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寫作學寫讀后感第三單元【思路點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閱讀了一篇文章、一本書、一首詩??而后將自己的感受、心得、體會寫下來形成文字,就是讀后感。讀后感,顧名思義,要先有“讀”,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將閱讀與寫作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讀后感的這種結(jié)構(gòu)模式,與一般議論文“引——議——聯(lián)——結(jié)”的作文模式一脈相承。所以,讀后感
2025-06-20 17:05
【總結(jié)】寫作學習仿寫第一單元【思路點撥】一、片段仿寫。方法:找出不變的詞語,找出修辭手法,字數(shù)相等或基本相等,結(jié)構(gòu)形式相同,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描述。例如:事業(yè)說:人生就是建筑歷史的一塊磚石。友誼說:人生就是幫助別人攀登的階梯。仿寫:奮斗說:人生就是與風浪搏斗的那雙槳。勤勞說: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老黃
2025-06-20 12:10
【總結(jié)】寫作(三)學習描寫景物知識與能力1.培養(yǎng)學生學會調(diào)動所有感官觀察景物的習慣。2.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征,細致地描繪景物的方法,提高寫景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學習調(diào)動感官觀察景物的習慣;2.通過交流與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讀與評的過程中體會寫景的方法,提高寫景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024-12-09 02:24
【總結(jié)】寫作學寫故事第六單元【思路點撥】故事側(cè)重于對事件過程的描述,強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用于口頭講述。寫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虛構(gòu)的人和事。故事應(yīng)該著重于筆下的人物在怎么說和怎么做,而不是怎么想。作者始終要注意推進故事情節(jié)的流動,發(fā)展。語言富于生動性,不需著意刻畫,其中的人物就會鮮活起來。寫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
2025-06-20 05:18
【總結(jié)】寫作學寫游記第五單元【思路點撥】一、游記的含義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也就是對一次出行、游覽、參觀等的記錄。在這里,游的含義有多種:游歷、旅游、游玩、游覽、參觀、訪問、考察等。二、如何寫游記。游記散文不能寫成流水賬,關(guān)鍵是寫出自己獨到的感受,要寫出游時的“味”來。、心靈受觸動最大的方面去寫。我們在游記散
【總結(jié)】第三單元9三峽◆走近作者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所撰寫的《水經(jīng)注》,既是我國第一部完整記錄華夏河流山川地貌的書,也是一部優(yōu)美的山水散文集,被稱為“圣經(jīng)賢傳”“宇宙未有之奇書”。酈道元在寫這部書時,因水記山,因山記景,
2025-06-13 14:53
2025-06-16 21:37
【總結(jié)】單元作業(yè)三一、積累運用(33分)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5分)A.篁.竹(huánɡ)佁.然(yǐ)輾.轉(zhuǎn)(zhǎn)萋.萋(qī)B.間.隔(jiān)俶.爾(chù)衣褶.(zhě
2025-06-12 21:06
2025-06-12 13:26
【總結(jié)】第一篇:八年級語文上冊寫作多角度描寫景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寫作多角度描寫景物 1.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多角度、有層次地描寫景物。 2.經(jīng)典美文的賞析與學生習作的分析相結(jié)合,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與聯(lián)想...
2025-10-05 01:37
【總結(jié)】單元寫作學寫傳記第2單元1.了解什么是傳記。2.學習寫作傳記的方法。3.通過寫作,學習人物的品質(zhì),提升個人素養(yǎng)。寫作目標傳記,是記述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通過人物言行等重要細節(jié)來展示人物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視人物的精神世界。我們學寫傳記,可以為別人作傳,也可以寫“自傳”。寫人物傳記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2025-06-19 06:50
【總結(jié)】第三單元12唐詩五首◆走近作者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jīng)》《酒譜》。其詩近而不淺,質(zhì)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
2025-06-21 03:49
2025-06-21 03:36
【總結(jié)】第三單元10短文二篇◆走近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思想家。梁武帝早年曾和他交游,即位以后,經(jīng)常向他咨詢國家大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經(jīng)集注》《陶隱居集》等。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2025-06-12 12:53
2025-06-20 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