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嗎?Teacher(Puipls): Look, one book, two books, three books, four books, ……(一邊數(shù)一邊把書舉起來,同時強調book加了s后的發(fā)音)Teacher: Now let’s count the pencil, two pencils, three pencils, ……(引導全班學生一起參與數(shù)數(shù),提示他們留意老師什么時候在單詞后加了s的發(fā)音)Teacher: Now let’s count the colour colour pencil, two colour pencils, three colour pencils, four colour pencils,…..(教師觀察學生有沒有在單詞后加上s的發(fā)音,及時表揚或及時糾正)最后,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在數(shù)文具或書籍的時候,什么情況下要在單詞后加上s的發(fā)音(在數(shù)兩件或兩件以上的文具或書籍的時候),為什么要在單詞后加上s的發(fā)音呢?在這樣直觀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中,在一個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引導下,我們就可以把名詞單復數(shù)變化的概念滲透給學生,給他們一個初步的感知。然后在以后(四年級和五年級)的教學中逐步滲透名詞單復數(shù)變化的規(guī)則,甚至是可數(shù)名詞與不可數(shù)名詞的區(qū)別等,逐步深化和鞏固。在交際活動中模仿學習語法知識交際教學法強調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使用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方法,倡導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鉆研精神和自學能力;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互動作用;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學以致用的意識,最終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因此語言交際是學生習得語法知識的有效途徑。筆者在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的操練階段,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交際活動幫助學生明確這一時態(tài)的用法:John是school newspaper的記者,他想為school newspaper寫一份調查報告——星期六晚上7點同學們是如何與家人共度美好時光的。于是他對Mike, Tim, Mary進行電話采訪。蘆溪英語教學網(wǎng)交流 合作 借鑒 創(chuàng)新 John: Hello, this is I speak to Mike? Mike: Hi, : What are you doing, Mike? Mike:I am watching : What’s your father doing? Mike: He’s reading a :What’s your mother doing?Mike: She’s doing : Are you happy? Mike: Yes.……John對Mike的采訪是一個示范,接下來每個四人小組仿照這個模擬情景組織小組對話,并完成一個采訪表格,教師特別提醒學生要注意正確使用現(xiàn)在進行時的句子結構和構成要素(主語+是動詞am,is, are+動詞ing)。通過這種模擬的交際活動,學生對現(xiàn)在進行時的句子結構和構成要素(主語+是動詞am,is, are+動詞ing)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假如哪個同學在對話過程中缺少了某個要素,比如:動詞少了ing,或少了是動詞am,is, are其他同學會馬上指出他的錯誤,要求他重新說出正確的句子。在這樣的小組交際活動中,氣氛輕松,學生的心理壓力小,不怕犯錯,即使錯了馬上有同學幫助他糾正錯誤,很快學會正確的句子。在完成任務中操練鞏固語法知識任務型教學法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經(jīng)過大量研究和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依據(jù)課程的總體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而學生則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輕松愉悅地完成學習任務。任務型教學法更能將學習知識情景化、真實化,使學生在應用過程中練習掌握,同時將所學英語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所謂“任務”,指的是“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是操練和鞏固語法知識的最佳方式。在教學There be結構時,我設計了以下任務。任務1:聽老師的指令,畫出Mickey的房間擺設 任務2:讀句子檢查圖畫蘆溪英語教學網(wǎng)交流 合作 借鑒 創(chuàng)新 任務3:設計自己的Dream house,并描述出來任務4:用There be結構的句子描寫自己的Dream :(1)表示方位的介詞:in, on, under, behind, in front of, above, over, beside, next to, between(2)There is a/an +單數(shù)名詞+表示方位的介詞短語。(3)There are +復數(shù)名詞+表示方位的介詞短語。操作過程:(1)給每位學生發(fā)一張房間的框架圖,里面沒有任何家具擺設。再給每位學生發(fā)一套家具擺設的小圖片。(2)全班學生聽老師的指令,把家具圖片放在合適的位置。T: This is Mickey’s new is a clock on the is a table near the There are some flowers on the is a bed next to the There is a picture over the chair is between the table and the the window, there are some green is a nice room.(這是聽的訓練)(3)教師出示剛才所說句子,同桌根據(jù)老師提供的句子互相檢查圖片。(這是讀的訓練)(4)再給學生發(fā)一張白紙,引導學生設計自己的Dream house,所有家具擺設由學生發(fā)揮想象自己畫出來。(5)學生在四人小組中介紹自己的Dream house,用There be結構的句子來描述。(這是說的訓練)(6)Homework: 用There be結構的句子描寫自己的Dream house.(這是寫的訓練)以上的一系列任務,環(huán)環(huán)相扣,按照聽、讀、說、寫的順序對There be結構進行了全方位的訓練,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There be結構的句型。而我把說和寫放在后兩個環(huán)節(jié),是因為說和寫是語言的輸出過程。語言的輸出能使學生把目標語(There be結構)的表達成為自動化,從而提高表達的流利性和準確性。在歸納小結中明確語法規(guī)則,形成語法意識蘆溪英語教學網(wǎng)交流 合作 借鑒 創(chuàng)新 歸納的過程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采用歸納法進行語法教學,是指在學生使用某一特定的語法知識進行練習之前,先讓他們接觸一定數(shù)量的實例,并從中概括出該語法知識的有關規(guī)則。在學生明確這些規(guī)則之后,再大量練習與此類語法規(guī)則相關的習題。按歸納的方法進行學習,可避免單純抽象的講解,學生通過接觸具體生動的語言實例,能夠很容易地找出某些規(guī)律,容易懂,容易記。許多語法要點通過歸納法進行講授都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在教學動詞ing形式的構成規(guī)則時,我采用歸納法進行教學。三、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忌操之過急在小學階段,學生對英語的掌握還是以基礎知識為主,主要學習一些常用詞匯和常用句型,而所涉及到的語法知識也只是一些很基礎,很皮毛的內容。因此對語法知識的教學不要操之過急,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上,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不要一下子給學生造成太大的困難。當遇到新的語法點時,不要在第一課時就歸納這一語法知識,而應該先給學生大量聽和讀的語言輸入,比如: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這一內容,先給學生留下深刻應象,在第二或第三課時才引導學生把這一語法規(guī)則歸納出來,并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加以訓練和鞏固。忌貪多嚼不爛一種時態(tài)所涉及的語法知識或語法規(guī)則往往比較多,比如一般過去時,既有句子結構(主語+動詞過去式+過去的時間),又有動詞過去式的構成規(guī)則,這時我們不能為了追求教學的完整性而把這兩方面的內容放在一個課時上完。對于小學生來說一下子掌握這些內容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兩個課時上完,逐層推進。忌過于苛責學生每接觸一種新的語法知識,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語法錯誤,或者對話時說錯句子,或者寫短文時用錯時態(tài)。當學生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時說明他們對這一方面的內容出現(xiàn)了學習障礙。我們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需要改進,切忌嚴厲批評犯錯誤的學生,否則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他以后再也不敢大膽開口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忌只講不練語言的習得離不開練習,語法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運用也離不開練習。我們在講解和歸納了某一語法知識后并不是萬事大吉了,還要不斷地重復和練習,在以后的教學中一旦遇到與它相關的內容,不妨帶領學生一起把有關的規(guī)則復習一遍。所謂熟能生巧,只有不斷練習,不斷反復,才能讓學生把語法規(guī)則真正融入他們自己的思想意識中,內化為他們的語言技能。蘆溪英語教學網(wǎng)交流 合作 借鑒 創(chuàng)新 語言學專家指出:語言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與語言行為,語言能力指的是人具有識別和理解句子的能力,并能對語言材料進行歸納,推導出語言規(guī)則,生成合乎規(guī)則的句子。這種能力是說話者潛在的語言知識,語言行為只是語言能力的實際表現(xiàn)。語言學的對象應該是語言能力,語法就是對語言能力的描寫。這種理論使語言學習對象由形式轉向了內容。也就是說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言行為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學生的語言能力是通過語言行為習得的。因此,在小學階段不應該完全不談語法知識,不教語法知識,關鍵是我們要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語法知識,學習語法知識和運用語法知識,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法意識,并引導他們用這種語法意識指導他們的語言交際。這種良好的語法意識將給學生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為他們在初中和高中的后續(xù)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第四篇:如何進行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如何進行小學英語語法教學 龍忠文【專題名稱】小學英語教與學 【專 題 號】G393【復印期號】2010年11期【原文出處】《考試周刊》(長春)2010年11期第138頁【作者簡介】龍忠文,納雍縣陽長鎮(zhèn)海座小學(貴州 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