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于 atom 的解決方案為追求可擴展性,增大了延遲,所以 atom 通常并不適用要求極低延遲的提示。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做的是改變“只看代碼不看文字”的習慣,至少要做到“閱讀文字之后,認識到它的意思與代碼是一致的”;其次是通過閱讀純文字的英文資料來學習某些新的知識(比如關(guān)于深入原理的細致講解),這個方法我推薦給許多朋友,非常有效。注意讀音以前總聽人說,中國人學了很多年英語,其實是啞巴英語。不知道現(xiàn)在的情況有多少改觀,但就我所見,不少程序員雖然閱讀了大量英文資料,也會加入英文的討論組,也敢開口說,但還會在讀音上出現(xiàn)許多問題。這里說的“讀音”,并不是字正腔圓的口音,而是一些術(shù)語的讀音。眾所周知,計算機科學的術(shù)語來源非常廣泛。例如設計模式里,有一種模式叫 Facade,許多人往往直接讀作[39。f?kɑ:d],其實這個詞來自法文,正確的讀音其實是[f?39。sɑ:d];再比如偽代碼的“偽”pseudo,正 確的讀音是[39。su:d?u],但我很少遇到程序員能把它讀對,許多人干脆不會發(fā)這個音。也許有人說,這些問題不重要,大家“將錯就錯”,約定俗成就得了,但事情沒有這么簡單。最近我參加某個技術(shù)聚會,有一位嘉賓(技術(shù)高手)把框架 名 chameleon(變色龍)讀成了[39。t∫?mil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