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G kHk) (611)地震作用下各樓層水平地震層間剪力 Vi 為 Vi=∑Fk(i=1,2,…n) (612)計算過程如下表:XXXX 大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論文 40表 67 各質(zhì)點橫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樓層地震剪力計算表層次 Hi( m) Gi(KN) GiHi(KNm) GiHi/∑GjHj Fi(KN) Vi(KN)5 4 3 2 1 ∑ 各質(zhì)點水平地震作用及樓層地震剪力沿房屋高度的分布見下圖: 圖63 水平地震剪力作用分布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驗算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結(jié)構(gòu)的層間位移(△u) i 和頂點位移 u i 分別按下列公式計算:(△u) i = Vi/∑D ij (613)u i=∑(△ u) k (614)各層的層間彈性位移角 θe=(△u) i/hi,根據(jù)《抗震規(guī)范》 ,考慮磚填充墻抗側(cè)力作用的框架,層間彈性位移角限值[θ e]1/550。計算過程如下表:XXXX 大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論文 41表 6-8 橫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驗算層次 Vi(KN) ∑D i(N/mm)△ui ( m) ui(m) hi(m) θe=(△u) i /hi5 759990 1/24464 759990 1/15283 759990 1/11932 759990 1/10401 929580 1/1197由此可見,最大層間彈性位移角發(fā)生在第二層,1/10401/550,滿足規(guī)范要求。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內(nèi)力計算計算 5 號軸線橫向框架的內(nèi)力:表 69 各層柱端彎矩及剪力計算(A、D 柱)1,4 號柱層次 hi(m) Vi(KN)∑D ij(N/mm)Di1(N/mm)Vi1(KN) ky(m )M 上(KNm)M 下(KNm)5 759990 11305 4 759990 11305 3 759990 11305 2 759990 11305 1 929580 13818 表 610 各層柱端彎矩及剪力計算( B、C 柱)2,3 號柱層次hi( m)Vi( KN)∑D ij( N/mm)Di2(N/mm)Vi2(KN) ky(m )M 上(KNm)M 下( KNm)5 759990 14028 4 759990 14028 0.50 3 759990 14028 2 759990 14028 0.50 1 929580 17168 梁端彎矩、剪力及柱軸力分別按以下公式計算: M l b=i l b(M bi+1,j + M u i,j )/(i l b+ i r b) (615)XXXX 大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論文 42 M r b=i r b(M bi+1,j + M u i,j )/ (i l b+ i r b) (616) V b=(M l b+ M r b)/ l (617) Ni=∑(V l b V r b) k (618 )具體計算過程見下表: 表 611 梁端彎矩、剪力及柱軸力的計算AB 梁 BC 梁 BC 梁 柱軸力層次M1b M2b l Vb M3b M4b l Vb邊柱N中柱N5 3 4 3 3 3 27 3 15 3 圖 64 地震荷載作用下框架的彎矩剪力及軸力圖XXXX 大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論文 437 框架的內(nèi)力組合結(jié)構(gòu)抗震等級:根據(jù)《抗震規(guī)范》 ,本方案為三級抗震等級??蚣芰簝?nèi)力組合:本方案考慮了七種內(nèi)力組合,即 + ,*SGk+*SWk , *SGk+**(SQk+SWk), *SGk+*SEk, *SGk+*(*SQK+*SWK) , 考慮到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具有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的性質(zhì),在豎向荷載下可以適當(dāng)降低梁端彎矩,進行調(diào)幅(調(diào)幅系數(shù)取 ) ,以減少負彎矩鋼筋的擁擠現(xiàn)象。ηvb梁端剪力增大系數(shù),三級取 。 梁柱的內(nèi)力組合XXXX大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論文 44表 71 梁的內(nèi)力組合層次 截面位 置 內(nèi)力 SGk SQk SEk(1) SEk(2) SWk(1) SWk(2) *SGk+*SQk *SGk+*SWk *SGk+**(SQk+SWk) *SGk+*SEk*SGk+*(*SQK+*SWK)Mmax及相應(yīng) VMmin及相應(yīng) VVmax及相應(yīng) MM AB 左V AB 中 M M AB 右V M BC 左V 5 BC 中 M M AB 左V AB 中 M M AB 右V M BC 左V 4 BC 中 M M AB 左V AB 中 M M AB 右V M BC 左V 3 BC 中 M M AB 左V AB 中 M M AB 右V M BC 左V 2 BC 中 M XXXX大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論文 45續(xù)表 71 梁的內(nèi)力組合層次 截面位 置 內(nèi)力 SGk SQk SEk(1) SEk(2) SWk(1) SWk(2) *SGk+*SQk *SGk+*SWk *SGk+**(SQk+SWk) *SGk+*SEk*SGk+*(*SQK+*SWK)Mmax及相應(yīng) VMmin及相應(yīng) VVmax及相應(yīng) MM AB 左V AB 中 M M AB 右V M BC 左V 1 BC 中 M XXXX大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論文 46表 72 A、D 柱的內(nèi)力組合層次 截面位 置 內(nèi)力 SGk SQk SEk(1) SEk(2) SWk(1) SWk(2) *SGk+*SQk *SGk+*SWk *SGk+**(SQk+SWk) *SGk+*SEk*SGk+*(*SQK+*SWK)Mmax 及相應(yīng) V,NNmax 及相應(yīng) V,MNmin 及相應(yīng) V,MM N 柱頂V M N 5柱底V M N 柱頂V M N 4柱底V M N 柱頂V M N 3柱底V M N 柱頂V M N 2柱底V M N 柱頂V M N 1柱底V XXXX大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論文 47表 73 B、C 柱的內(nèi)力組合層次 截面位 置 內(nèi)力 SGk SQk SEk(1) SEk(2) SWk(1) SWk(2) *SGk+*SQk *SGk+*SWk *SGk+**(SQk+SWk) *SGk+*SEk*SGk+*(*SQK+*SWK)Mmax 及相應(yīng) V,NNmax 及相應(yīng) V,MNmin 及相應(yīng) V,MM N 柱頂V M N 5柱底V M N 柱頂V M N 4柱底V M N 柱頂V M N 3柱底V M N 柱頂V M N 2柱底V M N 柱頂V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