傷。(同上)amp。功能特點1)形態(tài)流感病毒呈球形或絲狀。2)結構核衣殼螺旋對稱,有包膜,單負鏈分片段的RNA病毒。核心:螺旋對稱。病毒分片段的RNA,甲、乙型流感病毒為8個節(jié)段,丙型為7個節(jié)段,其基因組分節(jié)段的特點使本病毒具有高頻率基因重配,容易發(fā)生變異。結合有核蛋白(NP)以及與復制和轉錄有關的依賴RNA的RNA多聚酶蛋白。內膜:覆蓋在核衣殼外面;M蛋白抗原性穩(wěn)定,具有型特異性。外膜:來自宿主細胞的脂質雙層膜。3)表面抗原血凝素(HA):與病毒吸附和穿入有關,有血凝作用。神經氨酸酶(NA):水解宿主細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神經氨酸,有利于成熟病毒釋放。4)致病性與免疫1)傳染源——病人或病毒攜帶者;致病機理——病毒不入血;感染流程:病毒→呼吸道(局部粘膜上皮炎癥)→毒素樣物質進入血液(全身中毒癥狀)2)同型有1~2年免疫力,免疫物質為sIgA及中和抗體(IgG、IgM)、NK和巨噬細胞殺傷細胞的特點(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