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ed.此句不是虛擬句。因為如果是虛擬句,動詞就應該用原形,也就是后面應該說 “that he be tired”,但那樣說是錯的。為什么?因為“它的臉”不可能做出要求,“他累了”也不是“要求”。事實上,此句中的suggest也并非“要求”之意,而應理解為“顯示”。因此這個句子也就不可能是虛擬句了。我們在回到上面的虛擬語氣的句子。當我們要求別人做什么的時候,我們還習慣加上一個“應該”,英語就是should,因此B3,B4,B5句也都可以說成:B339。. I suggest that you [should] speak English.B439。. My suggestion is that you [should] speak English.B539。. It is important that is you [should] speak English.于是我們又可以理解為什么要用動詞原形了,這些句子都含有一個should, 而情態(tài)動詞后面必須得用動詞原形。C. 表達非常小的可能性讓我們比較下面兩個句子:C1. If it rains tomorrow, we will not leave.C2. If it should rain tomorrow, we will not leave.兩句話有什么區(qū)別呢?第一句是所謂真實條件句,也就是說,明天下雨是個很有可能的事情,如果下雨,我們就不走了。而第二句加上一個should,想說的是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小,比如我看了天氣預報,說明天是晴天,但為了謹慎起見,還是應該考慮到萬一下雨怎么辦。Should在這里就相當于“萬一”的意思。如果我們也把這個should省略掉的話,動詞部分就又只剩下動詞原形了:C3. If it rain tomorrow, we will not leave.再看一個例子:C4. If he is found guilty, he will be punished. 他若被判有罪,就將受到懲罰。C5. If he be found guilty, he will be punished. 他若萬一被判有罪,就將受到懲罰。C5句與C4句的區(qū)別就在于C5句表示說話的人或許對那人很了解,認為他不太可能有罪,而C4句則表示說話人態(tài)度中立,只是說明一個條件與結果的關系。綜上所述,所有這三類使用BE型虛擬語氣的情況都可以理解為動詞前面有個情態(tài)動詞(A類是表示“但愿”的may,B類是表示“應該”的should,C類是表示“萬一”的should),所以動詞自然只能是原形動詞了。順便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