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A 浙江省的紹興市 B 江蘇省的蘇州市 C 陜西省的西安市 D 江蘇省的杭州市 下面四首詩中 ________不是李白的作品。 A《行路難》 B《長恨歌》 C《蜀道難》 D《夢游天姥吟留別》 31、 唐代的陸羽寫了《 ________》,從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飲、茶之事、 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圖等十個方面論述了飲茶的歷史發(fā)展。 A 茶賦 B 茶錄 C 茶品 D 茶經(jīng) 3 ________是商周時期重要的打擊樂器,其特點是組合性、系列化,規(guī)模比較大。 A 琵琶 B 篳篥 C 箜篌 D 編鐘 3巴西的官方語言是 ________。 A 西班牙語 B 英語 C 葡萄牙語 D 法語 3著名音樂家肖邦是 ________人。 A 德國 B 奧地利 C 波蘭 D 捷克 3下面四部作品中 ________是米蘭?昆德 拉寫的。 A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B 《追風箏的人》 C 《燦爛千陽》 D《太陽照常升起》 貳 教育學、心理學及語言學基礎知識 四、填空題(每小題 1 分,共 10 分) 大腦兩半球有不同的功能。主管概念、言語和計能力等抽象思維的是大腦的 ________半球。 所謂 ________是指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它與自我能力感是同義語。 喬姆斯基認為人類先天具有一種習得語言的特殊能力 , 表 現(xiàn) 為 兒 童 頭 腦 中 有 一 種 受 遺 傳 因 素 決 定 的“ ________”。這種機制是 脫離人類其他功能而獨立存在的。 遷移根據(jù)其作用不同,可以分為正遷移和 ________。 ________是指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通過一定的學習策略,在目的語輸入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既不同于其第一語言也不同于目的語、隨著學習的進展向目的語過渡的動態(tài)語言系統(tǒng)。 語言測試的評析標準可以從 ________、信度、區(qū)分性、可行性和反饋作用幾個方面來進行。 教學方法中,與“注入式”相對立的教學指導思想是 ________。 從第二語言教學特點出發(fā),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過程一般分為四個基本階段,即 ________、理解階段、鞏固階段和運用階段。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 ________、詞匯、語法、漢字的教學被稱為語言要素教學。 1992 年出版的有國家漢辦漢語水平考試部研制的《 ________》中規(guī)定了甲乙丙丁四級詞共 8882 個。 五、判斷題(每小題 1 分,共 10 分) 元認知知識是指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識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而自覺的監(jiān)視、控制和調節(jié)。 對比分析是對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偏誤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其來源,解釋學習者的中介語體系,從而 了解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和規(guī)律的一種研究方法。 從教學設計的角度考慮,一般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 認知派教學理論的知識觀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只能靠學生自己來完成,以他們自己的經(jīng)驗、信念為背景來分析知識的合理性。 遷移是學習 的普遍特征,任何學習都存在遷移現(xiàn)象。 高考時準備很好的學習卻在臨場發(fā)揮時因緊張、焦慮而導致發(fā)揮失常,這是因為動機強度不夠造成的。 歸因理論主要涉及的是對成功和失敗的解釋。其核心假設是,個體總是試圖保持一個積極的自我形象。 習得時注意力主要 集中的語言的功能和意義方面,而不是語言形式方面。 認知風格有優(yōu)劣之分,因此應該幫助學生改變他們的認知風格。 一般來說態(tài)度一旦形成就比較穩(wěn)定持久,很難改變。 六、選擇題(每小題 1 分,共 10 分) 下面不屬于多爾概括的后現(xiàn)代課程的 4R 標準的是________。 A 豐富性 B 關聯(lián)性 C 綜合性 D 嚴密性 認知方式存在著個體差異,其中在學習中善于周密地思考,全面分析,反復權衡以后才做決定或反應的人是________。 A 場依存型 B 場獨立型 C 審慎型 D 沉思 型 20 世紀 40 年代產(chǎn)生于美國,最初是用于訓練軍隊人員的外語口語的教學法,也稱“軍隊法”的第二語言教學法是 ________。 A 聽說法 B 視聽法 C 認知法 D 團體語言學習法 強調課程的組織應該考慮到心理發(fā)展的次序以充分利用兒童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和能力的課程流派是 ________。 A 經(jīng)驗主義課程論 B 學科中心主義課程論 C 社會改造主義課程論 D 存在主義課程論 ________是在探究反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 真理的重要動機。 A 交往 B 興趣 C 勞動 D 沖動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 ________是在生理、安全、歸屬和愛的需要基本得到滿足之后產(chǎn)生的對自己社會價值追求的需要。 A 求知的需要 B 審美的需要 C 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D 尊重的需要 舒曼提出的 ________從文化與語言的關系出發(fā),把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看做是逐步適應目的語文化的過程。 A 文化過程假說 B 文化模式假說 C 文化 語言假說 D 文化適應假說 在 20 世紀 30 年 代到 50 年代前蘇聯(lián)正統(tǒng)的外語教學法是 ________。 A 自覺對比法 B 對比分析法 C 情景法 D 自覺實踐法 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________。 A 奧蘇泊爾 B 維果茨基 C 克拉申 D 杜威 從評價時使用的測驗來源不同,可以將測驗分為________。 A 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 B 標準化成就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 C 準備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 D 總結性評價和課堂測驗 叁案例分析與寫作(共 40 分) 七、請根據(jù)以下材料,按照“發(fā)展問題 分析 問題 解決問題”的思路,寫一篇 1500 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觀點明確、材料充實、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言規(guī)范、卷面清潔。 材料:美國人大衛(wèi)去年從華盛頓來中國教英語。他覺得中國的人際關系很復雜,中國學生也讓他捉摸不透。他在給中國學生上課的時候,覺得自己不管怎么努力也不能讓課堂氣氛更活潑一點兒。中國學生更愿意記筆記,很少說話,尤其是在討論課。學生很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墒窃谙抡n以后卻有幾個學生總是找他問問題,讓他常常在上另外一個班的課的時候常常遲到。最近發(fā)生的一件事情讓他非常生氣:他兩周以前告訴他的學生要在這 個周末請他們到自己的家里一起吃飯,可是他所在系的領導卻突然通知他,讓他這個周末必須參加一個由大學校長組織的晚宴。他說他已經(jīng)有安排了,可是系領導卻一再強調是學校領導要專門請他們這些外教的,他們必須去。大衛(wèi)覺得自己在這個學校的教學生活一點兒也愉快,自己一點兒也不受尊重,日常生活也沒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