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候,我們完全可以不再讀任何一道Issue題的寫作指引了!這是因為,一旦我們“兩面寫”,我們的行文邏輯和結(jié)構(gòu)就自動符合了Issue題目的全部六大寫作指引的要求了。這就如同掌握了類似金庸先生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張無忌教主的“乾坤大挪移”大法,可以化解任何門派的招數(shù)(比如Issue的六大指引)于無形。豈不快哉!當(dāng)然,具體如何兩面寫,還有一個如何對題目進行分析的問題。比如,就上面提到的那位復(fù)旦大學(xué)的同學(xué)他昨天的抽到的那道題而言,它就是一道“建議類”的題目,也就是說,題目是給出了一個建議“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需要我們對這個建議進行分析(Analyze)。對建議類題目,在我《》一書中,我總結(jié)的分析切入點有三點:(1)題目中的建議可行性如何?(2)如果實施題目中的建議,是否會導(dǎo)致同初始目的相矛盾或其它荒謬的結(jié)果?(3)有無替代或折衷方案?依照這三個分析切入點,我們可以對這道建議類題目分析如下:(1)題目中的建議可行性如何?:題目中的建議不可行,因為論者已經(jīng)將問題過于簡單化了。在沒有搞清楚什么是正義和不正義,以及該采取何種程序來捍衛(wèi)正義、消除不正義之前,題目中的建議很可能會導(dǎo)致這樣的結(jié)果:堅持了不正義的法律、破壞了正義的法律。(2)如果實施題目中的建議,是否會導(dǎo)致同初始目的相矛盾或其它荒謬的結(jié)果?:簡單地說“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只能導(dǎo)致無政府狀態(tài)(anarchy)。(3)有無替代或折衷方案?:正義的實現(xiàn)以及非正義的消除,都有賴于:其一,人們對正義含義的共識;其二,實現(xiàn)正義和消除非正義的程序。否則,不可能有真正的正義。然后,在按照“正、反、合”的框架把分析內(nèi)容組織起來,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完美的寫作題綱:論點:正義的實現(xiàn)有賴于人們對正義的共識,以及一個可靠的法律程序正:理論上或者觀念上講,題目中的建議是合理的。畢竟,行動上的正義開始于理念中的正義(Justice in action starts from justice in conception)。任何事實上和行動上的正義和非正義,首先在于人們對之于觀念上的認同。要消除非正義,人們必先在觀念上確認其屬于非正義;同理,若要人們?nèi)嵤┠撤N所謂的“正義”,必先要人們在觀念上高度認同其正義性。所以,在觀念層面上,人人都有服從正義、抵制和反對非正義的必要和自由。反:但是,在行為和操作層面,簡單地說“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 實際已經(jīng)將問題簡單化了。在沒有搞清楚什么是正義和不正義,以及該采取何種程序來消除不正義之前,題目中的建議很可能會導(dǎo)致這樣的結(jié)果:堅持了不正義的法律、破壞了正義的法律。這只能是無政府狀態(tài)。例如,到底集體的利益是否永遠高于個體的利益?是否任何時候都可以讓個體為所謂集體的利益做出犧牲?在城市建設(shè)中搞強制拆遷都是以“公共利益”為動因,那么,所有那些強制拆遷就因此都是正義的了嗎?如果不是,該怎樣消除非正義呢?暴力抵制,還是訴諸法律或行政程序?那么,又該怎樣保證那些法律和行政程序是正義的呢?那些程序又該以怎樣合乎正義的方式產(chǎn)生呢?等等這些處理不好,當(dāng)然就是動蕩和無政府狀態(tài)(anarchic)了。合:正義的實現(xiàn)以及非正義的消除,都有賴于:其一,人們對正義含義的共識;其二,實現(xiàn)正義和消除非正義的法律程序。否則,不可能有真正的正義。怎么樣?是不是非常清晰自然呢?但即便我們在考試中抽不到自己剛剛準備的作文題,如果我們按照“兩面寫”的思路來展開對Issue題目的分析,任務(wù)也會變得簡單得多。有人對GRE寫作進行研究,獨樹一幟地將所有的Issue題目劃分為建議類、因果類、是非類、定義類和事實類這五大類,每一類題目都指出了其特有的分析切入點。結(jié)合本文所強調(diào)的一個“兩面寫”的行文框架,這五大題目類型就構(gòu)成了 “1+5寫作模型”。該模型在《》及其修訂版《》中都有詳細闡述。更為重要的是,一旦我們把這六條寫作指引都做“兩面寫”的處理,我們實際上就會得到這樣的一個結(jié)果,即:考試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不再讀任何一道Issue題的寫作指引了!這是因為,一旦我們“兩面寫”,我們的行文邏輯和結(jié)構(gòu)就自動符合了Issue題目的全部六大寫作指引的要求了。這就如同掌握了類似金庸先生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張無忌教主的“乾坤大挪移”大法,可以化解任何門派的招數(shù)(比如Issue的六大指引)于無形。豈不快哉!當(dāng)然,具體如何兩面寫,還有一個如何對題目進行分析的問題。比如, “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需要我們對這個建議進行分析(Analyze)。對建議類題目,在《》一書中,總結(jié)的分析切入點有三點:(1)題目中的建議可行性如何?(2)如果實施題目中的建議,是否會導(dǎo)致同初始目的相矛盾或其它荒謬的結(jié)果?(3)有無替代或折衷方案?依照這三個分析切入點,我們可以對這道建議類題目分析如下:(1)題目中的建議可行性如何?:題目中的建議不可行,因為論者已經(jīng)將問題過于簡單化了。在沒有搞清楚什么是正義和不正義,以及該采取何種程序來捍衛(wèi)正義、消除不正義之前,題目中的建議很可能會導(dǎo)致這樣的結(jié)果:堅持了不正義的法律、破壞了正義的法律。(2)如果實施題目中的建議,是否會導(dǎo)致同初始目的相矛盾或其它荒謬的結(jié)果?:簡單地說“Every individual in a societ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obey just laws and to disobey and resist unjust laws”只能導(dǎo)致無政府狀態(tài)(anarchy)。(3)有無替代或折衷方案?:正義的實現(xiàn)以及非正義的消除,都有賴于:其一,人們對正義含義的共識;其二,實現(xiàn)正義和消除非正義的程序。否則,不可能有真正的正義。然后,在按照“正、反、合”的框架把分析內(nèi)容組織起來,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完美的寫作題綱:論點:正義的實現(xiàn)有賴于人們對正義的共識,以及一個可靠的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