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在校園里也可感受濃郁的英語文化氛圍,促進它們的課余英語學習。我還利用英語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Christmas Day”、“ New Year’s Day ”等,通過講座、英語劇表演、故事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多途徑接觸英語文化,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既學到了英語文化方面的知識,也增加了實踐的機會,起到了學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二)激活教材內(nèi)容,比較文化差異在小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關(guān)于英語國家文化的內(nèi)容,我結(jié)合課文進行教學,要求學生注意比較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從而學會準確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其中我從下面幾方面入手:1)詞匯滲透 在長期的歷史積累中,許多詞語本身就有一定的文化內(nèi)涵,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可以為學生介紹其相關(guān)背景知識,以便真正了解其內(nèi)涵。英語詞匯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涵義。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涵義的介紹。在上動物一課時,教授“dog”一詞,在中國文化中多為貶義,如“喪家犬”“走狗”等,而在英美人眼中的狗卻是人類最忠實可靠的朋友,有“l(fā)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l(fā)ucky dog”(幸運兒)等常用詞語。而在教授顏色一課時,我列舉了許多外國例子“green hand”(生手)“black tea”(紅茶)“blue water”(大海)。 對英語詞匯的正確認識、運用有利于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例如“l(fā)ove、dear”等詞在西方一些非正式場合用得非常普遍,但在中國,這樣的詞語一般只用于親密的朋友或家人之間。因此我們要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2)課文滲透 小學英語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圍繞英語交際活動來展開的,這些內(nèi)容可以體現(xiàn)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本和小學生的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生理、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shè)條件,為學生設(shè)置相應(yīng)的語言環(huán)境,給他們提供“舞臺”,讓他們開展角色表演,讓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進行語言的運用。如我在教關(guān)于“問路”的課文時,抽簽決定誰擔任警察,誰扮演問路人。要求運用所學句子:“Excuse me ,Can you help me? Where is the library/ cinema /bookstore/…?Is there a ….near here? Is it far ? Can I go on foot/ by..? Go straight for… turn/ turn 。 教材中適合角色扮演的任務(wù)還有很多,如祝賀,就醫(yī),過節(jié),旅游等都可以通過學生參與,表演,體驗來完成。教師可以讓學生聽錄音,看短片,模仿原汁原味的語音語調(diào)。還可以讓學生觀察碟片或錄象中的輔助語言,讓他們咀嚼其中文化知識,樹立文化意識。如看“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