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結(jié)果如下: P 無芒( 20Ⅱ + Ⅰ + 3A) 有芒 (20Ⅱ + Ⅱ ss3A) G (20Ⅰ + Ⅰ + 3A) 20Ⅰ 1 : 1 20Ⅰ + Ⅰ s3A 20Ⅱ + Ⅱ + s3A 1 無芒 20Ⅱ + Ⅰ s3A 1 有芒 F1 ② S和 s不在 3A上,結(jié)果如下: P 無芒 SS 有芒 ss ↓ F1 Ss無芒 利用單體進行染色體替換,可以把優(yōu)良性狀組合在一起,得到所需品種。 例如: A小麥品種-綜合性狀優(yōu)良,但不抗?。ê胁』?rr,位于 6B上)。 B小麥品種-抗病但其他性狀較差(含抗病基因RR,位于 6B上)。 要得到綜合性狀優(yōu)良而且抗病品種,方法如下: P A品種 6B單體 B品種 ( 20Ⅱ + Ⅰ r6B) (20Ⅱ + Ⅱ RR6B) G (20Ⅰ + Ⅰ r6B) 20Ⅰ (20Ⅰ + Ⅰ R6B) 20Ⅱ + Ⅱ Rr6B 淘汰 20Ⅱ + Ⅰ R6B 保留 F1 20Ⅱ + Ⅰ R6B 保留 20Ⅰ + Ⅰ R6B 20Ⅰ 20Ⅰ + Ⅰ R6B 20Ⅱ + Ⅱ RR6B 20Ⅱ + Ⅰ R6B 20Ⅰ 20Ⅱ + Ⅰ R6B 20Ⅱ ♀ ♂ 1( 20Ⅱ + Ⅱ RR6B): 2( 20Ⅱ + Ⅰ R6B): 1 ( 20Ⅱ ) 保留 淘汰 淘汰 20Ⅱ + Ⅱ RR6B 必須進一步選擇,得到抗病而且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品種。 雜種優(yōu)勢-在雜交試驗中,有時子一代的性狀,如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都比雙親優(yōu)越,稱雜種優(yōu)勢。 2號三體大麥,基因型如下: Ms-雄性可育基因(能形成花粉) ms-雄性不育基因(不能形成花粉) Re-種皮茶褐色 re-種皮黃色 Ms和 Re、 ms和 re完全連鎖 ms re ms re Ms Re 種皮褐色 能形成花粉 ms re ms re Ms Re 種皮褐色 能形成花粉 花粉 卵細(xì)胞 ms re Ms Re ms re ms re Ms Re ms re 不育 可育 可育 可育 三體大麥的應(yīng)用 ms re ms re Ms Re 種皮褐色、雄性可育 繼續(xù)用于制種 ms re ms re 種皮黃色 雄性不育 作母本 Ms Re Ms Re 種皮褐色 雄性可育 作父本 Ms Re ms re 必定為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