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代楊震被稱作“四知太守”?、跐h代劉寵被稱作“一錢太守” ③唐代嚴升期被稱作“金牛御史”?、芮宕诔升埍环Q作“于青菜”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B 38. 黨員干部要具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從而推進黨的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與創(chuàng)新相關的名言詩詞,例如( ) A. 制天命而用之。 B. 周雖舊邦,其命惟新。 C.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 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A 39. 古人十分重視官員基層經(jīng)歷,歷來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刺史入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不歷州縣,不擬臺省”等傳統(tǒng)。以下名相,誰當過地方官?( )①狄仁杰 ?、诜吨傺汀 、弁醢彩 、軓埦诱?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D 40. 共產(chǎn)黨人要具有憂患意識,要深刻認識黨面臨的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jīng)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深刻認識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深刻認識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特質(zhì),下面有關憂患意識的警句與出處對應正確的是( ) A. 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左傳》 B. 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后漢書》 C.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孟子》 D.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A 41. “事貴善始,尤當善終”。善始善終、善做善成是成就任何事業(yè)的根本要求,反之,半途而廢、知難而退必將一事無成。古人曾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思是做人、做事、做官未嘗沒有善始的,卻少有善終的。這句話出自( ) A. 《詩經(jīng)》 B. 《左傳》 C. 《國語》 D. 《史記》D 42. 《論語》中記載: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边@段話的意思是為政必須( ) A. 務求全面,重視細節(jié) B.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C. 大刀闊斧,弊絕風清 D. 圖謀遠大,不急立功B 43. 歷史上杰出的人物往往具備堅定的信念、愛國的情懷和高尚的情操,從而成為今天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下面詩句與所吟詠的杰出人物對應正確的是( )①報國何曾惜此身,中原北望自傷心?!、谛圩擞l(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勰柁o成雷雨勢,霆驚可否裂霾天?!、芮灏撞拍艹謶胰?,淡寧成性著寬衣。 A. 陸游/諸葛亮/海瑞/于成龍 B. 岳飛/周瑜/海瑞/于謙 C. 陸游/劉備/龔自珍/于謙 D. 岳飛/諸葛亮/海瑞/于成龍B 44. 謠言的整治是社會的一個熱點。作為黨員干部,要帶頭不信謠不傳謠,讓謠言止于律,止于真,止于防。下面哪個成語與“謠言”無關?( ) A. 流言蜚語 B. 誹謗之木 C. 三人成虎 D. 以訛傳訛C 45. 黨員干部首先要堅定理想和信念。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以八個古人發(fā)憤著書的典故,援古證今,表達了自己堅定的信念和執(zhí)著的精神。請選擇正確書名填入空缺處( ) 蓋文王拘而演《 》;仲尼厄而作《 》;屈原放逐,乃賦《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A. 詩/離騷/周易/春秋 B. 周易/詩/離騷/春秋 C. 周易/春秋/離騷/詩 D. 春秋/周易/離騷/詩A 46. 德行是一種凝聚人心的力量,可以形成強大的驅(qū)動力。自古以來,為政者大多看重道德的力量,講究以德服人。我黨干部崇德向善,才能讓黨風正、政風清、民風淳?!盀檎缘隆钡乃枷氤鲎阅谋镜浼浚?) A. 《論語》 B. 《孟子》 C. 《詩經(jīng)》 D. 《尚書》C 47. 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在新形勢下,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首先要求黨員干部要關心群眾疾苦。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曾說:“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毕铝忻运渍Z與此句表達了相同理念的有( )①群眾利益無小事?!、谔煜屡d亡,匹夫有責?!、鄣履哂趷勖?,行莫賤于害民?!、芾裰?,絲發(fā)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C 48. 黨員干部要“慎獨”。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權力,不僅要主動接受組織、制度的監(jiān)督,還要不斷加強自律,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慎獨”是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這個詞最早出自哪本典籍?( ) A. 《詩經(jīng)》 B. 《尚書》 C. 《禮記》 D. 《易經(jīng)》D 49. 中華和合文化源遠流長,它是構建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來源,也是黨員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培養(yǎng)的一種精神?!昂椭C”兩字最早同時出現(xiàn)于“和合故能諧”一句,此句出自( ) A. 《論語》 B. 《孟子》 C. 《荀子》 D. 《管子》A 50.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黨員干部都應該具有開放的意識和放眼世界的胸懷。我國歷史上有很多主動走向世界、加強國際交往的事例,比如( )①絲綢之路的開辟 ?、谛视《热〗?jīng) ?、坭b真東渡 ④鄭和下西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D 51. 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長處,并轉(zhuǎn)化成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是中華文明的一大特征。我們今天強調(diào)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不代表固步自封,而是要博采眾長,不斷完善自身,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信念。下面哪些文化現(xiàn)象受到了中國以外文化的影響?( )①春秋時期百家爭鳴?、诠皇兰o到九世紀佛教興起?、勖髦腥~到清初自然科學的發(fā)展?、茗f片戰(zhàn)爭后科技文化的飛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B 52. 王國維先生在論述治學時提出過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習近平同志曾指出,領導干部讀書學習也應該有這三種境界。這三種境界引用詞句的作者分別是( ) A. 柳永、范仲淹、辛棄疾 B. 晏殊、柳永、辛棄疾 C. 蘇軾、姜夔、秦觀 D. 歐陽修、柳永、黃庭堅B 53. 《諫太宗十思疏》是唐初名臣魏徵的議論名篇,其中提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以納下等十個治國者需警醒的要點,與我黨提倡的要具有憂患意識、保持艱苦奮斗作風、傾聽群眾意見等十分相似。這篇文章開篇提出了( )的著名論斷。 A.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B.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C.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D.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A 54.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文化軌跡,下面關于孔子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編著《論語》一書 B. 在教育方面提倡有教無類 C. 核心思想是仁政 D. 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D 55. 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強調(diào)個人品德修養(yǎng),并從多方面論述了自身修養(yǎng)的意義、內(nèi)容和方法。以下哪一名句是出自《孟子》?( ) A. 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B. 不以物挫志。 C.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D. 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A 56. 儒家理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幾千年來無數(shù)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這句話出自( ) A.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