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把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長,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隨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盡要傾上,便漫壞他了”(《傳習錄下門人黃直錄》)。體現出的教學原則是( D ) ,但貴精熟,量其資稟,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則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傳習錄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體現的教學藝術是( B ) “心即理”是指( D ) 5.“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保ā对瓪А愤x讀)其中“重”的正確解釋是( B ) ……為重 6.“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原毀》選讀)其中“修”的正確解釋是( D ) ,求上進 7.“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于為善;廉,故自取也少?!保ā对瓪А愤x讀)其中“廉”的解釋是( B ): ,低 8.“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保ā哆M學解》)最正確的大意是( C ),說話一定要有玄機。,記敘言論掌握言外之意。,對言論之編一定勾劃出它深奧的意義。,寫言論的人要有涵養(yǎng)?!稁熣f》,目的在于( A )“師道” 10.“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的“業(yè)”指( C ) “六藝”之業(yè) 11.“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揭示了( B )規(guī)律。 “蒙養(yǎng)弗端,長益浮靡?!保ā吨熳诱Z類》)的正確理解是( A ):。 13.“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泛觀博取,不若熟讀而精思?!保ā吨熳诱Z類》)提倡讀書比較好的方法是( B ) “小學教育階段”,年齡段是( B ) —12歲 —15歲 “大學教育階段”, 年齡段是(A ) —20歲 ?!敖淌隆辈煌?,大學教育內容的重點是( A ),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國家建立學校之官,遍于郡國,蓋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是( D ) ( C ) :讀書是自家讀書,為學是自家為學,不千別人一線事,別人助自家不得。體現他主張的教學原則是( A ) 、博學與專精結合: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別人理會,來放自家口里。體現他主張的教學原則是( D )、博學與專精結合 :圣賢千言萬語,無非只說此事。須是策勵此心,勇猛奮發(fā),撥出心肝,與他去做,如兩邊擂起戰(zhàn)鼓,莫問前頭如何,只認卷將去,如此方做得功夫。若半上半下,半沉半浮,濟得甚事? 體現他主張的教學原則是( B )、博學與專精結合 22.朱熹說:人而不學,則無以知其所當知之理,無以能其所當為之事。學而不習,則雖知其理,能其事,然亦生澀危殆,而不能以自安。習而不時,雖日習之而其功夫間斷,一暴十寒,終不足以成其習之功矣。他強調了( A )的教學原則。 23.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說等”的最準確理解是( C ) 、由近而遠的階段,且努力學習,則自有進步 :徒明不行,則明無所有,空明而已。徒行不明,則行無所問,冥行而已。他強調的主要觀點是( C ) 25.《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成為我國封建時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譽為( A ) B處世哲學 26.顏之推認為培養(yǎng)的人應該具有“應世經務”的能力,這種人是指( D ) 27.為了培養(yǎng)“行道以利世”的實用人才,顏之推提倡的教育內容是( A )。 28.顏之推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笔钦f父母的教育應該( C ) 29.顏之推特別重視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張是( A ) 30.顏之推認為“厚重”的道德品質包括忠君、孝順、謙恭和(A ) 3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王守仁認為知行是( B. )。 C. 兩截 32.“以知為行”知與行的關系是( A. ) C. 二者相干 33.王守仁的籍貫是( C ) 34.王守仁是那個朝代的( C. ) 35.《傳習錄》是他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分為上、中、下卷。是一部儒家簡明而有代表性的( A. )著作。 36.王守仁是宋明( D )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響的教育家。 37.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豐。其中在哲學上最重要的是(B )。A.《王文成公全書》 B. 《傳習錄》 C.《大學問》 D.《進學解》38.韓愈在“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痹娋渲兄赋隼斫鈺局R(A ) 39.韓愈“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講述了( C )A. 有的疑惑可以不解 40.韓愈的籍貫是現在(B )省。 B. 河南 41.下列作品屬于韓愈的是( D ) A.《明儒學案》 B.《留別海昌同學序》C、《廣師說》 D. 《韓昌黎集》42.( A )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43.怠者不能( A ),而忌者畏人修。 44.“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弊g文正確的是( B )A. 對記事之的人提取它的要點,對造謠者劃出它深奧的意義。B. 對記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點,對言論之編一定勾劃出它深奧的意義。C. 記事情要抓主要的內容,說話要抓住玄機。 D. 記事情抓要點,說話抓重點。45.“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逼渲小霸敗钡恼_解釋是( C ) C.(對別人要求)高 46.種樹者必( A )其根 ,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 ,信其所( D );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A. 欽 D. 親48. “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的正確解釋是( B )A. 每個人都愛孩子,很少不能做到平等對待,從古到今,這種弊病一直都很多。B. 人們愛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對待,從古到今,這種弊病一直都很多。C. 每個人都愛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對待,從古到今,這種弊病一直都不多。,從古到今,這種弊病不多見.49.兄弟不( A ), 50.“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钡淖钫_的解釋是( C )A.當今常有講施舍就成為奢侈。如果能夠做到施舍而不奢侈,節(jié)儉而不吝嗇,那就好了。. 。節(jié)儉而不吝嗇,那就好了。 C. 當今常有講施舍就成為奢侈,講節(jié)儉就變成吝嗇的情況。如果能夠做到施舍而不奢侈,節(jié)儉而不吝嗇,那就好了。 D. 如果能夠做到施舍而不奢侈,節(jié)儉而不吝嗇,那就好了。51.禮云:“欲不可縱,( D )不可滿。” A.自 D志52.宇宙可臻其極,( A )不知其窮。 B. 清醒 C. 情形 ( A )朝代人。 B. 北周 C. 宋 54.顏之推祖籍是現在的( D )省。 B. 陜西 C. 江西 D. 山東55.將天下正大底( C. )去處置事,便公。 A. 事理 56.以自家( C )去處之,便私。 57.蒙養(yǎng)弗端,長益( A )。 58.“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泛觀博取,不若熟讀而精思?!贝司湔f明讀書的方法是( C )A. 熟讀 B. 精思 D. 泛觀博取59.“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闭f明孩子的教育( C )A. 應該嚴格 B. 應該慈愛 D. 應該因人而異。60.“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睆慕逃慕嵌日f明( D )A. 言教的重要性 B. 身教的重要性 D. 教育者的 人格魅力有利于言教61.“生子咳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說明“孝仁禮義”等教育( D )A. 應該從小開始 B. 無所謂 D. 根據外在環(huán)境和孩子自身條件,力求越早越好。62.“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闭f明對待“賢俊者”和“頑魯者”這兩類孩子的態(tài)度是( C )“賢俊者” “頑魯者” C. “賢俊者”與“頑魯者”同等 D. 不偏愛對待。63.“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體現出對孩子的“愛”應該(D) C. 溺愛 64.“兄弟不睦,則于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群從疏薄”說明家庭和睦對孩子待人處事的影響是( A ) 65.“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闭f明“風俗”傳承中,卑者、幼者與尊者、長者之間的關系是( D )A. 沒有關系 B. 卑者幼者影響尊者長者 D. 尊者長者影響卑者幼者66.“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說明父、兄、夫的為人道德對子、弟、婦的影響( C )A. 不一定重要 C. 重要 67.“世人多不舉女,賊行骨肉,豈當如此,而望福于天乎?”這句話的主要觀點是( B )A. 不要“重男輕女” C. 優(yōu)待女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