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出電壓太高時, PIN7下降 4V 前兩種是電流反饋型,當負載短路,開關調整管 Q901導通時間變長及電流增大,很容易過流損壞。 過流保護由取樣電阻 R9 R929組成,當流過 Q901電流增大, R930兩端電壓也上升, IC901 PIN3 升高到 1V時保護動作。 過壓保護 :當取樣誤差反饋電路或脈寬調整電路發(fā)生故障時,由于開關管 Q901導通時間過長會引起 輸 出電壓急劇上升,當超過 18V時 ZD901擊穿, Q903 B極電壓上升, Q90 Q903保和導通, 使 IC901的 PIN7電壓下降約 4V, IC3842停止工作。 ? 12V的直流電壓經(jīng)過 R936, R937分壓 , 在 R937上產生電壓該電壓直接加到 TL431的 R端 , 由電路上的電阻參數(shù)可知該電壓正好能使 TL431導通 。 這樣就要電流流過發(fā)光二極管 , 光電耦合器 IC903開始工作 。 至此完成電壓的取樣 。 圖 TL431原理圖 23 升壓板電路原理圖 24 INVERTER 原理 介紹: INVERTER即是升壓板,是 DC轉 AC升壓電路。它將主板送入 12V直流電壓轉換成 1500V1800V 的高壓交流電,頻率 3050KHZ,電流 69mA(以上數(shù)值是因 PANEL的特性參數(shù)差異而不同) PANEL的燈管在高壓交流電作用下被點亮, 1500V1800V的交流電持續(xù) 12S降至 600800V的 穩(wěn)定電壓,電流約 6mA。因此 INVERTER具有以下幾個功能: 1. 能夠產生 1500V以上的高壓交流電,并且在短時間內迅速降至 800V左右,這段時間 約持續(xù) 12S,電壓的曲線如圖 41所示; 2. 由于 Inverter提供電流的大小將影響冷陰極熒光燈管的使用壽命,因此輸出的電流應 小于 9mA,需要有過流保護功能; 3. 出于使用的考慮,要有控制功能,即在按 power 鍵 OFF之后,燈管不亮,該控制信號可以由主板上的 MCU或 GmZan1提供; 25 一、 INVERTER的基本組成框圖 1. Inverter輸入接口部分: ? Inverter輸入部分有 3個信號它們分別為: 12V直流輸入 VIN、工作使能電壓 ENB及 Panel電流控制信號 DIM。其中 12V直流由 Adapter提供; ENB電壓由主板上的 MCU或 GMZAN1提供,其值為 0或 ,當 ENB=0 時, Inverter不工作,而 ENB=, Inverter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而 DIM電壓由主板提供,其變化 范圍在 0~ 5V之間,將不同的 DIM值反饋給 PWM控制器反饋端, Inverter向負載提供的電流也將不同, DIM值越小, Inverter輸出的電流就越大。 ? 電壓啟動回路: 下圖電路是常用的電源控制回路, 由一個 PNP和一個 NPN管組成 它有兩個工作階段: 電源控制回路 26 TL5001的各腳功能簡要說明 PIN1:輸出占空比可調節(jié)的方波 PIN5:短路保護 PIN2: VCC供電 PIN6:占空比限制 PIN3:誤差比較器輸出 PIN7:振蕩器外接電阻 PIN4:反饋 PIN8:地 二 、 PWM IC ( TL5001)的 工作原理 第一階段:當 ON/OFF電壓為低電平( 0V)時, Q1管處于截止狀態(tài),因此 Q2管也截止,此時 Q2管 C集上的直流電壓不能加到 IC1 ( TL5001)的 Pin2輸入端,所以 IC1因無輸入而不工作, Pin1就無輸出脈沖,因此整個 Inverter就不工作; 第二階段: ON/OFF為高電平,此時 Q1管飽和導通, Q2管 B極被拉低,因 Q2為 PNP管,且其 C極上加有 12V的直流電壓,故 Q2導通, 12V電壓加至 IC供電腳 Pin2,啟動 IC工作, IC1就有脈沖輸出去控制開關管工作,整個 Inverter就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輸出高壓去點亮 Panel的背光燈燈管。 TL5001工作原理:(電路 79AL156S) INVERTER輸出反饋: TL5001第 4腳為 INVERTER輸出反饋電路,反饋回路由 R1 R1 D C1 C R5構成,負載信息通過該回路取樣反饋到 IC內部的比較器(如圖 1)。 空載保護: 當 CON3和 CON2沒有接 Panel背景燈管負載時, TL5001第 4腳沒有反饋電壓,這時 IC內部誤差放大器輸出為高電位,即 Comp(IC Pin3)為高電位,并超出 DTC電壓值,使輸出關掉,即 IC Pin1 PWM輸出關掉,同時,由于 Comp電位的升高,通過內部電路 SCP parator1的比較,使輸出為低電位,內部基準 SCP外接電容充電,當電位升到大于 1V時, SCP parator2動作也同樣使輸出關掉。 DTC( dead tine control)占空比限制: TL5001第 6腳為 DTC,該腳電位取決于外接電阻( IC內部一個恒流源在 DTC外接形成固定電壓)。 OSC振蕩器: TL5001內部集成一個振蕩頻率從 20k~500K的可以改變振蕩頻率的振蕩器,振蕩頻率取決于 IC第 7腳 RT外接電阻,外接電阻從 15K到 250K。公司 INVERTER外接電阻為 33K,振蕩頻率為 185KHZ,振蕩三角波 , Comp OSC DTC三路比較生成 PWM波形,通過改變 flyable的值可以線性的改善 Q4( 14431) S極的輸出電壓,從而改變 Panel背景燈的亮度,達到 panel畫面亮度的目的。 SCP(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Tl5001內部有防止輸出短路的保護回路,當輸出對地短路時,內部基準電壓對 SCP外接電容充電達到 1V時,關掉 1腳輸出的 PWM。 27 UVLO(低電壓保護 under voltagewckout protection): TL5001內部帶有低電壓保護,當輸入供電太低時,保護回路將PWM輸出關掉。 Error Crmphfier(誤差放大 ): TL5001第 3 、 4腳內部帶一個誤差放大器, 4腳為 FB反饋信號同誤差放大器 +端 1V基準電壓比較,輸出的 3腳 COMP同 4腳 FB輸入是一種反相的關系, 4腳輸入若為線性增大, COMP輸出為線性減小。 IC內部方框圖: TL5001內部原理圖 28 1) TL5001第 1腳外接的 Q D1構成一個射隨放大器,加速 Q4的導通,改善 PWM的 tr時間,加速 Q4導通與截止, Q4( S14431)外接 8個腳,主要目的為散熱作用。 2) D R1 Q R13構成過壓保護電路,當負載電壓過高時, D3擊穿, Q7導通, R13并入 R8,大大降低 DTC的電壓,使 ComP電壓遠遠超過 DTC值,達到關掉輸出之目的。 3)高壓產生及輸出: Q Q6周圍元件構成一個振蕩,當電路工作時, Q Q6替導通,產生一個如圖 1的電壓波形: 該電壓小波形頻率約為 96KHZ, Vpp為 12V該電壓通過 PT1的耦合升壓到正常工作 Vpp為 600~800V,該值取決于 PT1的初、次級的匝數(shù)比,級過耦合之后,輸?shù)碾妷翰ㄐ巫優(yōu)轭l率為 48KHZ的正弦波,為初級波 形頻率的 1 /2。 : 圖 1 29 主板部分電路分析 由下圖可知 , 主板是由 PANEL控制邏輯 , 亮度控制邏輯 , DC to DC轉換邏輯 , 傳輸 TTL電平信號到 LCD顯示模塊電路等組成 。 主板上各主要 IC芯片描述: ① MCU: 8051單片機,其主要作用有:電源控制, OSD控制,頻率計算, RS232通信等。 ② GMZAN1:集成 ADC、 OSD、 SCALER,把計算機輸入的 RGB模擬視頻信號轉換為數(shù)字信號,并通過差補縮放處理,輸出至液晶顯示器 PANEL時序控制電路。 ③ LM2596:直流電源變換器,用于將 12V輸入轉變?yōu)?5V的直流輸出。 ④ AIC1084:也是直流電源變換器,用于將 5V輸入轉變?yōu)?。 ⑤ 24LC21: 1KB EEPROM,用于存儲表示顯示設備標志的 DDC數(shù)據(jù),其中包含有:設備的基本參數(shù),制造廠商,產品名稱,最大行頻,可支持的分辨率等等。 ⑥ 24C04: 4KB EEPROM,用于存儲 Auto Config數(shù)據(jù),白平衡數(shù)據(jù), POWER KEY狀態(tài)及 POWER ON計數(shù)數(shù)據(jù)等。 30 WPR 3 011 0KC 3 033 3p FR 3 201 0K ( N C )R S T 1G N DM U T EL 30 1I N D U C T O RR 3 291 0KR 3 281 0KPA N E L_ ENM F B9T X DK / E S e l e c t+ 3 . 3VG N DC 3 052 2u FXT AL 2G N DR 2 220 R (N C )9 0 . 1 0 . 1 6 穝糤じンH C LKKE Y1 (O R A N G E ?)C P 30 11 00 0p F15684327KEYU 3 002 4L C 0 456781234SISC KWPVC CA0A1A2VS SC N 30 2H E AD ER 9123456789+ 5 VR 3 241 0K ( N C )M F B8+ 5 VJ P1 01p i t c h 2 . 5 4 m m12M F B7H F S+ 5 V+ 5 V_ AR 3 370 R (N C )+ 5 V_ AR 3 301 0K ( N C )T C LK 1I R QM F B2+ 5 VKE Y6 (L EF T )WPC N 30 5Pit c h 2. 0 m m123ST BYG N DR 3 001 0KC P 30 21 00 0p F15684327SC LKE Y2 (G R E EN ? )U 3 028 XC 5 1 / P L C C352345678944222425262728293031323336373839404142431 12 23 342021101113141516171819EA / VPT 2 / P1 . 0T 2 EX / P1 . 1P1 . 2P1 . 3P1 . 4P1 . 5P1 . 6P1 . 7VC CGNDP2 . 0/ A 8P2 . 1/ A 9P2 . 2/ A 10P2 . 3/ A 11P2 . 4/ A 12P2 . 5/ A 13P2 . 6/ A 14P2 . 7/ A 15PS ENAL E/ P R O GP0 . 7/ A D 7P0 . 6/ A D 6P0 . 5/ A D 5P0 . 4/ A D 4P0 . 3/ A D 3P0 . 2/ A D 2P0 . 1/ A D 1P0 . 0/ A D 0NC NC NC NCXT AL 2XT AL 1R S TR X D / P3 . 0T X D / P3 . 1I N T 0/ P3 . 2I N T 1/ P3 . 3T O / P3 . 4T 1 / P3 . 5W R / P 3. 6R D / P 3. 7KE Y3 (A U T O )KE Y4 (E N T ER )R 3 360RC 3 000 . 1 uFG N DH D AT A0BA C K LI G H T _ ENKE Y5 (R I G H T )+ 5 V_ AR 3 221 0K ( N C )R 3 181 0K ( N C )R S T/ VG A_ C O NG N DC 3 040 . 1 uFJ P2 210RJ P2 22G N DKE Y7 (P O W E R )SD AC 3 194 70 uFC 3 063 3p F+ 3 . 3V7 1 5 A7 6 3 3 . D S NAM I C R O