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明皇,主題突出。 2王維,南宗之祖,創(chuàng)“破墨山水”,啟發(fā)此后皴法的出現(xiàn)。 2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2薛稷,畫鶴一絕; 邊鸞,善畫花鳥。 2韓干,畫馬著稱 韓滉,畫牛著稱 2《唐朝名畫錄》 朱景玄 ,中國第一部斷代畫史; 《歷代名畫記》 張彥遠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繪畫通史。 五代北方的山水畫家:荊浩,關(guān)仝 南方的山水畫家:董源,巨然 荊浩山水畫特點:畫北方崇山峻嶺,發(fā)展唐代水墨技法,全景式構(gòu)圖。 董源山水畫特點:畫江南真山,用披麻皴,近視無功 3《匡廬圖》:荊浩,全景式構(gòu)圖,石法方硬,氣勢雄偉。荊浩著有《筆法記》,提出:氣、韻、思、景、筆、墨。 3《關(guān)山行旅圖》:關(guān)仝,畫寒山枯樹,山店行旅,勾筆粗壯雄肆,畫樹無干無枝。 3《瀟湘圖》:董源,畫山樹墨色清淡,草草點簇,皴染渾厚,江山平遠。 3《秋山問道圖》:巨然,絹本水墨,用長披皴,山林高深,草木華滋,清淡秀潤。 3《重屏會棋圖》:周文矩,畫南唐中主弈棋之狀,人物身后一屏風,屏風畫中復(fù)一屏風,故稱“重屏”。 3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① 五代南唐政權(quán)的搖搖欲墜造成許多人對前途悲觀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② 通過聽琴、觀舞、休憩、賞樂、調(diào)笑五個場面,描繪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韓熙載盡情聲色、頹唐放縱的夜宴生活。 ③ 構(gòu)思嚴謹,人物性格刻劃生動而有深度。衣紋組織嚴謹而又簡練。設(shè)色以濃重色調(diào)為主,配以淡彩,間隔以大塊的黑白,起著統(tǒng)一畫面的作用。 ④ 除繪畫史上的重要價值外,也是研究音樂史、舞蹈史、工藝史的寶貴資料。 3徐黃異體 ① 五代西蜀的黃荃,繪畫題材多取材于宮廷中的珍禽奇花,技法工整細致,富麗堂皇,賦色暈染,盡顯華麗,故稱“黃家富貴”。 ② 南唐的徐熙,繪畫多取材水鳥野卉,技法多用墨筆,極少設(shè)色,與黃荃一派較之,后人稱“徐家野逸”。③ 他們的花鳥畫在繪畫史上并列相稱,“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各有特色,基本確立了上述兩種基本類型的模式。 3徐、黃異體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師承關(guān)系不同:黃荃師承唐代的薛嵇、刁光胤等所謂“正統(tǒng)派”。徐熙的師承不明顯,主要靠師法自然和體驗生活來發(fā)揮他的獨創(chuàng)精神。 ② 題材不同:黃荃多取材于宮廷的珍禽瑞鳥,名花奇石。徐熙善畫自然中禽烏、花竹、草蟲、疏果。表現(xiàn)技法不同:黃荃畫派畫花鳥.“妙在賦色,用筆極新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謂之寫生。”徐熙畫畫“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與色不相隱映也?!毙煳趸醍嫷闹饕攸c是“落墨為格”,先用墨勾出花或烏的內(nèi)外輪廓,然后用不同墨色分陰陽凹凸,最后在某些部分略略加一點顏色,整個畫面以墨占主要地位,色彩占次要地位。畫面“神氣迥出,殊有生動之意”。 ③ 格調(diào)不同:黃簽的繪畫,追求形象的真實和畫面的生趣。傳說他曾在后蜀宮中創(chuàng)造性地畫了鶴的六種姿態(tài),生動絕倫、競使活鶴誤為同類而相近。徐熙隨自己的意愿畫新鮮的題材,并用質(zhì)樸、精謹?shù)氖址ǎ非笊鷦踊顫姷墓P墨趣味和樸實淡雅的格調(diào)。傳為他的《雪竹圖》,描繪出山野中的叢竹在雪寒中勁挺的精神,通幅畫染以淡墨襯出白雪,作風工整精致。 ④ 徐、黃異體,實則為兩種美學風格。而這兩種美學風格之形成,是基于徐、黃二人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接觸環(huán)境和事物不同,反映的思想意識,以致人生態(tài)度不同上的。 李成:畫寒林平遠,被成為近望有千里之勢。作品有:《讀碑窠kē石圖》《寒林平野》 山水畫特點: ,善用淡墨 “近望有千里之勢” 4范寬:畫雄偉大山,被稱為遠望不離坐外。作品有:《豀山行旅圖》《臨流獨坐圖》《雪景寒林圖》《雪山消寺圖》 山水畫特點: 4郭熙,山水畫家,其山水畫變化多端,他用草書筆法畫樹枝,有的枯枝向下彎曲,狀如“蟹爪”,畫山石形如“鬼畫”,皴如“亂云”,筆調(diào)蒼勁穎脫、用墨明潔滋潤,細潤妍巧又不失雄獷沉厚。其代表作《早春圖》 4《早春圖》 ① 描繪了春回大地,乍暖還寒時的自然景象。 ② 峰巒秀挺,煙靄浮騰,林木舒發(fā),溪流潺潺,全畫蕩漾著春天的氣息,飽含著活潑的生機。 4《林泉高致》 ① 郭熙的山水畫理論。由他的兒子郭思整理編成《林泉高致集》,是我國畫論中一部重要著作。 ② 他強調(diào)要精確地表現(xiàn)山水在不同地理、氣候、時間條件下真實的特殊面貌。他還要求畫家要注意大自然給于人們的主觀感受和聯(lián)想:“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談而如睡。”他認為要發(fā)現(xiàn)自然山川的審美形象,獲得深刻的審美感受,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畫家必須首先要以“林泉之心”去“身即山川而取之”,即以審美的虛靜的心胸去對自然山水進行直接的審美觀照,這身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命題的豐富和發(fā)展。 ③ 他首先提出的“三遠法”:深遠、平遠、高遠。是研究山水畫透視原則和空間處理的重要法則。 4李公麟:借鑒前代的“白畫”發(fā)展為更具表現(xiàn)力的“白描”,其傳世作品《五馬圖》。 4米氏山水 ① 宋代的山水畫,主流是繼承唐代,五代以來的水墨山水畫,即用線與墨的破墨山水。施用色彩也僅限于色墨結(jié)合的談色暈染。此外,尚有傳統(tǒng)的重色青綠山水畫。由北宋中期出現(xiàn)的“文人墨戲”之風的影向, ② 到微宗時期又有一個新的山水畫派異軍突起,即所謂“米點山水”。首創(chuàng)人米芾,是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后由其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