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HCHC C H 2H 2 CHCHCHC COHH 2 CHCHCHC C lOH2CHC C H2+C H2HCC lCHCHHHC H2? ? 共 軛 體 系p ? 共 軛 體 系s ? 共 軛 體 系共軛體系主要包括: NOOC NO C H 3 CHHH共軛效應可分為: 吸電子共軛效應 (- C) 供電子共軛效應 (+ C) 在共軛體系中,若一個原子或基團吸電子能力大于碳原子,就是具有吸電子共軛效應 (- C)。若一個原子或基團給電子能力大于碳原子,就是具有供電子共軛效應 (+ C)。 誘導效應與共軛效應往往同時起作用,其綜合影響決定于兩種效應的方向及相對強度。 N O2OH3C C C lOH3C C N H2( I ) + ( C ) I + C I + CC lO C H3 I + C I + C 電子效應對化合物的性質產(chǎn)生重大影響 ( 1) 對化合物酸 、 堿性強度的影響 醇的酸性:伯醇 仲醇 叔醇。當 a碳上的氫原子被吸電子基團取代時,醇的酸性增強 醇 pKa 醇 pKa CH3CH2OH ClCH2CH2OH (CH3)3COH Cl3CCH2OH 酚的酸性 O C H 3H O H O N O 2H Op K a 1 0 . 2 1 1 0 . 0 7 . 1 5羧酸的酸性 H 3 C C O O HC O O HO 2 N C O O H胺的堿性: 取決于氨基氮原子上電子云密度的高低。氮原子上電子云密度愈高,胺的堿性愈強。 脂肪族胺的堿性比氨強,芳香族胺的堿性比脂肪族胺和氨都弱。 堿性: CH3CH2NH2 CF3CH2CH2NH2 CF3CH2NH2 (2) 對化合物反應活性及活性中心位置的影響 (i) 苯環(huán)上的親電取代反應活性 R、 OH、 OR、 NH NHR、 NR2等取代基團能活化苯環(huán) , 親電取代反應比苯容易進行 ,反應主要發(fā)生在鄰 、 對位 。 NO CF CN、 SO3H、 COR、 CHO、 COOR等取代基團鈍化苯環(huán),親電取代反應比苯難于進行,反應主要發(fā)生在間位。 鹵素取代基鈍化苯環(huán),親電取代反應比苯難于進行,反應主要發(fā)生在鄰、對位。 RHON u(ii) 親核試劑對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反應 R為吸電子基團時,反應進行速度快; R為供電子基團時,反應進行速度相對較慢。 ( 3) 對碳正離子 、 碳負離子 、 游離基穩(wěn)定性的影響 (i) 碳正離子 R C H C H 2 R C H 2 C H 2+ +C H 3 C H 2 C H = C H 2 + H B r C H 3 C H 2 C H C H 3 + C H 3 C H 2 C H 2 C H 2B r B r8 0 % 2 0 %(iii) 自由基 C H ( C H 3 ) 2+ B r 2C B r ( C H 3 ) 2h v1 0 0 %(ii) 碳負離子 O OO C 2 H 5O O R C H2 N O 2要點: 掌握誘導效應、共軛效應對電子云密度的影響方式。 掌握常見的基團的吸電子(供電子)性能,以及它們對化合物的性能、反應活性的影響。 六 、 分子間力及其與物理性質的關系 靜電力:極性較大的分子之間由于靜電而產(chǎn)生的作用力。 其影響大于非極性分子的范得華力,分子相對質量相近的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比較,前者的沸點比后者高 。 分子間力主要指靜電引力、范得華力、氫鍵 例: cisClCH=CHCl, bp. 60℃。 transClCH=CHCl, bp. 48℃ 范得華力:分子間由于誘導偶極而產(chǎn)生的作用力。 這是非極性分子之間的一種主要作用力,它隨著分子之間間距的增大急劇減小。因此,支鏈較多的化合物與它的直鏈異構體相比其沸點要低。 例: 戊烷, bp. ℃。 異 戊烷, bp. 28℃。 新 戊烷, bp. 9℃ 氫鍵:一個分子中的活潑氫原子與分子內或另一分子中高電負性原子之間的作用力。 是具有活潑氫原子的有機化合物分子之間最強烈的一種相互作用力。 可分為分子內氫鍵、同種物質分子間氫鍵、溶質溶劑間形成的氫鍵。 OH HRORHORHOROOO HHOH HROH氫鍵愈多、愈強,在分子質量相近的化合物中其沸點越高。 直鏈伯醇的沸點隨分子量的增加與相應的烷烴愈來愈接近。 甲醇: ℃ 正十二醇: 259℃ 甲烷: ℃ 十二烷: ℃ C H O HC H 2 O HC H 2 O HC H O HC H 2 O HC H 2 O C H 3b p . 2 9 0 ℃ b p . 2 2 0 ℃要點: 了解常見分子間力及其對物理性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