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的表達,例如:She has cancelled all her social engagements。 She is in an in? teresting condition;She is in an delicate condition;She is knitting little booties;She is expecting;She is being a mother;She is ,人們最初對于“懷孕”一詞是難以 啟齒的,但同時也能看出,以上句子也在發(fā)生變化。隨著時代 的變遷,所用詞句越來越短,意思越來越明了,以至最后直接說 出來。再有與性有關(guān)的“月經(jīng)”一詞:英語中 to menstruate(來月 經(jīng)) 可 委 婉 地 表 述 為 to be unwell, to go and see one39。s aunt;to have a blue day;be in a flowers;be in a period。在現(xiàn)代漢語中則 有“來例假”“。 老朋友來了”“。 倒霉,’“。 來好事了”“。 不舒服”等。盡管目前在西方國家里性教育已普及,但是,同中國一樣,也并非不加選擇地、不分場合地使用任何與此有關(guān)的詞語,尤其是 公共社交場合,解決的辦法是用委婉語代替。同樣,在公共場 合,直接提及大、小便會被視為粗俗、無教養(yǎng),因此,有關(guān)這方面 的名稱與說法多數(shù)從一開始就視為禁忌,于是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 委婉語。對此,漢英語有相同的習(xí)慣。例如:漢語中有“大號”, “小號”,“去方便一下”,“解手”;古代有“如廁”,“出恭”,“更 衣”,“小遺”等說法;英語中有 to pee, to make peepee, to a wee,to weewee, to have(do)a weewee , to go to stool , to,the stars, to get some fresh air, to,one39。s aunt, to wash one39。s hands 等。 與疾病和死亡有關(guān)。各種忌諱中最為突出的恐怕就是與死亡有關(guān)的詞語,因為 人們害怕生老病死,不愿意看到生命終結(jié),所以人們不愿意提 到與之相關(guān)的詞語?,F(xiàn)代漢語中人們會說就有“不在了”、“去 世了”等說法。但是,不同階級和不同年齡的人對死有著不同 表達方式。古代,皇帝死了,臣子一般稱之為駕崩;小孩子的死 就叫做夭折;戰(zhàn)士在戰(zhàn)爭中的死稱為光榮犧牲;寺院的住持死 叫圓寂,除此之外,還有往生、歸西、仙逝等。這忌諱不但表現(xiàn) 在中文,就連英文對“die”很有許多委婉的表達,例如:“go,de? cease, breathe one’s last, go west, be in heaven with God,pass away,go to sleep”等。因為人們都愿意身體健康,長命百歲,所 以人們在實際的交際中,盡量避免使用這些有關(guān)疾病和死亡的 話語。還有對生理缺陷的人,也常使用委婉語,耳聾不會直接 說 deaf 而用 hard of 和 hearing 來替代,漢語中則有耳背,耳朵有 問題,古代漢語中用“重聽”來替代。對于肥胖的人,漢語中則 說“豐滿,結(jié)實發(fā)福,富態(tài)”等,而英語中也不會用 fat,而是用 stout,heavy set, on the heavy side 等。由此可見, 我們可以窺見禁忌語背后深層文 化差異的一鱗半爪, 而要窮盡語言禁忌所包含的 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并非一時所能解決的。 語言禁忌 這一普遍事實的存在說明了人類有趨善趨美的心 理,但這一共同的心理卻是由不同的倫理道德、不 同的價值觀念等所驅(qū)動的。 找出二者之間的種種 不同,從二者的語言體系、文化背景等方面追根究 源,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加強中西方文 化交流。 與此同時要理解中西語言文化在相互交 往中碰撞,進而交融的過程用發(fā)展的、聯(lián)系的觀點 來看待英漢語言禁忌現(xiàn)象。[5][1] [J].陜西鐵路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8,(1):7982.[2] [J].考試周刊,2012,(87):2424.[3][J].信陽農(nóng)業(yè)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6,16(3)::[4] [J].海外英語(上) ,2013,(10):272273.[5] 游耀金. 論中英禁忌語的語用差異[J]. 漳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04: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