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海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泥沙沉積逐漸變成了沙灘,最后成了一塊新生陸地。春秋時期,吳王曾在此建了個館舍,取名“華亭”。一個無名的小村落,有華亭海的名稱。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開始在這里建鎮(zhèn)。上海地名的來歷?!皽痹且环N捕魚工具,是竹子編成的。地人民將它插入江海中,潮來沉沒,潮退露出。隨潮而來,退潮時便被“滬”攔住。形向外擴張的水道為“瀆”。而當時上海所在的淞。江口處正是喇叭形的海灣。而這一帶正是上海所在地。后來又將“滬瀆”簡稱為“滬”。因地處上海浦西側(cè),便稱“上海鎮(zhèn)”。已經(jīng)成為遠近聞名的“東南名邑”。又進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規(guī)模。大物博,被稱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顯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3月29日上海臨時特別市政府成立。地處上海市黃浦區(qū)老城廂,又稱“小東門”。大樓氣派雄偉,簡潔中不乏堂皇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