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歷史背景改良救國方案的失敗孫中山由改良向革命的轉變孫中山創(chuàng)立革命理論的實踐活動“三民主義的提出”時間:地點:主要領導人:政治綱領:機關刊物:性質:意義:同盟會的建
2024-11-09 06:48
【總結】百年歷史,三次巨變,三大偉人。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這是孫中山領導的”;“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這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開
2024-11-23 12:58
【總結】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成立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次歷史巨變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位偉人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
2025-01-08 12:47
【總結】20世紀的三位偉人、三大理論、三次巨變?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國人民醒過來了;毛澤東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創(chuàng)建新中國,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了。第16課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1866-1925)課程標準歷年真題了解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
2025-05-14 21:06
【總結】如何解讀歷史概念——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為例學法探究2022年浙江文綜卷第18題:明代沉船“南澳一號”發(fā)掘引起社會關注,學生以此為題進行研究性學習,搜集的一條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請開市舶,易私販而為公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黃、銅、鐵違禁之物夾帶出海。
2025-07-18 20:59
【總結】第21課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fā)展【達標訓練】【基礎達標】1.(2021年福建泉州模擬)“文化大革命”對我國民主與法制的踐踏,造成了嚴重的后果。下列做法中,危害最大的是()2.(2021年遼寧大連模擬)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國加快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步伐,
2024-11-29 03:39
【總結】第14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一、選擇題1.(2021年.江蘇卷.10)五四運動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運動的影響B(tài).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響D.工人階級隊伍迅速壯大2.五四運動的中心轉移到上海后,成為全國規(guī)模群眾性的革命運動,這充分說明()
2024-12-03 10:19
【總結】第一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測試一、選擇題1.下列對“百家爭鳴”的含義理解正確的有()①是指戰(zhàn)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②所謂“百家”,是泛指,意為數量多。當時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③所謂“爭鳴”,指各派針對當時社會上和學術上的各種問題,展開討論,爭相發(fā)表不同的見解④這些思想家們
2024-12-03 10:18
【總結】22、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習目標:1、掌握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評價2、理解三民主義對民主革命的推動作用3、知道新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理解“新”之所在及它對民主革命的推動作用知識結構:1、理想的構建——三民主義的提出、內容、評價2、理想的實踐——三民主義的實踐3、探尋理想的新路——新三民主義的提出、內容
2024-11-21 03:00
【總結】專題主旨:三位偉人、三大理論、三次巨變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專題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主要闡述20世紀以來指引中國走向變革、走向富強、走向現代化的重大理論成果。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報告指出: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這是孫中山領導的。
2025-06-07 13:09
【總結】第21課現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同步測試一、單項選擇題1.對于我國加大西部教育發(fā)展論述正確的是()①加大西部教育發(fā)展力度②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設③在西部80個縣建立職業(yè)教育中心④實施東西部對口支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中國教育事業(yè)逐步形成比
2024-11-16 15:40
【總結】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水平測試】1.(2021年湖南株洲二中模擬)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fā)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發(fā)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A.中央集權制度建立
【總結】第一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測試一、選擇題1.下列對“百家爭鳴”的含義理解正確的有()①是指戰(zhàn)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②所謂“百家”,是泛指,意為數量多。當時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③所謂“爭鳴”,指各派針對當時社會上和學術上的各種問題,展開討論,爭相發(fā)表不同的見解④這些思想
【總結】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單元檢測一、選擇題1、四大發(fā)明中,最早出現的是A、指南針B、火藥C、造紙術D、印刷術2、“牽星術”的作用是A、辨別船舶的位置B、辨別船舶的方向C、辨別船舶的速度D、辨別船舶的重量3、下列育種屬于無性雜交的是①騾子的產生②瓜果的
【總結】第21課民主建設的曲折發(fā)展教學目標:識記:劉少奇冤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法制建設方針;人民代表制度的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加強;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發(fā)展;依法建國基本方略的確立。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間民主法制破壞給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嚴重危害,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
2024-11-19 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